防患于未然,俗语,拼音是fánɡ huàn yú wèi rán,意思是指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出自《周易·既济》。
解释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灾祸尚未形成时就加以预防。
出处
语本《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非止排难於变切,亦将防患於未然。”
清 程麟《此中人语·成衣匠》:“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哉。”亦作“ 防患于未然 ”。
王西彦 《夜宴》五:“昨天省里就来了密令,叫注意这个问题,说为了防患于未然。”
《明史·于谦传》:“中原多流民,设遇岁荒,啸聚可虞。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蒋完着急,道:“‘君子防患未然。”
江泽民:“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
该文章由作者:【菌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