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房,男,汉族,1956年05月15日出生,河北蠡县人,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工程技术和建设管理专家,正高级工程师,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对铁路工程技术以及管理等工作。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5.01——1978.03,在铁道兵一师服役;
1978.03——1982.01,在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学习;
1982.01——1984.01,在铁道兵一师三团工作(1984.01.01铁道兵一师三团改为铁道部十一工程局三处);
1984.01——1985.06,在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三处负责技术工作;
1985.06——1985.09,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三处副总工程师;
1985.09——1986.04,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第十一工程局三处大秦线铺架指挥所负责人(指挥长);
1986.04——1991.01,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第十一工程局三处副处长;
1991.01——1994.09,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第十一工程局三处处长;
1994.09——1997.12,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第十一工程局副局长兼京九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
1997.12——1998.12,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内昆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
1998.12——2001.06,铁道部建设司副司长;
2001.06——2002.09,青藏铁路公司筹备组组长(2002.01兼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
2002.09——2005.03,青藏铁路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5.03——2013.03,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期间:2007—2013年兼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
2013年3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17年1月,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
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2018年3月15日,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长期从事铁路建设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2005—2016年间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实际组织者。组织建设我国高铁路网骨架,创立高铁建设标准化管理模式和动态施工组织方法;组织高铁技术一体化自主创新,建立我国高铁技术研发和实验验证体系;研发CRTSⅢ型无砟轨道系统,在全国高铁大规模使用;组织研制“复兴号”动车组,实现自主化、简统化。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撰写出版《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中国高速铁路》等著作。
荣誉表彰
1.参与大秦、京九、内昆等重大铁路干线建设,攻克轨排生产线设计、砼轨枕道岔整体机械铺设、高墩大跨桥梁、复杂地质隧道等多项施工技术难题。
2.任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现场组织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和多年冻土三大难题攻关,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3.任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提出高铁建设“建(设)运(营)融合,一体化管理创新”的思路,主持建成世界一流京沪高铁,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4.组织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铁路网建设,近12年中,组织新建铁路4.98万公里,其中高铁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里程的60%。
5.长期开展铁路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研究实践,撰写出版《铁路工程铺架施工与管理》、《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等多部专著,发表论著40多篇。
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卢春房院士应邀来校作题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的主题宣讲报告。暑期专项训练学生、2019级新生及部分研究生代表共1200余名学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社会任职
日期 | 单位名称(学术组织刊物) | 职务 |
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 | 委员 |
中国铁道学会第七届理事会 | 理事长 | |
中国土木工程协会 | 副理事长 | |
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 | 理事长 |
人物评价
正因为卢春房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精益求精,铁道部党组就把青藏铁路这个艰难而伟大工程的重担交给了卢春房,卢春房义无反顾,毅然引领数万铁路建设大军赶赴青藏高原,迎接人生历程中的新挑战,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刻写在青藏高原上。(人民网评)
该文章由作者:【雄氏老方】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