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银花,藤本,单叶对生,卵状或长圆形,夏秋间开花;花两性,多呈左右对称,两两成对,芳香,苞片披针形;浆果成熟时黑蓝色。
形态特征
半常绿藤本;幼枝、叶柄、总花梗、苞片、小苞片和萼筒均密被灰黄色卷曲短柔毛,并疏生微腺毛;小枝淡红褐色或近褐色。叶纸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3-6(-7)厘米,顶端尖或稍钝而具小短尖头,基部圆形、截形或带心形,幼时两面有短糙毛,老时上面变无毛;叶柄长5-10毫米。
花有香味,双花腋生或于小枝或侧生短枝顶集合成具2-4节的短总状花序,有明显的总苞叶;总花梗长2-8毫米;苞片披针形,长1-2毫米;小苞片圆卵形或卵形,长约1毫米,顶端钝,有缘毛;萼筒长1.5-2毫米,被短糙毛;萼齿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毫米,外密被短柔毛;
花冠白色,后变黄色,长3.2-5厘米,唇形,筒直或有时稍弯曲,外面被多少开展的倒糙毛和长、短两种腺毛,内面有柔毛,唇瓣略短于筒;雄蕊和花柱均伸出,比唇瓣稍长,花丝无毛。果实黑色,椭圆形或近圆形,长6-10毫米。花期4-5月,有时9-10月开第二次花,果熟期10月。
分布范围
生于山野坡地或溪边疏林中。分布于华南、西南各省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均有。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
山银花的花蕾、叶。
采收加工
通常于夏季采收花蕾,即放入硫磺柜熏蒸约半天,取出晒干,或略蒸后晒至足干。叶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干燥花蕾长2~4cm,基部具长约2mm的花萼,外被毛茸,花冠细长而扭曲,黄绿色,剖开花冠,可见顶端5裂,二唇形,冠管内壁着生雄蕊5枚,中央有一花柱。叶常皱缩,展平后呈卵形至椭圆形,全缘,两面被毛。花蕾以气芬芳、有甜质、黄绿色、干爽者为佳。
成分药理
成分
藤含黄酮甙、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其中黄酮甙为具有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花含绿原酸3.01%~4%。
药理
黄酮苷有抗菌作用。
性味归经
花蕾:甘、寒;《广东中药》:“甘,寒。”入肺、脾二经。叶:甘、寒。
功效主治
花蕾:清热解毒。用于温病初起、热在上焦和痈肿疔毒、痢疾。叶:清热解毒、用于痈疮疔毒、麻痘疹毒、疳疮、痢疾、皮肤血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服。花蕾9~12g;叶60~150g。
外用:煎水洗。适量。
民间验方
1、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土银花60~90g,蒲公英30~60g,甘草9~15g。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2、治外伤感染性骨髓炎:土银花30g、连翘24g、地丁15g、野葡萄根15g、黄芩9g、丹皮6g,水煎服。
该文章由作者:【性手枪】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