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拼音:zé,sh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指水或水草积聚的低洼的地方,后引申指土壤中的水分,又引申指雨露,因雨水能滋养万物,由此引申出恩泽,恩惠,也可特指俸禄。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水,睪声。由“水”和“?”构成。“?”字表示条件变好了,整个字的意思是干旱的地区有了水。战国时“泽”字左右部分互换,右边上半部分规范为“目”,秦时讹变为“四”。泽所从声符“睪”,据草书简化作“?”。凡所从者依例简化。但“睪”独立使用时不简。《说文》:“泽,光润也。”《周礼·考工记弓人》:“瘠牛之角无泽。”郑玄注:“少润气。”引申为润泽、恩惠等义。又《释名.释地》:“下而有水日泽。”《风俗通山泽》:“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指水的汇聚处及水草丛杂之地。又用作古州名、地名。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zé | 名词 | 水聚汇处。 |
水草丛杂之地。 | ||
雨露。 | ||
特指土壤所含的水分。 | ||
化妆用的脂膏。 | ||
恩德,恩惠。 | ||
俸禄;禄位。 | ||
影响。 | ||
汗衣,内衣。后作“襗”。 | ||
宫名,周代习射选士之处。 | ||
指泽兰。 | ||
(Zé)姓。 | ||
动词 | 湿润;滋润。 | |
指施恩德。 | ||
搓揉;摩挲。 | ||
指洗涤。 | ||
通“择”,选择。 | ||
形容词 | 光亮;润泽。 | |
shì | 动词 | 通“舍”。 |
形容词 | 通“释”,松散,解散。 | |
yì | 名词 | 通“醳”,酒。 |
通“怿”,乐。 | ||
duó | 名词 | 格泽,星名。 |
通“萚”,草木脱落的皮、叶。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光润也。从水睪声。丈伯切
说文解字注
光润也。
又水艸交厝曰泽。又借为释字。
从水。?声。
丈伯切。古音?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丈伯切。《集韵》《韵会》《正韵》直格切。?音宅。《周语》:泽水之钟也。《风俗通·山泽篇》: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又光润也。《礼·少仪》:泽劒首。
又雨泽。《易·夬卦》:泽上于天。
又德泽。《书·毕命》:泽润生民。
又洗濯曰泽。《礼·曲礼》:共饭不泽手。疏:以手宜洁净,不得临食始捼莎也。
又亵衣曰泽。《诗·秦风》:与子同泽。笺:袴也。
又香泽。梁文帝《乐府》:八月香油好煎泽。
又泽宫。《礼·射仪》: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
又州名。《韵会》:秦上党郡,隋为泽州。
又《集韵》《正韵》?施只切,音适。与释同。《诗·周颂》:其耕泽泽。疏:释释然土皆解散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又《集韵》夷益切,音绎。与醳同。《礼·郊特牲》:旧泽之酒。注:泽,读为醳。
音韵汇集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等 | 声调 | 四呼 | 韵摄 | |
上古音系 | 泽 | 无 | 铎 | ||||||||
广韵 | 泽 | 宅 | 瑒伯 | 澄 | 陌二开 | 陌 | 二等 | 入声 | 开口 | 梗 | |
中原音韵 | 泽 | 宅 | 照 | 皆来开 | 皆来 | 入声作平声 | 开口呼 | ||||
洪武正韵 | 泽 | 铎 | 达各 | 六药 | 阳 | 入声 | |||||
泽 | 宅 | 直格 | 七陌 | 庚 | 入声 | ||||||
泽 | 释 | 施只 | 七陌 | 庚 | 入声 | ||||||
分韵撮要 | 泽 | 泽 | 照 | 额 | 第三十二彭棒硬额 | 阳入 |
该文章由作者:【药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