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唱法指的是真假音重叠并且视情感需要改变真假音混合程度的混声唱法,而“鸡尾酒唱法”这个名词是华语乐坛歌手林志炫发明的。这种唱法是需要精于共鸣的发声以及对气息的控制的,要想做得好,更要抹灭从全真到半假的换声点,而这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这种唱法需要充足的肺活量,并不适合所有人。鸡尾酒唱法,是华语乐坛著名实力派唱将林志炫在大约2006~2007年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比喻他的混声唱法。除了极少数天生真音很高的人,可以很自然地在高音区用真音进行表达,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如果始终只用真声,不仅音高难达到、音色不够悦耳,而且由于声带一直处于拉紧的状态唱高音,很容易造成脱离气息的喊叫,带给声带较重的负担。
艺术简介
鸡尾酒唱法,是华语乐坛著名实力派唱将林志炫在大约2006~2007年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比喻他的混声唱法。顾名思义,真假混声的处理做到像调制鸡尾酒一样,不仅比例恰当,而且调配过渡非常自然。
基本内容
简介
林志炫是华语音乐公认的超一流实力唱将,他的声音高亢优美,被誉为“天籁男声”。流畅的真假音转换让人啧啧称奇,林志炫将其称为“鸡尾酒唱法”。
原理解析
在歌唱的高音部分,只用真声或假声来处理,都可能会出现不尽完美的声音。除了极少数天生真音很高的人,可以很自然地在高音区用真音进行表达,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如果始终只用真声,不仅音高难达到、音色不够悦耳,而且由于声带一直处于拉紧的状态唱高音,很容易造成脱离气息的喊叫,带给声带较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如果只用假声处理,由于声带不能闭合,用不上力,所以多数人很难兼顾音色和咬字,而且久而久之,声带功能还会减弱而失去弹力。再加上气息控制能力差,得不到呼吸的支持,所以绝大部分人的假音不仅音色暗淡、力度单薄。
一种科学的处理方法是,将真假声混合着应用,即混声唱法。假声要以真声为基础,真声要以假声为基础,高音挂上胸腔,低音挂上头腔;高音有浓厚的真声色彩,低音有假声成分。
声乐学的一种看法认为,混声唱法就是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混合运用的唱法,是对声带发声时机能状态按规律的具体实践。真声的共鸣,主要是来自鼻腔,再高一点就到头腔,气息出来,除了带动声带震颤之外还要产生鼻腔和头腔的共鸣。假声的共鸣是靠收缩声带,使其局部振动,所以频率很高。这种假声,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小嗓子”,大部分人都会。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音都可以处理成混声效果,譬如发低音时避免全用真声(胸声区),发高音时避免全用假声(头声区)。这样两个声区比例恰当,灵活应用,就能把真假声比例调整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下,做到头声区里有胸腔共鸣,胸声区里有头腔共鸣,从而发挥两个共鸣腔体混合共鸣的优点。
假如在混声的时候不仅做到比例恰当,还能够将真声、假声、混声三种唱法自然地进行过渡,实现无缝转换,声音就会更加统一,获得更加流畅均匀,明亮甜美的声音。鸡尾酒唱法就是混声唱法的这种进阶版。
歌者表现
2013年3月15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栏目第九期中,林志炫以鸡尾酒唱法演绎《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取得第一名。
山东卫视官方微博曝出了一段林志炫独创的“鸡尾酒唱法”教学视频。视频中,当主持人问到林志炫的独门“鸡尾酒唱法”时,他表示,鸡尾酒就是一种特调的酒,演唱时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融合自己的假声与真声,并且视情感的需要将其灵活运用,从而获得圆润甜美,美妙动听的歌唱效果。随后林志炫化身“林老师”,现场用“鸡尾酒唱法”演唱《散了吧》,让在场的观众叹为观止。
建议
这种唱法要想做的好就要抹灭从全真到半假的换声点,对于原本声音就不集中,不清亮(就这点来说,林志炫是天生好嗓)的学习者来说是个极难突破的瓶颈,所以并不适合所有人。另外这种唱法需要大量的气息去支撑,换言之就是极大的肺活量,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好的。
该文章由作者:【可可贝儿】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