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情歌(20世纪40年代由吴文季采编的民歌)

《康定情歌》(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康定的民歌  ,改编自康定地区的民歌小调“溜溜调”,由吴文季采编,江定仙编配,伍正谦于1947年首次演唱,喻宜萱于1948年灌录了唱片并发行  。

1952年,《康定情歌》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  。20世纪70年代,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随着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太空播放;90年代后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十首民歌之一,被不少国家选入教材 。

康定情歌(20世纪40年代由吴文季采编的民歌)

创作背景

1945年,重庆国立青木关音乐学校作曲系学生王震亚和郭乃安等发起成立了“山歌社”,致力于收集、改编民歌。这项活动得到江定仙、杨荫浏等人的支持。同在音乐学院求学的吴文季虽然不是“山歌社”社员,但在“山歌社”的影响下,也对中国民歌产生了浓厚兴趣 。

1946年因迁校停课,吴文季经同学介绍,去泸县给国民党准备出征缅甸的远征军203师做音乐教官,这期间他采集了很多民歌。有一次,部队中有几个来自康巴地区的军人给他唱了一首家乡的民歌,当时叫《跑马溜溜的山上》,吴文季觉得曲调很优美就用简谱记录整理出来。回到学校后,吴文季就把他采编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交给声乐系主任伍正谦  。

1947年,伍正谦请江定仙编配风琴伴奏,随即在学校演唱会上首唱;江定仙于同年夏天将此歌改名为《康定情歌》并重新编配钢琴伴奏,该曲随后被编入《中国民歌》第一集铅印本;经江定仙推荐,喻宜萱在南京独唱音乐会上首次公开演唱了《康定情歌》   。

1948年,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请喻宜萱录制了唱片并在全国发行  。

歌曲歌词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地好哟

二来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地求哟

歌曲鉴赏

《康定情歌》作为吴文季整理记录下来的民歌原型,应该是一首四段歌词的分节歌,曲调只有十四小节。在江定仙的精心编配下,成为一首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江定仙将不同歌词的四个唱段,根据歌词的表达内容,配以不同的钢琴伴奏,再加上简短的前奏和尾声,把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扩展到六十八小节。虽然歌唱部分的旋律是重复的,但每一段歌唱的伴奏,都配以十分精致并各不相同的钢琴演奏。从钢琴伴奏的和声和织体来看,虽然没有惊人之处,但它恰恰是这首民歌朴实、深情的风格体现。乐曲开始的4小节前奏,右手是主题的提示,左手则用四、五度音叠置成的和声,配以清新柔和的节奏背景,让听众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这首民歌“质朴、含蓄的感情特点”。之后的4段音乐,每一段都随着歌唱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第一段沿袭了前奏质朴的民歌风格,前半部分的伴奏与前奏保持一致,后半部分依然是平稳的织体,但节奏型作了变化,给人一种期待感。第二段在高音区用琶音演奏的手法,和声上也做了变化,表现出诙谐和挑逗的情趣。第三段的伴奏是一个融合型的织体,高音是8度的主旋律,低音则采用了第一段后半部分具有期待感的节奏型;这似乎是这首民歌音乐发展的必然,体现出情感从朴实到挑逗,再到期待的自然流露过程。可见,江先生为编配这首民歌的用心,他把自己完全融入歌唱的情感之中。第四段的伴奏与歌唱形成对位,钢琴的模仿略有变奏;两者形成互为对歌的场景,把这首民歌的音乐推向了高潮。最后是简短的尾声,在一个扩展了一倍时值的节奏中结束全曲,给人无限的回味。

全曲简洁而丰富。乍听似无惊人的和声效果,但空四、五、八度、平行和弦和小七和弦的运用,和弦三音的省略以及和弦连接的精心处理,使伴奏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这首民歌十分协调。

社会影响

20世纪70年代,《康定情歌》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随着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太空播放;90年代后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十首民歌之一,被不少国家选入教材  。

获奖记录

时间

颁奖方

奖项

获奖方

结果

1952年

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

银质奖章

《康定情歌》

获奖 

重要演出

时间

场合

地点

演唱者

2011年2月2日

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北京

容祖儿、古巨基 

2014年1月30日

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北京

肖懿航 

歌曲争议

歌曲原型

《康定情歌》原型大概有三个版本:

有人说,是唱一位绝色美人,一位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

有人说,是传颂一对攻克艰难,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故事。当年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位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是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游玩时,根据“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

还有人说,是康定北关外雅拉沟一带农牧民原创的一首民歌,属于“溜溜调”,后由他人填词而流传。

该文章由作者:【羟基自由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