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拼音:zh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远处射来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达。至的本义为到,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用做副词。还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经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由一事说到另一事,也是一种到达,又引申为以至于,用作连词。
文字溯源
指事字。图1、2是甲骨文的“至”字,上面是个倒过来写的“矢”字。“矢”,就是箭,在这像一支箭头朝下的“矢”;下面的一横和记数的“一”字无关,在此只是表示地平面,没有独立的形、音、义,只是一个指事符号而已。整个字形所表现的是一支箭从远处射来,落到了地上,望文可知“至”的本义就是到达的意思。金文二例,第一例承自甲文之形,显而易见(图3);第二例箭头处出现一点,后来这一点变为横(图4、5),《说文解字》古文由此演变而来。小篆(图6)字形稍有变化,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小篆“至”字像头朝下的鸟,飞来落到地上(“一”),虽不符合甲骨文构型,但许慎也认为“至”的本义是到达。图9的汉隶,“矢”(或鸟)更讹变得尽失原形。所以到了楷书(图10、11)阶段,便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箭落地上”的形迹了。然而,从“至”字的整个演变流程来看,始终都保留了表示地面的标准线,一成不变。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zhì | 动词 | 到(某个时间或某个地点)。 |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 ||
〈文言〉达到极点。 | ||
〈文言〉施行;通行。 | ||
〈文言〉善;善于。 | ||
〈文言〉亲近。 | ||
〈文言〉中医称脉搏跳动。 | ||
〈文言〉通“志”。想念,念及。 | ||
〈文言〉通“窒”。阻塞。 | ||
〈文言〉通“致”。给予;加给。 | ||
〈文言〉通“致”。表达。 | ||
〈文言〉通“致”。致使;引起。 | ||
名词 | 极点;极顶。 | |
〈文言〉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 ||
〈文言〉古代卜辞的一种。 | ||
〈文言〉准则。 | ||
〈文言〉实质;真实。 | ||
〈文言〉通“志”。意志;心意。 | ||
〈文言〉通“制”。制度。 | ||
形容词 | 达到极点的;最好的。 | |
〈文言〉大。 | ||
〈文言〉得当;恰当。 | ||
〈文言〉真挚;诚挚。 | ||
〈文言〉周备;周到。 | ||
〈文言〉遍;普遍。 | ||
〈文言〉充分,充足。 | ||
〈文言〉过分。 | ||
〈文言〉众多。 | ||
副词 | 极;最。 | |
〈文言〉止;仅。 | ||
〈文言〉一定;必。 | ||
〈文言〉表示出乎意料。犹竟。 | ||
连词 | 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甚至,竟至。 | |
表示另提一事。 | ||
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犹以至,以至于。 | ||
介词 | 〈文言〉到……时候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二】【至部】脂利切(zhì)
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①。凡至之属皆从至。
?②,古文至。
【注释】①“不上去”二句:王筠《说文解字释例》:“不上去者,不字象乌向上而去;至下来者,谓至字象鸟向下而来。”②?: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从土犹从一也。”
说文解字注
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段注:凡云来至者,皆於此义引申叚借。引申之为?至,为极至。许云到,至也。臻,至也。徦,至也。此本义之引申也。又云亲,至也。寴,至也。此馀义之引申也。
从一,一犹地也。
段注:一在下,故云。
象形。
段注:谓至也。不,象上升之鸟,首乡上。至,象下集之鸟,首乡下。脂利切。古音读如质。在十二部。
不上去而至下。来也。
段注:瑞麦之来,为行来之来。
广韵
脂利切,去至章 ‖至声至2部(zhì)
至,到也。《说文》曰:“鸟飞从髙下至地也。”篆文象形。脂利切。十三。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至部】 至 ·康熙笔画:6 ·部外笔画:0
古文:?、?、?、?
《唐韵》《集韵》《韵会》脂利切。《正韵》支义切,并音挚。《说文》:飞鸟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玉篇》:来也。《诗·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礼·乐记》: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注:至,来也。
又《玉篇》:达也,由此达彼也。《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诗·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极也。《易·坤卦》:至哉坤元。注:至谓至极也。
又《系辞》:易其至矣乎。《庄子·逍遥游》:故曰:至人无己。注:至极之人。
又善也。《礼·坊记》: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覆之而角至。注:至,犹善也。
又大也。
又《易·复卦》: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注:冬至,阴之复也。夏至,阳之复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长至,是日昼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长于是而极,故曰日长至,至取极至之义。《吕览·十二纪》仲夏月,日长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长至,是日昼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过此昼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长,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长至。至取来至之义。《礼·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长日之至是也。然《吕览》於仲冬则又曰日短至。黄震曰:世俗多误冬至为长至,不知乃短至也。据此说,短至宜为冬至,亦谓之日长至者,阳之始长也,扶阳抑阴之义也。
又至掌,虫名。《尔雅·释虫》:蛭蝚至掌。《亢仓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又《集韵》《韵会》徒结切,音咥。单至,轻发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单至。
又《韵补》叶职日切,并音窒。《诗·豳风》: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又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拟古诗》:日期久不归,乡国旷音辉。音辉空结迟,半寝觉如至。叶上期丝。
字形书法
【笔顺】①一(横)②㇜(撇折)③丶(点)④一(横)⑤丨(竖)⑥一(横)
音韵集成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ȶ | i̯ĕd | |
王力系统 | 脂 | ȶ | ǐei | |
董同龢系统 | 脂 | ȶ | jed | |
周法高系统 | 脂 | t | jier | |
李方桂系统 | 脂 | t | jidh | |
西汉 | 脂 | |||
东汉 | 脂 | |||
魏 | 脂 | jiəd | ||
晋 | 脂 | jiəd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脂微 | jiəd | |
北魏后期北齐 | 脂 | jied | ||
齐梁陈北周隋 | 脂之 | jied | ||
隋唐 | 高本汉系统 | tɕ | i | |
王力系统 | tɕ | i | ||
董同龢系统 | tɕ | jei | ||
周法高系统 | tɕ | iɪi | ||
李方桂系统 | tś | ji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韵系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至 | 止 | 去声 | 六至 | 脂A | 章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脂利切 | tɕjei | |
集韵 | 至 | 止 | 去声 | 六至 | 脂 | 章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脂利切 | ʨiɪ | |
侄 | 山 | 入声 | 十六屑 | 先 | 定 | 开口呼 | 四 | 全浊 | 徒结切 | dɛt | ||
韵略 | 去声 | 至 | 脂利切 | |||||||||
增韵 | 去声 | 至 | 脂利切 | |||||||||
中原音韵 | 志 | 去声 | 支思 | 照 | 开口呼 | 全清 | tʂï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支思 | 之是切 | |||||||||
洪武正韵 | 寘 | 去声 | 二寘 | 支 | 照 | 陟 | 全清 | 支义切 | tʃie |
该文章由作者:【亚硫酸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