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拼音:lí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一人俯首下视一堆物品之形。本义表示从上往下俯视。又引申为从上面监视着。又引申为王侯高居上位对在下百姓的统治。后来“看”的意思弱化,只留下“面对着”的意思。“临”也有“到”的意思,如光临;还表示对着书画范本学习的意思。
字源演变
会意字。图1为西周“大盂鼎”上的金文,形状像一个人俯着身子,瞪大眼睛,看着一堆物品的样子。所以“临”字的本义就是从高处向低处看。也有人认为人形下面是个“霝”字,“霝”字表示雨点下落,所以“临”表示的是一个哭泣的人,本义时哭吊死者。哭泣的人往往低着头,所以“临”有从上往下看的意思。如图2的金文(毛公鼎),三个下落的雨点都写成“口”字,还有三斜画连着,与“霝”的古字形相似。
图2金文中人形,眼睛和人体分离。发展到战国(图3),三斜画与三个“口”脱节,一个“口”移至下部。战国秦文字(图4),一个“口”上移填空,完全变成了“品”字,竖立的眼睛变为“臣”字。品可以表示众物,此处也有表示读音的作用。篆文(图5)、隶书(图6、7、8)、楷书皆承秦文字字形而来。汉字简化时根据草书字形作“临”。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临(臨)lín(ㄌ一ㄣˊ)
⒈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⒉到,来:光临。莅临。亲临。
⒊遭遇,碰到:临时。面临。
⒋挨着,靠近:临近。临街。临终。临危。临阵磨枪。
⒌照样子摹仿字画:临摹。临帖。临写。
⒍旧时指帝王上朝:临朝。临政。
⒎姓。
详细释义
临
臨lín
〈动〉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2)同本义[lookdownfromabove]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3)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4)引申为从上监视着[keepwatchon]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注:“监也。”
今陛下君临四方。——《宋史·赵普传》
(5)又如:临引(居上察下。今称监察);临制(监临控制;指皇后临朝称制);临政(亲理政务)
(6)面对(上对下,尊对卑)[face;confront]
临众发政而治民。——《墨子·尚贤下》
把酒临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
(7)如:临川(面对川流);临穴(面对自己的圹穴。亦指面对(别人的)墓穴);临敌(面对敌人)
(8)碰上,逢着[meet]
临财无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9)又如:临头(落到头上;当头);临风(迎风;当风);临谷(身临深谷。喻危险恐惧)
(10)到,至。后常用作敬辞[attend]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曹操《步出夏门行》
自往临视。——晋·干宝《搜神记》
(11)又
王即临之。
临溪而渔。——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12)又如:光临;莅临;临按(亲临按问);临送(谓亲临送别);临讯(谓亲临审讯)
(13)攻伐;胁制[attack]
君临函谷。——《战国策·西周策》。注:“犹守也。以临韩魏。”注:犹伐也。”
(14)又如:临军对阵(指战场上对峙交锋)
(15)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copy]
临书爱真迹。——姚合《秋夕遣怀》
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蔡元培《图画》
(16)又如:临池(研习书法);临本(临摹原作的写本);临帖(照着字帖临摹)
(17)治理、管理、统治[administer;govern;rule]。
少欲,则能临其众。——《韩非子·十过》
上帝临女。(治理你们。)——《诗·鲁颂·閟宫》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否?——《论语·雍也》
(18)如:临人(治理百姓);临御(临视统御。指帝王治理天下而言)
(19)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near;closeto;approach]
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战国策·秦策一》
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
(20)又如:临没(将沉没时);临觞(将要喝酒的时候);临颖(临笔。指写信的时候)
(21)临视(指位尊者对位卑者)[visit]。如:临存(临视省问。多指地位高的人探问地位低的人);临问(亲临探问。卑者对尊者之敬辞)
(22)置身(其中)[placeoneself]。如:临阵(身临战场)
词性变化
临
臨lín
〈介〉
(1)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justbefore;atthetimeof]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王勃《滕王阁序》
(2)又如:临歧(临别时;分别);临文(指正在写文章的时候);临别;临行;临睡
(3)另见lìn
常用词组
临安、临别、临别赠言、临产、临川、临床、临场、临朝、临到、临海、临虹款步、临街、临街房、临界、临近、临渴穿井、临门、临摹、临难、临盆、临蓐、临时、临时、临时代办、临视、临死、临死不怯、临眺、临帖、临头、临危、临危授命、临问、临行、临刑、临幸、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月,临月儿、临战、临阵、临阵脱逃、临终。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卧部】力寻切(lín)
监临也。从卧品声①。
〖注释〗①品声:品、临上古同属侵部。
说文解字注
监也。
段注:各本作监临也。乃复字未删而又倒之,今正。
从卧,品声。
段注:力寻切。七部。
广韵
力寻切,平侵来‖品声侵1部
临,莅也。大也。监也。又姓,《后赵録》有秦州刺史临深也。
良鸩切,去沁来‖品声侵1部
临,哭临。又偏向。良鸩切。又音林。二。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臣部】临·康熙笔画:17·部外笔画:11。
古文:?
《唐韵》力寻切。《集韵》《韵会》犂针切。《正韵》犂沉切,并音林。《尔雅·释诂》:临,视也。《诗·卫风》: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又《大雅》: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笺:临,视也。《礼·曲礼》:临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适卑曰临。《谷梁传·哀七年》:春秋有临天下之言焉,有临一国之言焉,有临一家之言焉。注:徐乾曰:临者,抚有之也。
又《博雅》:临,大也。
又《战国策》:县阴以甘之,循有燕以临之。注:临,犹制也。
又《易》卦名。
又车名。《诗·大雅》: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传:临,临车也。疏:临者,在上临下之名。《释名》:临,如字。韩诗作隆。
又地名。《左传·哀四年》:荀寅奔鲜虞,赵稷奔临。注:临,晋邑。
又丘名。《尔雅·释丘》:右高名临丘。
又姓。《后赵录》:秦州刺史临深。《孔融传》:有临孝存。
又门名。左思《吴都赋》:左称弯崎,右号临硎。注:弯崎,临硎,阍闼名。吴後主起昭明宫,於太初之东开弯崎临硎二门,弯崎宫东门,临硎宫西门。
又《韵会》力鸩切。《正韵》力禁切,并林去声。《增韵》:丧哭。颜师古曰:众哭曰临。《左传·宣十二年》: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官,且巷出车,吉。注:临,哭也。《释文》:临,力鸩切。
又《韵补》:叶卢东切,音隆。《诗·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司马相如《长门赋》: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不肯乎幸临。
又叶力阳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醊祷,色连三光。
该文章由作者:【无约而来】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