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汉语汉字)

阴,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yīn。最早见于金文,原属形声字,从阜(fù)从侌(yīn),左为形,右为声。其本义为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现代简化为“阴”,变成会意字。与“阳”相对。“阴”也是中华姓氏之一。

阴(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阴,原为形声字。金文左边为阜,表示山地,作形旁;右边为侌,作声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隶书将左边的“阜”写成“阝”。楷书笔画化。《说文》:“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侌声。”一说阴字当从?从云今声。云与阜皆遮挡阳光之大的物体,故从?从云,本义为也,引申指水之南,山之北阳光照不到之处。西周金文㠱伯?铭文:“其阴其阳,以征以行。”正用水之南、山之北之意。今声,声中也含义。《汉字简化方案》用“月”(与“日”相对,表示没有阳光)代替繁体楷书字形中的“侌”(天空多云而没有阳光),另造会意字“阴”。

“阴”字本义为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阴之言隐也,谓为山所蔽不见日也,故其字从?。两山之间必有水,故山之北即水之南,山之南即水之北也。古读阴霒同音,《尚书》‘高宗谆阴’,《论语》作‘谆阴’,此二字相通之证也。故许君直以训阴。”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阴  yīnㄧㄣˉ

1.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

2.指「月亮」:太~(月亮)。~历。

3.带负电的:~电。~极。~离子。

4.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

5.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

6.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a.暗中做的好事;b.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

7.背地捣鬼,险恶:~谋。~毒。

8.指冥间:~间。~司。~曹地府。

9.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

10.指时间:光~。惜寸~。

11.生殖器:~部。~道。~茎。~囊。

12.姓。

详细释义

◎阴

陰、隂yīn

〈名〉

(会意。从阜(fù),从侌,侌(yīn)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同本义[northofahillorsouthofriver]

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唐·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

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阴山背后(偏僻冷落的地方);阴木(山北的树木。一说秋冬生长的树木);阴竹(生长于山北的竹子);阴滨(江河的南岸);阴麓(山的北麓);阴坡(北坡)

泛指北面[north]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唐·李质《宿日观东房诗》

又如:阴窗(北窗);阴欍(北窗);阴隅(西北方);阴列(最北边的一条山脉)

背阳为阴[intheshade;shady]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西游记》

又如:阴干(放在背阳处吹干);阴崖(背阳的山崖);阴地(背阳地);阴阳瓦陇(瓦房顶的瓦是按一行凸面朝下一行凹面朝上交错铺排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凸凹相间的行列叫瓦陇)

生殖器[genitals]

那众强人那容分说,赶上前,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西游记》

又如:阴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阴痿(病名。即阳痿。通常指男性生殖器不能勃起)。又指女性生殖器。如:阴核(生理与解剖学名词。又称阴蒂或阴挺。为哺乳类雌性动物生殖器之一部分)

指秋冬季节[autumnandwinter]

月是夜秋镜,寒为寂寞资。——唐·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

又如:阴秋(秋季);阴泉(秋冬之水);阴条(秋冬仍青的树木);阴时(秋冬之时);阴期(秋冬季节)

日影;阴影[shadow]

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林阴翳。——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阴暎(树荫);阴蔚(绿树茂盛浓密成荫);阴森(树木浓密成荫);阴林(茂林)

雨[rain]

日西则景朝多阴。——《周礼•大司徒》。疏:「即雨也。」

又如:阴朗(阴雨和晴朗);阴泄(阴雨);阴官(雨师;水神)

水[water]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又如:阴蚪(水中的幼蛙);阴族(水族)

旧时迷信指冥间[thenetherworld]。如:阴山(指世俗所谓的阴间山名。如鬼魂被打入此处则不得超生);阴灵儿(阴魂。指人死后的灵魂);阴人(亡灵);阴阳两宅(旧指人住的为阳宅,停放灵柩处或墓地为阴宅);阴司(迷信指阴间官府);阴钱(冥钱。民俗以为人死后在阴间所用)

月亮[themoon]

日为阳,月为阴。——《素问》

又如:阴光(月光);阴兔(月亮的别名)

妇人[woman]

弼佐王风,克柔阴化。——隋·江总《为陈六宫谢章》

又如:阴教(女子的教化);阴化(女子的教化);阴德(女德);阴帝(指女娲)

坟,墓[grave;tomb]

琢文阴壤,庶永后希。——宋·苏舜钦《广陵郡太君志铭》

又如:阴壤(墓地);阴宅(坟墓;墓穴);阴户(墓门)

指月经[menses]

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王恽《玉堂嘉话》

天空中十分之八以上的部分被中低云量占住叫做阴[overcastsky]

天阴雨湿。——唐·杜甫《兵车行》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朝晖夕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阴埃(阴雾和尘埃);阴晦(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阴凝冰坚(阴气始凝为霜,渐积成冰);阴澹(山色暗淡);阴雨(天阴下雨)

云块[cloud]

阴犹沉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凌曙注:「蔡邕《月令章句》曰:‘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

又如:阴霞(云霞)

鬼怪[ghostsandmonsters]

群山四渎,暮天晴、挥斥阴魔潜伏。——金·丘处机《无俗念·述怀》

又如:阴魅(鬼魅);阴兵(鬼兵;神兵);阴力(鬼神之力);阴魅(魅火;鬼火)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阳」相对)[yin,(inChinesephilosophy,medicine,etc.)thefeminineornegativeprincipleinnature]。阳的相对名称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

阴阳和而万物得。——《礼记•郊特性》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天论》

又如:阴阳不将(阴阳家所称的嫁娶吉日);阴阳官(专司星相、占卜、卜宅、相墓等的职官);阴阳生(阴阳人。指以星相、占卜、相宅、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词性变化

◎阴

陰yīn

〈形〉

凹进去的东西[inintaglio]

院门门额上还留有一块阴纹石匾。——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

又如:阴识(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即阴文。凸出的文字称为阳文);阴纹(凹下的纹理)

幽暗;昏暗[dark]

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唐·姚合《游昊天玄都观》

又如: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混浊的现象);阴煞(幽暗);阴虹(昏暗的彩虹。比喻邪佞);阴翥(翅毛浅黑色的凤);阴堂(幽暗之室;墓室)

阴险[sinister;insidious]

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旧唐书•崔器传》

又如:阴狙(阴险诡诈);阴刻(阴险刻毒);阴狡(阴险狡猾);阴笑(冷笑;奸笑);阴恶(阴险恶毒)

冷,寒冷[cold]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阴气(寒气,肃杀之气);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很冷,故称);阴宫(深宫;阴凉的宫室)

阴湿;潮湿[moist]

徽州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则阴润不能坏也。——宋·庄季裕《鸡肋编》

又如:阴润(阴湿滋润);阴土(滋润的土壤)

偶数[even]

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晋·王嘉《拾遗记》

又如:阴干(位于偶数的天干);阴辰(指干支纪日中地支处于偶数的丑、卯、巳、未、酉、亥六日);阴鼎(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雌的[female]。如:阴霓(雌霓,副虹)

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hidden]

阴血周作。——《左传•僖公十五年》

又如:阴事(隐秘的事情);阴臣(私臣。一指妇人);阴伏(阴私,阴事。指不为人所知的罪恶);阴拱(私下敛下,不再参与。比喻袖手旁观);阴恶(隐秘的不为人知的恶行;阴险狠毒);阴阴(隐隐);阴骘文(旧时专门劝人为善、做好事、积阴德的文章);阴符(喻指军事谋略、部署等机密)

负的[negative]。如:阴极

◎阴

陰yīn

〈副〉

暗中,暗地里[insecret;inprivate]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史记•李将军列传》

阴相与谋。——《汉书•李广苏建传》

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

阴纵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执政阴沮。——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阴煞(损伤);阴哂(暗笑);阴哑(暗哑;嘶哑);阴害(暗害);阴中(暗中陷害)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侌声。於今切。注:霒、侌、?、?、?、瘖,古文。

说文解字注

闇也。

闇者、闭门也。闭门则为幽暗。故以为高明之反。

水之南、山之北也。从?。

《婡冄頭樤榖梁传》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注云:日之所照曰阳。然则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可知矣。《水经注》引伏虔曰:水南曰阴。公羊桓十六年传注曰:山北曰阴。按山北为阴、故阴字从?。自汉以後通用此为霒字。霒古文作侌。夫造化侌昜之气本不可象。故霒与阴、昜与阳皆叚云日山?以见其意而已。

侌声。於今切。

七部。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阴·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4

与隂同。见《字汇补》字注。

(阴)〔古文〕霒侌瘖《唐韵》《集韵》《韵会》於今切《正韵》於禽切,音音。《说文》:闇也。《释名》:阴,荫也,气在内奥荫也。《玉篇》:幽无形,深难测谓之阴。《易·坤卦》: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以定晏阴之所成。

又《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敎六宫。注:阴礼,妇人之礼。

又《内小臣》掌王之阴事阴令。

又《地官·大司徒》以阴礼敎亲,则民不怨。注:阴礼,谓男女之礼。

又阴晴。《诗·邶风》曀曀其阴。

又以阴以雨。

又《说文》山之北也。《书·禹贡》南至于华阴。

又《说文》水之南也。《前汉·地理志》河东郡汾阴县。注:介山在南。

又《玉篇》影也。《晋书·陶侃传》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

又《正字通》背曰阴。杨修解曹娥阴八字。

又《前汉·郊祀歌》灵之至,庆阴阴。注:师古曰:言垂阴覆徧於下。

又《玉篇》默也。《战国策》齐秦之交阴合。

又《诗·秦风》阴靷鋈续。传:阴,揜軓也。《释名》阴,荫也。横侧车前,以阴笒也。

又地名。《左传·襄九年》济于阴阪侵郑。

又《昭十九年》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

又《二十二年》帅师军于阴。《前汉·地理志》南阳郡阴县。注:卽左传下阴也。

又汉有两阴山县。《地理志》西河郡阴山,又桂阳郡阴山。

又山名。《史记·秦始皇纪》自楡中河以东,属之阴山。注:徐广曰:在五原之北。

又姓。《广韵》管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记褚少孙龟筴传:阴兢活之,与之俱亡。索隐曰:阴,姓。兢,名也。是商时卽有阴姓矣。

又左传僖十五年: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注:饴甥,食邑于阴。战国策有阴、阴姬,疑卽出於此。又昭二十四年,阴不佞,以温人南侵。疑阴亦姓也。

又《正字通》男子势曰阴。《史记·吕不韦传》私求大阴人嫪毐为舍人。

又《逸周书》墠上张赤帟阴羽。注:阴,鹤也。《玉篇》今作隂。《五音集韵》俗作。《字汇》俗作阥。《字汇补》亦作阴。

又《集韵》乌含切,音菴。本作闇,治丧庐也。《论语》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又《集韵》《韵会》於禁切,音荫。《集韵》瘗藏也。《礼·祭义》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注:阴,读为依廕之廕。

又《诗·大雅》旣之阴女,反予来赫。《笺》覆阴也。《韵会小补》荫,通作阴。

又《正字通》音飮。古医方有淡阴之疾,俗作淡飮。

又叶於容切,音雍。《诗·豳风》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笺:凌阴,冰室。《扬子·太经》日飞悬阴,万物融融。

又叶於虔切,音烟。《黄庭经》上有䰟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

又《韵会小补》本作殷。浅黑色也。亦作阴。《诗·小雅·我马维駰传》阴白杂毛曰駰。阴,浅黑色也。

该文章由作者:【王泽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