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莫泊桑创作中篇小说)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中篇小说。《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

内容简介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写普法战争时,法国的一群贵族、政客、商人、修女等高贵者,和一个叫作羊脂球的妓女,同乘一辆马车逃离普军占区,在一关卡受阻。普鲁士军官要求同羊脂球过夜,遭到羊脂球拒绝,高贵者们也深表气愤。但马车被扣留后,高贵者们竟施展各种伎俩迫使羊脂球就范,而羊脂球最终得到的却是高贵者们的轻蔑。小说反衬鲜明,悬念迭生,引人入胜,写出了法国各阶层在占领者面前的不同态度,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和无耻,赞扬了羊脂球的牺牲精神。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攻占了鲁昂城,有十个人同坐一辆马车出逃。这十个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分别是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前面三对夫妇离开鲁昂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计划和目的却是一致的—这三对夫妇都不会回鲁昂了。十个人中最没有地位的是“羊脂球”。

在马车上,几位有身份的阔太太得知了羊脂球身份后,对羊脂球的态度很是恶劣,她们悄声辱骂羊脂球是卖淫妇、是婊子、是社会的耻辱。而这些阔太太的丈夫们则用一种看不起穷人的口吻大谈特谈金钱、吃喝。马车在路上颠簸了大半天的光景,车上所有的人都饿了,只有羊脂球带了可供自己三天的食物。羊脂球很大方地邀请车上所有的人都来分享她的食物,完全不计较先前这些有钱人对自己的不敬。很快篮子里的食物都被瓜分光了,人们都摆脱了饥饿的困扰,于是人们对羊脂球的态度像肚子一样发生了变化。先前的蔑视变成了亲昵,辱骂也变成了夸奖。

马车继续前行来到了托特镇,这里也被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普鲁士军官扣下了马车,提出要羊脂球陪自己过夜。羊脂球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要求断然拒绝了,于是同行的一车人都扣留了下来。除了羊脂球外其余的人都急坏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九个人想尽了办法、施展了种种阴谋想迫使羊脂球就范。最后还是老修女的“只要用意是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触怒天主”的宗教说教产生了相当好的效果,羊脂球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

普鲁士军官的淫欲得到了满足,第二天就放行了。但大家非但不感激这位可怜的姑娘,反而还避而远之,之前的赞美和亲近又变成了最初的鄙视和唾弃。这一次,大家各自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唯独羊脂球没有来得及准备。马车继续前行,车上的人拿出了自己的食物大口地嚼着,只有羊脂球缩在车的角落里受冻挨饿,在科尔尼代的“马赛曲”中呜咽。

作品目录

羊脂球

译本序

西蒙的爸爸

羊脂球

一家人

在一个春天晚上

在河上

瞎子

修软垫椅的女人

皮埃罗

月光

遗嘱

小步舞

巴蒂斯特太太

女疯子

骑马

两个朋友

在海上

珂珂特小姐

珠宝

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

旅途上

1

2

米隆老爹

我的于勒叔叔

一场决斗

马丹姑娘

泰奥迪尔·萨博的忏悔

族间仇杀

等待

勋章到手了!

绳子

初雪

老人

洗礼

保护人

雨伞

项链

索瓦热老婆婆

1

2

乞丐

幸福

小酒桶

散步

归来

衣橱

俘虏

一次政变

图瓦

1

2

3

高山客栈

流浪汉

男爵夫人

港口

1

2

创作背景

《羊脂球》写于1879年。这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莫泊桑、阿莱克斯、瑟阿尔、厄尼克、于斯曼五位青年作家,在法国自然主义大作家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每人各写一篇中短篇小说,结成《梅塘之夜》作品集出版。

《羊脂球》所描写的普法战争是莫泊桑熟悉的,因为他在1870年7月应征入伍,亲身参加了普法战争,十年前法军战败溃退时的狼狈情形历历在目,而战后法国被普鲁士占领时的惨痛经验还使他心有余痛。小说所描写的发生地鲁昂,正是莫泊桑儿时熟悉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格外的亲切和熟稔。

《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和代表作。小说在具有讽刺性的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上、真实自然创作手法的表现上和语言运用的简练与细腻上都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以《羊脂球》为代表的中短篇小说,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艺术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人物介绍

羊脂球

羊脂球无疑是莫泊桑肯定的人物形象。羊脂球原名艾丽萨贝特,曾经出于一名普通百姓的义愤,差点杀死了一名普鲁士士兵而无从在本土继续生存下去,于是走上了逃亡之路。在所有的眼里,她是一个“卑贱”的妓女。而对于妓女来说,与客人发生两性关系是其职业要求。

可对于羊脂球来说,作为一个依靠出卖肉身维持生活的女人,却在书中先后多次对“性”,做出了拒绝。在商务旅馆的第一个夜晚对羊脂球来说并不平静。她不仅要拒绝一个以侵略者身份出现在小说里的外国军官,同时还要拒绝本国民主党代表——高尼岱,而拒绝他的理由竟然是那么具有爱国主义的“节操”。羊脂球并不是想拒绝与他发生“钱与肉的交易”,而是拒绝交易的地点。因为羊脂球顾虑“普鲁士人不就在这所房子里吗”。

作为妓女,她并不惧怕“交易中”被外人所察觉,而是惧怕被侵略者发现遭到耻笑,遭到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耻笑。毫无疑问,这是羊脂球的另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高尼岱,不能不在他心里唤醒了“正在丢盔卸甲的自尊心”。与她一路同行的是一群“体面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对比,才更加体现羊脂球的善良,高洁,以及她爱国的胸怀。她即使是身陷风尘,但依旧保持着纯洁、高尚的心灵,忠诚于波拿巴主义,充满希望地追求着她所向往的法兰西共和国。

其实,羊脂球的地位与品质在实质上是统一的。在某种意义上,个人的社会地位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具有直接的联系。就如女主人公羊脂球因为所处的混乱的社会环境而沦为了妓女,又因为与这一职业相对应的低下的社会地位而被困于混乱的社会环境之中,而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人文环境。羊脂球善良的品质与其所处的社会与人文环境之间构成的矛盾恰恰有力地突出了羊脂球的高贵,也就是说,她低下的社会地位进一步衬托出了她所具有的品质的高贵;而她的品质能够挣脱由社会地位所造成的社会环境的枷锁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具有挑战意义的。

因为始终处于屈从地位的妇女是不能选择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这也造就了人们长期就妇女的社会地位对其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其作为个体“人”的属性。若从社会地位对羊脂球进行评价,羊脂球的美好的品质是荒谬的;若从“人”的角度来看,羊脂球具有这些品质则就不足为奇了。这种表面的矛盾与实质的统一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的是男权统治下衍生出的把社会地位作为判断标准的观点,成为了抗衡欧洲资本主义男权社会以及男权文化的一把利剑。

羊脂球虽然从事受人歧视的职业,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遭受着别人的白眼和轻视,有着无法言语辛酸和悲哀,但在普法战争这一特殊的背景下,她却一致地表现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在斗争中奋不顾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莫泊桑选择将妓女作为主角本来就是对世俗的一种挑战,而将她们作为正面形象来对比上流社会精英,用前者来否定后者,用后者来反衬前者,就更是一种创举,”具有挑战和颠覆正统、社会公认的伦理结构和道德价值观的作用。

鸟先生

鸟先生的诡计多端主要体现在:他早在敌人到来之前,就事先把自己酒窖里面的普通酒卖给了法军后勤部队,而后文写他到哈佛港区就是为了去要这一笔巨额款项,即便是在他被军队扣留下来的几天里,他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来和酒店以及旅店的老板做生意。不仅如此,他在马车上万分饥饿的时候,他也照样很有心机地第一个盯着羊脂球的那罐鸡不放,并且第一个大口大嚼羊脂球的食物,可谓贪婪至极。

贝尔

贝尔,他为了保持他所谓的绅士风度,一直强忍着所谓的坦塔罗斯的苦难,在他接受到了羊脂球的邀请之后,仍然还犹豫不决,一直到最后他那高不可攀的领情,这种种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他的虚伪。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莫泊桑(1850—1893)的短篇小说《羊脂球》是驰名世界的杰作。作者以幽默辛辣的笔调,对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社会作了深刻的剖析,他那维妙维肖的外貌描绘,精细入微的心理刻划,以及简洁鲜明的环境描

作者的创作主旨在于,揭露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法国军队的腐败与无能,尤其是强烈地谴责那些逼迫别人做不道德的事,然后又用道德去指责人的资产阶级上层人士的自私与伪善,张扬下层人士极具爱国精神、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表达对被凌辱的底层人们的同情与尊敬。

《羊脂球》的篇幅短小,不到三万字。但在这短短的篇幅里,莫泊桑却把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无耻、法国军队的腐败无能以及法国各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爱国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故事发生在一辆马车里,在这个狭窄有限的空间里,法国社会的政界、商界、教会以及社会底层的代表都集中在了一起。莫泊桑把这些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这些人在逃亡路上的不同表现,对法国人在普法战争中的态度以及民族精神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其好恶之情溢于言表。

《羊脂球》发表后,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让人同情。在读者眼中,羊脂球成为了一只集体性暴力残害下的无辜羔羊。虽然,用暴力迫害羊脂球的集体有很多“合情合法”的理由,但在具有全知全能视角的读者看来,这些理由都是对羊脂球的欺骗。作品打动读者的关键点就在于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而真正的凶手却逃脱了惩罚,成为胜利者。

替罪羊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集体性暴力迫害的牺牲品。替罪羊在日常生活中多处于弱势地位。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经常写一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如流浪汉、妓女等。这些人在上层社会的“大人物”看来就是制造各种危机、苦难的元凶。而莫泊桑的一些小说正是从深层上体现了当时法国社会文化的这一特征。

艺术特色

《羊脂球》这部作品构思的独特性以及结构的精致性,主要表现在作家采取了他在短篇创作上的一贯手法——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出无限的意味深长的思想。作家把社会大舞台搬到了一辆狭窄的马车里,在空间上进行了浓缩;整个故事在六天里发生发展、结束,在时间上也进行了浓缩。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从政界到商界到宗教再到社会底层法网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爱国表演”,一辆马车俨然是一个小社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莫泊桑的构思是奇巧的。在十九世纪后期,尽管现实主义作家们关注现实、批判现实,在文学创作上提倡真实的描写,但在描写对象上部分作家关注的仍是社会上层阶级或是中产阶级,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资产阶级尤其是贫苦大众作为作品主角的作家并不多。但是,对现实敏感的莫泊桑不仅关注社会底层,而且还把底层中职业最卑贱的妓女作为描写对象并加以赞美。莫泊桑通过这个最不起眼、最遭人耻笑和唾骂的妓女把法国各阶层做了一次辛辣、痛快淋漓的嘲讽和批判。

莫泊桑是一位很注重细节描写的作家,他往往通过一些小细节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比如,在作品中他把故事安排在了天寒地冻的冬天,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在寒冷的严冬里,羊脂球的遭遇显得越发的悲惨、凄凉。其他人的良知就如同车外的冰块—坚硬、冰冷。再如,在劝说羊脂球就范的情节里,卡雷·拉马东夫人内心的想法和羊脂球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她处在羊脂球的地位是断然不会拒绝那个无耻的德国军官的。这就是所谓的有身份、有地位、有修养、有风度的尊贵的夫人。在侵略者面前,这些人已经完全丧失了起码的个人道德和个人尊严,更谈不上民族气节。与这些人相比,地位卑贱的羊脂球是纯洁的、自尊自爱的,从内心真正地爱着她的国家和民族。

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的莫泊桑,其短篇小说题材丰富、主题深刻、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练、讽刺性和现实性强.<羊脂球>是其成名作,该小说在构思上的独特性和结构上的精致性,都代表了莫泊桑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的重大突破.本文旨在通过对<羊脂球>的解剖,进一步理解莫泊桑的短篇创作技巧.

作品影响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作品评价

<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和代表作.小说在具有讽刺性的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上、真实自然创作手法的表现上和语言运用的简练与细腻上都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以<羊脂球>为代表的中短篇小说,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艺术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出版信息

羊脂球

作者:(法)莫泊桑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年:1998-01-01

羊脂球

译者:叶志德

作者:莫泊桑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3-11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名为贵族后裔,实际上其祖父只是复辟时期的一个税务官,父亲则是一个游手好闲。没有固定职业的浪荡子。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与城镇度过了他的童年,1859年至1860年随父亲到巴黎小住,就读于拿破仑中学,后因父亲无行、双亲离异,随母又回到诺曼底。故乡的生活与优美的大自然给莫泊桑的影响很深,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

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该文章由作者:【左手写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