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不齐,汉语成语,拼音是liáng yǒu bù qí ,意思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旧版只能指人,根据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现在可以指好的坏的事物混杂在一起。
成语解释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
引用详解
莠:类似谷子的野草。好苗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常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
《官场现形记》五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候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茅盾《清明前后》四幕:“你对那巡长说,难民们良莠不齐,要是发生了什么事,他这巡长可担当得起吗?”亦作“良莠不一”。
《清史稿.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亦作“良莠不分”。
《清史稿.吴杰传》:“驭夷长策,当先剿后抚。未剿遽抚,良莠不分。兵至,相率归诚;兵退,复出焚掠。”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 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 ——太平天国·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 无如众生愚贤不等,也就如五谷良莠不齐。——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改革开放时期;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
● 你对那巡长说,难民们良莠不齐,要是发生了什么事,他那巡长可担当的起吗?
该文章由作者:【陈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