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职业技术学院(Jiangmen Polytechnic)是2004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据2021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规划用地1080亩,校舍建筑面积29.25万平方米;设有8个教学系部,开设49个专业;有教职员工731人,专任教师601人,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n
历史沿革
2004年3月,学院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江门教育学院、原江门市工业中专学校和原江门财贸学校组建而成,是江门市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n
2009年6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n
2010年,启动创建省级示范校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n
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n
2013年,成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n
2018年,正式成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n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6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下设有7个院系和1个教学部,开设有37个高职专业。
院系分布
院系 | 专业 | 层次 |
机电技术系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 | 专科 |
信息工程学院 | 智能产品开发、应用电子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技术 | 专科 |
经济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会计、旅游管理、工程造价 | 专科 |
教育与教育技术系 | 学前教育、社会工作、语文教育、早期教育、音乐表演、传播与策划 | 专科 |
外语系 | 商务英语、英语教育、应用英语 | 专科 |
艺术设计系 | 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 | 专科 |
材料技术系 | 应用化工技术、食品检测技术、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 | 专科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全校教职员工有731人,专任教师60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3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4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比例为35%,还拥有一支由企业(行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科建设/n
学校获得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4门,教学改革等项目16项;教学成果奖2项;拥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3个,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市级高层次人才80多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3个,省高职教育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实训基地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t
国家骨干专业:智能产品开发/n
省级品牌专业:智能产品开发/n
省级示范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n
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建设专业:学前教育/n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语文教育、社会工作/n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智能产品开发/n
校级品牌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n
教学建设
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屡获佳绩。10年来,学校连续六届捧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体优胜杯”;获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2项、一等奖15项;“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省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获得“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11项。2015-2019年,学校共有48个项目在“攀登计划”中立项。/n
在广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获一银一铜,在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中获二金七银,在中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材料技术系郑天寿同学在第四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被评为“广东省十佳职业规划之星”,何志华同学在首届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染整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艺术设计系06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余毅明同学作品《时尚空间》入围“2008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大赛”;在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院荣获舞蹈类等4个一等奖。
在2008年中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院首次参赛,就有7位学生获得一等奖、20位学生荣获二等奖、33位学生荣获三等奖;学院因在第二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成绩优秀而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09年广东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夺得“优胜杯”。学院团委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n
2006年,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2008年更高达99.17%,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58%,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100%。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22%,专业对口率达87.96%,就业现状满意度持续提升。/n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学院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公开出版教材43部,编写特色校本教材45本;取得4项省级教改项目,确立14个院级教改项目;产学研一体化不断成熟,发表各类论文414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论文76篇),省级以上课题立项20项,获得专利4项,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棉正反双面涂层牛仔布”等4种新产品分别获得2007年度中国印染、棉纺织、色织产品优秀创新奖和优秀设计奖等4个奖项;学生获得国际级奖励5人次、国家级奖励198人次、省级奖励151人次、市级奖励59人次;省级集体奖11次,市级集体奖8次。学校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n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广东省染整技术中小企业培训基地、江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地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共计52000多人次。
科研平台
学院立足江门,依托珠三角城市群,探索“政校企一体,专业与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有17个“前校后厂、前厂后校”式的校内外院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其中1个基地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实训基地、1个基地为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有10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学院积极探索以工学交替、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建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建设省高校教学综合改革项目3项、思政优质课程1门。/n
学校历来重视科研工作。自2004年,科研项目经费逐年递增,总量达到两千余万元。省级项目从无到有,累计获得国家项目1项、省级项目40余项,科研实力大为增强。学校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与开平市月山镇政府联合共建月山镇化工产业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市科研平台14个。截至2019年10月1日,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41人次,多家单位在学校支持下获得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立项。2019年,学校“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对接”项目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
学术资源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3个,实训(实验)室105间,5997平方米的江门市高技能实训平台落户学院;拥有产学合作基地154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3家;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可开展39个工种(考点)的技能鉴定或培训;学院藏书110万册。/n
对外交流
学院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同类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n
办学理念
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始终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以“规范化建设”为主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型”党支部建设全覆盖为支撑,推进“1+1+6”班主任家访全覆盖、服务育人教育全覆盖。实施课程思政360改革计划,创新“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俯瞰学校学校秉承“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主动适应江门五邑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建成有央财支持重点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品牌专业4个、协同育人平台1个、教学资源库1个,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
学校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之路,主动适应江门五邑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搭建一会两平台,探索出资源共享、紧密联系、互利多赢的“政校园企侨”协同联动的办学新路子。
学校重视文化校园建设,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融中华文化、侨乡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成效显著,初步构筑了“三年四季一校园”侨乡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协同育人
一是牵头成立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
校园风光江门市职教联合会2012年10月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由9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经广东省教育厅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意,在江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间团体。职教会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人才和技术服务为纽带,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为原则,由职业院校与相关产业园区、商会协会和行业企业等组成的校企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职教联合会共有会员单位200余家,每年为会员单位提供校园招聘会,对接人才招聘。
二是积极搭建“政校园企侨”协同育人平台
在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框架下,在江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分别与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江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江门人才岛、德昌电机产业城等产业园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对接。与台山市政府共建“新宁学院”,获得“台山市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称号。支持人才岛建设,与蓬江区政府合作共建人才岛科创中心。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投入730多万元与华为公司共建ICT学院。与温泉行业龙头共建“古兜温泉学院”;与迪浪公司共建江职-迪浪大数据学院;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江门新希望绿领学院。助力大湾区建设,与澳门旅游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行业资格标准,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培养。与澳门旅游学院共同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学校为联盟副主席单位。与香港新向阳国际教育集团共建产学研基地,并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与中车广东公司、广东海信电子、中石化易捷、德昌电机等多家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班等产教融合、精准育人工作。
三是整合成立“政校园企侨”协同服务平台
在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框架下,在江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联合江门有关职业院校、机构,整合成立“政校园企侨”协同服务平台。
文化传统
校训/n
厚德:厚德载物与人为善和而不流爱国奉献/n
尚能:崇尚技能精益求精工学结合与时俱进/n
笃学:诚笃不懈专心致志博观约取转益多师/n
致用:学以致用得心应手成器成物传承创新
校徽
校徽整个图案是采用变形的汉字“业”,构成一艘风帆劲张的船,显示丰富的寓意。“业”,代表学业、专业、职业、事业,突出了该院着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事业兴旺发达的特点。“业”变形为船,化用了李白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大气磅礴,风帆劲张的造型,寓意扬帆远航、一帆风顺,既巧妙地揭示出学院处西江之滨、通五湖四海的地缘优势,又酣畅地显示了学院师生乘风破浪、开拓前进的满腔豪情,整个图案简洁明快,主题突出,表现了侨乡职院的特点。/n从另一个角度赏析,中间两根立柱顶天立地,象征栋梁之材,两翼造型像大鹏展翅,寓意前程万里,恰切地体现出该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n
校旗
校旗是学院形象在实际应用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代表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院形象。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旗采用的基本色彩为红色——宝巾花的颜色,代表着进取、活力、永恒。采用这种颜色,寓意学院根植五邑沃土,弘扬侨乡文化,传承侨乡精神。/n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红旗团委”、“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东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江门市文明单位”和“江门市先进集体”等荣誉。/n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张忠林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联系经济管理学院。 |
校长;彭志平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审计工作,联系信息工程学院。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愿才 主持纪委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管监察处、纪委办公室,联系教育与教育技术系。 |
党委委员、副校长:蔡勇 负责宣传思想、意识形态、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共青团、就业、财务、招投标工作,分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财务处和招投标管理中心,联系艺术设计系。 |
党委委员、副校长:孙宁 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招生、校企合作、教育统计、合作办学、督导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分管教务处、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督导室、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新宁学院,联系外语系。 |
党委委员、副校长:吴南云 负责办公室、保密、信访、组织、干部、人事、统战、离退休、外事、人民武装、安全保卫、维稳、应急管理、工会、扶贫和校友会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校友会)、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武装部(征兵工作站)、保卫处和工会(妇委会、计生办、关工委),配合彭志平同志协管审计工作,联系机电技术系。 |
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永忠 负责后勤、基建、防风、防汛、卫生健康、设备资产管理、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继续教育培训和图书等工作,分管后勤处、设备与资产管理部、继续教育学院和图书馆,联系材料技术系。 |
/n
该文章由作者:【邯郸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