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雷电Ⅱ式”攻击机是美国费尔柴尔德公司生产的一种单座双引擎攻击机,美国空军现役唯一一种负责提供对地面部队的密接支援任务的机种,包括攻击敌方坦克、武装车辆、重要地面目标等。
A-10攻击机依靠强大的火力、坚厚的装甲专司对地攻击,以及近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证明了A-10无法被撼动的独特地位。
研制背景
上世纪6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国加强了装甲兵建设,T-62、T-64坦克的入役加强了华约在坦克方面对北约的数量与质量优势。鉴于A-1在越南战争中的良好表现,美国空军设想以一种新的近距离支援飞机代替之。1966年,美国空军根据A-1攻击机在越战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A-X计划,以期取代前者。
根据预先研究,空军为A-X飞机定义了几个目标:作战效能高、生存力强、简单、反应灵活,价格便宜,载弹量大,能在前线简易跑道上起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维护性,机动能力强,在飞机速度为5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可承受过载3.5g,携带全部武器(18颗225千克MK-82炸弹和1,350发30毫米机炮炮弹)、在标准的热带昼间条件下,能从1,200米长的跑道上起飞;若只带4颗MK-82炸弹、750发炮弹、必要的燃油(足以飞往80公里外的战区,作战30分钟并返航飞行240公里),能从前线机场300米长的跑道上起飞。
发展沿革
1967年4月,通用动力、格鲁门、诺斯罗普及麦道4家公司开始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美国空军于1970年5月,向12家飞机制造商发布了计划征询书。次年3月,空军宣布诺斯罗普和费尔柴尔德公司的方案中选,从而开始了从图纸到样机的实质性竞争阶段。诺斯罗普公司参与竞争的飞机型号被赋予YA-9A。它机身细长,正常布局,拥有平直的上单翼与带有上反角的平尾;短小的发动机舱紧贴在机身两侧,进气道与进气口看上去比较原始;尖尖的机头上有漂亮的气泡式座舱,起落架则显得很短。该公司总共生产了2架YA-9A。
经过284个飞行小时的全面对比鉴定后,1973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费尔柴尔德公司的YA-10A获胜。随后,空军与费尔柴尔德公司签订了价值1.6亿美元的合同,制造10架预生产型飞机供研究、发展、试验与鉴定使用。后来由于国会有人怀疑在空军刚刚装备A-7D攻击机之后是否有必要装备专门的近距离支援飞机,使A-10A的发展出现反复,拨款被削减为1.074亿美元,预生产型数量减少到6架;同时国会要求与A-7D进行对比试飞,尔后再决定是否投产。经与A-7D两次对比试飞后,直至1974年底,A-10才被批准投入生产。预生产型的A-10于1975年2月首次试飞,10月21日首架生产型飞机开始试飞,同年开始装备空军。为纪念公司前身共和公司在二战时设计、生产的战功卓著的P-47“雷电”战斗机,费尔柴尔德公司将其战后的又一力作称为“雷电”II。
费尔柴尔德公司研制的原型机被称为YA-10A,同样也生产了2架。1972年5月10日,YA-10A完成首次试飞。费尔柴尔德公司在研制YA-10A时,根据美国空军的要求将造价列为优先的设计取向。此外,其性能取向依次为:防护力、反装甲及对面状目标攻击力、目标搜索能力、短距起降、高出动率与低维修费用、地勤的便利、生产的便利。
技术特点
机身设计
A-10的设计非常适合低空作战。该机所采用的中等厚度大弯度平直下单翼、尾吊双发、双垂尾的正常布局,是决定其成为优秀武器平台的关键。这种设计不仅便于安排翼下挂架,而且有利于长长的平尾与两个垂直尾翼遮蔽发动机排出的火焰与气流,有利于抑制红外制导的地空导弹的攻击。尾吊发动机不仅可以简化设计、减轻结构重量,还可以避免因30毫米七管炮射击造成的发动机吞烟,在起降时可最大限度避免发动机吸入异物。两个垂直尾翼增加了飞行安定性,作战中即使有一个垂尾遭到破坏,不致使飞机无法操纵。长长的机翼,不仅可以提高航程,还可以实现短距起降,下垂的翼端设计还可减小阻力,增加约8%的航程。
动力设计
A-10舴所使用的涡扇发动机涵道比高达6:1的通用TF34-GE-100,同时产生的废气通过尾翼间排出,摭盖了部份废气的红外线,使热追踪的便携防空导弹较难锁定。引擎安装于主翼后上方、尾翼组件前上方,让主翼和尾翼摭挡引擎,使引擎不会完全暴露于来自下方的攻击。除了减低被击中及降低被击中后的战损外,引擎所在位置也让A-10较适合在恶劣环境下操作,离地较高避免了吸入来自跑道的沙石,这对起降于简陋机场中平整较差的跑道犹为重要。在地面维护时,位置较高也让引擎可以安全地保持在运转状态,省却重新启动的时间。把较低的位置让给机翼,对机翼的维护及武器的挂置也带来了方便。
抗损设计
A-浀10的两台发动机间距较大,同时中弹损伤的可能性很小。风扇机匣也有装甲保护,一台发动机被击坏时,碎片不会伤及另一台。即使一台发动机熄火,甚至被击中,该机也能飞回基地。为防止油箱被炮火命中,A-10将油箱置于机身内,油箱为橡胶泡棉自动闭锁式,中弹后会自动封闭,防止油料外漏;输油管只有一小截暴露在发动机与油箱之间,并在机体上部,油箱中弹后油管也会自动封闭,避免油料流入受损油箱。紧急时可关闭主油箱,使用两个发动机之间的小油箱继续飞行。
曾经A-10在作战中遭受了多次攻击,垂尾、平尾、机翼、发动机等多处受伤,依然安全返回,为了提高A-10的安全系数,采取了诸多的提高飞机生存能力的措施:座舱周围由12.7~38毫米厚的钛合金装甲板构成,内侧衬有防弹纤维,装甲总重550千克,机腹钛合金装甲厚50毫米,全机装甲总重1,315千克,可抵挡23毫米穿甲弹的打击。
A-10的主要结构都为余度设计,机身大梁、主结构框都是双套的,有一个被击坏不致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两套有装甲防护的多余度液压主飞行操纵系统,分别置于机身两侧,即使一边中弹仍可保持操控,万一液压系统损坏,飞行员还可通过钢缆控制方向舵及升降舵。除钢缆外,液压、电力与其他线路均分成左右各一套系统,增加了安全系数。
航电设计
A-10航空电子系统正在改进荩。通过改进情况感知(situationalawareness)、战术通信、导航的精度,以及所提供的提高威胁发现和规避、低水平飞行安全性、储存管理和使用敏捷武器的能力,使陆军和空军之间有更大的互用性。通过在分布式航空电子结构中互相联系的更改,使A/OA-10战斗能力最大化。A/OA-10改进总体上说是一项新的采办策略,它集中于采办武器系统的主承包商。
A-10没有采用甭成本较高的航电火控,只能白天作战。从1978年开始,对该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装,安装平视仪、夜间导航/攻击吊舱、红外探测仪、地形跟踪雷达等。机上设备包括AN/AIC-18机内通信设备,KY-58/75保密话音、多频段调幅、调频通信设备,CPU-132导航计算机,AN/ASN-141惯性导航系统,AN/ARN-118塔康导航设备,AN/AXQ-13电视监控器,MXU-553飞行数据记录仪,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AN/ALR-46和ANALR-69雷达告警接收机,AN/APX-101敌我识别器,AN/AWG-(ACS)武器控制系统,AN/AVQ-29平视显示仪。另外还有AN/AAS-35激光搜索和跟踪系统吊舱,AN/ALQ-87及AN/ALQ-119电子对抗吊舱。
电战设计
在高强度冲突中,使用电子干扰吊舱可以提高电子战水平。A-10服役之初装备了AN/ALQ-87电子对抗吊舱、AN/ALQ-131(V)噪声/欺骗式干扰吊舱,或者雷神E-系统公司Goleta分公司的AN/ALQ-184(V)自卫电子对抗干扰吊舱。采用罗特曼透镜多波束天线、信道化接收机,最新优化可编程技术及数字式微处理机、功率管理等先进技术,具有应答式、转发式和噪声等干扰模式。功率大、反应快,可对付多个辐射源,能对导弹制导雷达、高炮瞄准雷达和机载截击雷达实施有效干扰。A-10攻击机一般在机翼外侧挂架上携带一具电子干扰吊舱。
武器设计
A-10A焗攻击机有11个外吽挂架,每个机翼下有4个,机身下有3个。机身下中央挂架(N0.6)和机身下两侧的挂架(N0.5和N0.7)不能同时使用。机身中央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2268kg,机身下两侧和机翼下内侧挂架(N0.4和N0.8)的最大挂载能力为1587kg,机翼下最外侧的挂架(N0.1和N0.11)的最大挂载能力为454kg,N0.2和N0.10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600kg,N0.3和N0.9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1134kg。最大载弹量为7258kg。
A-10攻击机的前机身内左下侧安装了1门30mm的GAU-8型7管加特林式机炮,机炮安装的下俯角为2°。最大备弹量1350发。整个机炮系统重约1.8吨。主要用于攻击地面上的装甲目标。射速4200发/min(spm),2100发/min(spm),散布5mil,备弹量750发(最大1350发),供弹形式双端闭合无链供弹,传动装置液压马达(额定功率77马力,2台),系统重量1828kg,炮管281kg,发射机构54kg(120lb),弹药937kg。
近距空中支援武器为30mm机炮(750rds炮弹)+18颗227kg的MK82通用炸弹,2小时的战场巡逻,此时作战半径为463km(250nm);武器为30mm机炮(1350rds炮弹)+2枚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ALQ-131电子干扰吊舱+2枚AIM-9空空导弹,此时的作战半径为879km(475nm)
战场覆盖30mm机炮(1174rds炮弹)+4枚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AN/AAS-35吊舱+1个AN/ALQ-119吊舱,武器30mm机炮(750rds炮弹)+6颗MK82炸弹+1134kg外挂燃油,30mm机炮(750rds炮弹)+4颗MK82炸弹+2041kg外挂燃油。
性能数据
乘员1人
长度16.26米
高度4.47米
翼展17.53米
推力2×40.32千牛
机翼面积47平方米
空重11321公斤
载油量3600公斤(估计)
最大起飞重量23000公斤
动力系统2×通用电气TF34-GE-100非加力涡扇发动机
最大飞行速度833公里/小时
升限13700米
航程3900公里(带三个外挂副油箱,无武装)。
作战半径460公里(近距空中支援)500公里(反装甲)
爬升率30米/秒
翼载荷482公斤/平方米
推重比0.36
主要武器
6xAGM-65空地导弹
2xAIM-9空对空导弹
MK82、MK83和MK84通用炸弹,BLU-1B火焰炸弹、BLU-52炸弹,SUU-25曳光弹布洒器,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GBU-12和GBU-10激光制导炸弹,GBU-8光电制导炸弹等。 [12]
4xLAU-61/LAU-68火箭吊舱(每个含19x//7xHydra70mm火箭)
4xLAU-5003火箭吊舱(每个含19xCRV7-70mm火箭)
6xLAU-10火箭吊舱(每个含4x127mm火箭)
辅助武器
1x30mmGAU-8机炮
服役事件
1991年的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A-10的第一次参与实战。期间A-10参加了“沙漠风暴”和“Operation Noble Anvil”等行动,144架A-10出动了将近8100架次任务,一共摧毁了伊拉克超过900辆坦克、2000辆其他战斗车辆以及1200个火炮据点,使其成为在该战役中效率最高的作战飞机。另外部分被破坏的雷达设施也是由A-10负责,在猎杀高机动性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平台方面,A-10也发挥了重要成效,因为飞毛腿导弹发射平台难于被发现,只有在准备发射的一刻才较易发现,A-10的滞空时间较长,可以长时间在战区盘旋巡逻,在载台准备发射时对其发动攻击。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碍于当时美国克林顿政府的政策,深恐美国军机被击落和造成美军伤亡,A-10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战果,但A-10也在一架F-117被击落时在拯救飞行员的任务中参与了搜索及支援工作。在该战役中,A-10的第一次攻击任务是在1999年6月。
整个战争期间仅仅只有4架A-10被击落,且均是超过规定高度而遭击落,3架重伤后仍能飞回基地但不能修复而弃置,另有少数在降落时损毁。在此役中A-10的任务妥善率为95.7%,战争期间90%的AGM-65小牛导弹都是由A-10发射。战后A-10受到了重视,空军也打消了以F-16取代A-10的念头,A-10也击落了两架伊拉克的直升机,全都是以30mm机炮击落。第一架是在1991年2月6日于科威特上空由Robert Swain上尉击落。
2001年美军入侵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时,A-10刚开始时也没参与任何攻击行动,直到2002年3月,被分派到巴基斯坦的Bagram空军基地,参与了森蚺行动(Operation Anaconda),之后开始执行了多项针对塔利班及阿尔盖达的任务。在这次战役中,相关的政治限制较之前来的少,因此A-10这次得到的战果远比1999年时好。
2011年3月,6架A-10在联合国军空袭利比亚时参与了奥德赛黎明行动,期间对地面目标进行了攻击。3月29日,美国A-10攻击机的GAU-8机炮向利比亚两艘小艇发射30毫米炮弹,击毁其中一艘,并迫使另一艘弃逃,2003年3月,美国入侵伊拉克,共有60架A-10在入侵伊拉克的早期执行任务,在此期间,A-10的任务完成率达85%,发射了311597发30mm炮弹,但其中一架在巴格达机场附近遭伊军防空炮火击落。2007年,完成了Precision Engagement upgrade的A-10C开始部署在伊拉克,A-10C上的新增的数码化航电及通讯系统大大缩短了得到目标资料及攻击时间。
总体评价
A-10以其良好的平台特性,在服役期间,已经以事实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在“攻击机已走入穷途末路”的舆论声中,A-10攻击机坚强地走了过来,当F-22、F-35已经服役或即将服役的时候,当网络中心战已经成为现实的时候,当使用成本高昂的F-14战斗机提前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A-10仍将披挂整齐,征东西讨,其顽强的生命力背后隐含的设计思想不正为我们提供了新一代攻击机的设计经验与原则。
价格高昂的AH-64D武装直升机在伊拉克的非对称作战中,不但无法取代A-10,反而成为反美武装的靶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A-10既不能快速飞行,又不先进,甚至显得笨拙。在多用途战斗机大行其道的时候,其作用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倒越来越优秀,再次证明了“不要最先进、只要最合适”的武器平台思想是设计武器装备必须贯彻的指导原则。
该文章由作者:【阿莱克斯塔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