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区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山前冲积的缓平低岗,最高海拔95米;其余是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最低处海拔65米。坡降为1∶1000。河流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清潩河、清泥河分别自北向南流过市区。
魏都区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1986年由原许昌市更名而来。全区总面积97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现辖1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三国文化产业园区,86个社区居委会。
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9.89亿元,增长6.5%,低于年度计划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完成100.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完成199.12亿元,增长6.9%。
历史沿革
夏、商,昆吾族居许地,属豫州域。
西周,武王封太岳后裔姜文叔于许,称许国。
春秋,许地先后为郑国、楚国所据。战国,原许国地属韩国、魏国。
秦,许县属颍川郡。
西汉,析许县,置颖阴县(今魏都区),均属颖川郡。新朝,颖川郡改为左队。
东汉,左队复为颖川郡,属豫州。颖阴县和许县属颖川郡。
魏,改许县为许昌县。
西晋,沿袭魏制。东晋,许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所占。
南北朝,颖阴县隶颍川郡,初属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其地为北魏所据。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颖阴县并入临颖县。元象二年(539年)恢复颖阴县。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颖阴城(今魏都区),辖颖川、许昌、阳翟三郡。颖阴县属颍川郡,许昌县属许昌郡。北齐改颖阴县为长社县。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县(今魏都区)。长社县、许昌县并属之。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长社县为颖川县。大业三年(607年),改许州为颖川部。
唐,颍川县、许昌县隶属河南道。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许州,颍川县复称长社县,长社县、许昌县均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许州为颖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五代,后梁改许州为许州匡国军。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称许州忠武军,治社长(今魏都区)。
北宋,改许州忠武军为许州,隶京西路。熙宁四年(1071年),许田县并入长社县。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路。
金,许州改称昌武军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隶南京路(今开封)。
元,许仍为州。长社、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汴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长社县,称许州。隶开封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增设石梁县为附郭。乾隆六年(1741年)撤府,仍为直隶州,裁石梁县。许州府隶河南省。
民国二年(1913年),改许州为许昌县,隶属河南省豫东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改区,许昌为中区第二区行政长驻地。
民国18年(1929年),废县公署,改称许昌县政府。
民国22年(1933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民国36年(1947年),许昌划为许昌市、县两部分。
民国37年(1948年)3月,铁路以西划归许西县。同年12月,撤销许西县。
民国38年(1949年)2月,成立许昌专区(驻许昌市),许昌市属之。
1960年,市、县合并,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
1961年10月市、县分设,恢复许昌县建制。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驻许昌市),许昌市属之。
1986年,撤销许昌地区,设许昌市,原许昌市设立许昌市魏都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魏都区下辖13个街道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三国文化产业园区:西大街道、东大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北大街道、一路街道、高桥营街道、丁庄街道、颍昌街道、文峰街道、新兴街道、灞陵街道、魏北街道、产业集聚区街道、东城区管委会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魏都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北纬34°03′,东经113°48′。
地形外貌
魏都区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山前冲积的缓平低岗,最高海拔95米;其余是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最低处海拔65米。坡降为1∶1000。河流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清潩河、清泥河分别自北向南流过市区。
气候
魏都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四季气候总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日照年平均为2181.3小时,日照率49%。年平均气温温14.7℃。历年平均无霜期217天。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灾害天气主要是干旱、洪涝。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魏都区土壤呈微碱性,PH值在7.5~8.5之间,适宜小麦、玉米、红薯、烟草、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在河南省处于中等水平,也有高肥力和低肥力的地块。土壤改良大致分为3个区:西部丘陵岗地是以增施有机肥、涵养水分为主;棕壤、褐土、紫色土和红黏土分布的低山丘陵,以搞好水土保持为主。颍河冲击平原和东部潮土及砂礓黑土旱作物农业和灌溉农业,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为主。
矿产资源
许昌市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
动物资源
魏都区属于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属于豫东北平原动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黄土丘陵动物地理省。共有主要动物135种。
植物资源
魏都区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
水资源
魏都区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71毫米~736毫米,多集中在6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65%。
人口
魏都区共有汉、回、满、蒙古、朝鲜、维吾尔、壮、彝、苗、藏、布依等23个民族,除汉族外,少数民族22个,人口12184人。占总人口的3.2%。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有11189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1.8%,主要分布在5个街道和1个乡。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400974人。
政治
何长成: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挪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经济
综述
2019年,魏都区地区生产总值299.89亿元,增长6.5%。其中:第二产业100.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199.12亿元,增长6.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45亿元,增长10.4%。魏都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0.59亿人民币,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2元,增长7.8%。
2020年,魏都区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
第一产业
魏都区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19年,魏都区139个重点项目累计投资197.4亿元,68个产业项目累计投资165.2亿元,其中,19个工业项目投资57.1亿元,36个服务业项目投资94.9亿元,13个社会事业项目投资13.1亿元,15个项目竣工投产,27个项目完工。
高新技术产业园26家入驻企业19家投产达效,产值8.1亿元,税收3500万元。列入“三大改造”项目库的17个项目投资31亿元。
服务业加速提档升级,曹魏古城年接待游客577.7万人次,旅游收入2.41亿元;魏都特色商业区7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驻,服务业提质增效不断巩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个服务业孵化基地建成,中联即送、久协新能源等8家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魏都区服务业孵化基地(中奥鑫天),创造税收超3000万元,“孵化”效应初步体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业态,成立互联网协会,中华电气网、工业互联网上线运行,36家会员企业年度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新的增长点初具雏形。
第三产业
2018年,魏古城南城门、魏源广场等“地标式”工程建成竣工,南大街如期开街,全年吸引游客400万人,带动周边商业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收入6800万元,文化旅游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新名片。魏都特色商业区成功晋升全省唯一“四星级”特色商业区,实现主营业收入132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入驻企业1044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9年,魏都区实施教育三年攻坚,投入13.8亿元,新建8所中小学,新增学位1.2万个。
科学技术
2019年,魏都区12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认定,3个高新技术团队和7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被“英才计划”评定为高层次人才。
社会保障
2019年,魏都区新增就业人员8680人,再就业2404人。
医疗卫生
2019年,魏都区实施区民生365工程,投资5.6亿元建设20个游园、绿化工程及20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托老站改造、打造20个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站。
交通运输
107国道、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高速铁路,郑渝高速铁路、郑合高速铁路、新郑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纵贯魏都区南北,311国道、禹亳铁路横穿魏都区东西。
风景名胜
许昌霸陵桥
许昌霸陵桥,其中“霸陵桥”有时又写作“灞陵桥”。许昌西郊的石梁河上,今日仍横卧着青石砌成的灞陵桥,桥头,竖有“汉关帝挑袍处”古碑,为明代总兵左良玉墨迹;新塑关羽挑袍巨大雕像。
灞陵桥关帝庙
灞陵桥东,桥西,是灞陵桥关帝庙。据《许昌县志》载,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当地义士王宏道捐地三十亩,经多方资助而建成此庙。关帝庙山门楹联曰: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勿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关帝庙后院利用围墙建造的东西对称的回廓之中,彩绘46幅关羽生平事迹壁画。庙院东邻为桃园,塑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塑像。
许昌春秋楼
许昌春秋楼文物景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历史上曾以关公宅、武安王庙、关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夫子祠、及关帝庙称之。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存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两院”的基本格局,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以一重、二重、三重檐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内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西与文庙毗邻,“文武”二圣并祀实为全国少有,尤其是景区主体建筑关圣殿高达33米,内塑15米高的关公塑像
曹丞相府景区
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在原来曹操大营和办公的遗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
曹魏古城
曹魏古城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曹魏文化古城。曹魏古城东至文峰路,南至七一路,西至京广铁路,北至八一路,用地面积约3.9平方公里。其核心区为护城河以内1.87平方公里。
著名人物
魏都区灌夫:(?-前131)西汉颍阴(今许昌)人,字仲孺。
灌孟:西汉颍阴(今许昌)人。原名张孟。
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
徐庶: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荀彧: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荀攸: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16日,魏都区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12月19日,魏都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20年6月2日,魏都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魏都区入选特色基地(社区治理)。
2021年10月,荣获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该文章由作者:【能力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