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陈安,男,曾任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浙江卫视总监,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高级编辑。2015年1月,请辞浙江广电集团工作职务,进行全新职业规划。据报道,4月起,夏陈安将担任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院和MBA学院学术导师。夏陈安担任浙江教育科技频道总监期间,提出“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运营理念,将这个知名度不高的专业频道打造成全国省级地面频道第一阵营,2005年起连续三年领先全国省级地面电视频道,年广告创收突破2.5亿元,成为中国地面频道“四小龙”之一。
人物履历
199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
2007年获清华大学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6年,担任浙江教育电视台副总编、副台长。
2000年,担任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总监。
2007年,兼任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总监。
2008年,夏陈安受命入主浙江卫视。
2013年,担任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辑兼浙江卫视总监。
2015年1月,请辞浙江广电集团工作职务,进行全新职业规划。
2015年1月,浙江省委免去夏陈安的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职务。
2015年4月,担任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院和MBA学院的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着作论文
出版着作和论文有《守正出奇》、《专业化生存》、《电视频道经营实务》、《新青年制造》、《追梦中国蓝》、《打造中国的电视大片——浙江卫视“顶层设计”电视传播理念的探索和实践》等。
影视节目
担任浙江教育科技频道总监期间,打造出《小强热线》、《走进今天》、《美丽A计划》、《纪实》、《五月的鲜花》、《十月的阳光》等一系列知名节目和活动。
担任浙江卫视总监期间,首创“综艺纵贯线”“新闻纵贯线”,打响“中国蓝”品牌,同时打造出“中国系列”节目《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蹈》、《中华好故事》等,以及“真人秀系列”节目《奔跑吧兄弟》、《十二道锋味》、《爸爸回来了》等,不断创新引领省级卫视的节目潮流。此外,推出和研制人文节目《西湖》、《江南传奇》、《人文深呼吸》、《南宋》、《艺术北纬三十度》、《一本书一座城》等,使浙江卫视成为“输出正能量、传递真善美”的全国电视榜样,引领了全国省级卫视新一轮发展。
策划创作多部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影视剧作品。电影方面,出品策划了《北京爱情故事》和《奔跑吧兄弟》,票房均突破4亿;自制电视剧方面,出品监制了《新亮剑》、“爱情三部曲”《爱上女主播》、《爱情有点蓝》与《爱上査美乐》等,其中,《新亮剑》是浙江卫视迄今为止平均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主要荣誉
2004年获浙江省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2006年获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首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称号
2006年获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
2008年主创《杭州11·15地铁工地塌陷事故直播》,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08年—2012年策划主创《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我爱记歌词》《江南》四大栏目,荣获国家广电总局“创新创优栏目”称号,向全国广电系统推荐
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2009年—2010年获“中国广电创新年度人物”“中国传媒年度人物”
201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策划主创的纪录片《西湖》获得第23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2014年策划主创的节目《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获得第23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2014年主创《寻找可游泳的河》系列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业界影响
夏陈安曾运营上星频道和省级地面频道,打造出浙江卫视“中国蓝”和“教育科技频道由新青年制造”两大频道品牌,在传媒业界较为突出。同时,经由夏陈安一手打造的主持人、艺人,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例如,华少、朱丹、伊一、沈涛、小强等。
夏陈安担任浙江教育科技频道总监期间,提出“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运营理念,将这个知名度不高的专业频道打造成全国省级地面频道第一阵营,2005年起连续三年领先全国省级地面电视频道,年广告创收突破2.5亿元,成为中国地面频道“四小龙”之一。2008年,整合运营公共新农村频道,半年内将该频道晚间收视率从过去的倒数排名跃升为省级频道前三甲。当年,两频道年创收能力突破3.3亿。
2008年8月起,夏陈安担任浙江卫视总监。期间,夏陈安以“顶层设计”“大片集群”“生态传播”等电视现代发展理念,仅在一年时间,便将浙江卫视由
之前全国排名第9名提升至第2名,并保持一线卫视地位至今,广告创收也由原先的6亿跃升至2014年的50亿。与此同时,首创节目制片的“对赌”投资模式,倡导推行的电视大片和节目季播化,均对国内电视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主要事件
“中国蓝”彰显媒介多元时代的电视力量
作为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的“冲”在电视圈里是出了名的。按他同行的说法,他是一个“有血性的浙江人”。从2008年8月浙江卫视启动“中国蓝”的全新频道定位转型,到“中国蓝”成为一股旋风,再到“顶层设计,大片战略”提出,夏陈安的战略思维一直处于“前进挡”。
蜕变: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
2008年,浙江卫视树起“中国蓝”的旗帜,在“以精英的实力创造大众文化”的战略目标下,开始转型升级。2011年浙江卫视提出“大片战略”,希望以此终结草根选秀时代。如今,《中国好声音》作为浙江卫视的名牌栏目,两季节目平均收视率破4、话题讨论过亿和对台湾等地区强势输出,通过前两季的热播,已经被娱乐评论界称为无可争议的、跨时代的“现象级”栏目。
“这是一种格局的变化,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特别是节目所体现的正能量、高收视令人欣慰。”夏陈安说。
进入2014年,比周间综艺《我不是明星》、《爸爸回来了》、《爸爸回答吧》、《十足女神范》等节目的整体创新,更为业界关注的是浙江卫视在周末晚间时段各种类型“电视大片”的持续推出。被称为“中国蓝大片集群”的《中国好舞蹈》、《十二道锋味》、《奔跑吧兄弟(Running man)》和《中国好声音》、
2008年,他担任浙江卫视总监以来,打响“中国蓝”品牌,推出了《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以及《西湖》、《人文深呼吸》等人文专题。从2008年8月,浙江卫视启动“中国蓝”的全新频道定位转型,卫视排名从之前的第9,到现在连续6年稳居全国省级卫视前三。
竞争:更看重的是气质领先
如今在一些广告客户眼里,广告现在首选的卫视是湖南和浙江,在一些节目制作团队看来,浙江卫视也是一流的合作伙伴,而对于坊间流传的“江湖地位”比拼,夏陈安更看重的是一个卫视的综合性指标,即包括收视率在内的品牌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更看重的是气质领先。
相比6年前,夏陈安坦言,目前卫视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但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卫视的气质之争。
“电视大片”时代,大型电视节目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拼明星、拼细节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人认为只要多投资、多请明星,多买模式就能“砸”出“现象级”,一些节目动辄砸几千万元进行宣传,更有业内人士给“现象级”节目设立了每期节目至少300万元以上的门槛。
“‘现象级’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夏陈安看来,电视“大片”的诞生有三大时代因素:内外兼修的制度设计、“以精英的实力创造大众文化”的规律认识和人本精神。
愿景:守望人文理想
“顶层设计,大片战略”,作为频道的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局化战略设计,这一八字策略于2011被浙江卫视提出。夏陈安认为,不光要有综艺大片,也要做新闻大片、财经大片、人文大片,当然还有电视剧大片以及浙江卫视自制剧等,“到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只有标杆节目了,而是整个平台中国蓝独特的气质体现”。
从“以精英的实力创造大众文化”,到以引导力、品牌力、收视率等指标综合评估的绩效考核机制,到团队生产组织运作,再到与体制外机构合作的商业模式创新运营,无不体现了浙江卫视与生俱来的拥有互联网基因这一事实。
目前浙江卫视的节目主要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包括《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中国好舞蹈》等在内的“中国系列”;另一个是户外真人秀系列,像《爸爸回来了》、《十二道锋味》、《奔跑吧兄弟》。不管哪种类型的节目,夏陈安都希望能以大格局、洞察力和决断力去彰显媒介多元时代的电视力量,体现节目的深度和厚度,坚持对人性的关注,守望人文理想。
该文章由作者:【暗影之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