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汉语成语)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没有知觉。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麻木不仁”与“无动于衷”有别:两者都有“漠不关心”的意思;但:麻木不仁:语义较重,含贬义;“无动于衷”为中性成语,可以形容意志坚决。意为:麻痹无知觉。比喻人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成语资料

词目:麻木不仁

解释: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没有知觉。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近义词: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反义词:耳聪目明、见微知著、眼疾手快。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结构:联合式成语

年代:近代成语

谜语:双人床

英语翻译:unfeeling

成语辨析

正音:仁,不能读作“yin”。

辨形:仁,不能写作“人”。

辨析:“麻木不仁”与“无动于衷”有别:两者都有“漠不关心”的意思;但:麻木不仁:语义较重,含贬义;“无动于衷”为中性成语,可以形容意志坚决。

成语示例

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承担任务,讨价还价;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不不仁,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麻木不仁?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后汉书·班超传》

该文章由作者:【桂木桂马】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