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后来谦恭,以及见风使舵,见机行事的人。谈论一个势利眼的时候,通常会说到前倨后恭。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原因通常在于一开始认为这个人对自己影响不大,可以冷淡对待,井水不犯河水;但后来发现他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升官发财,是自己的上司或老板眼中的红人,赶紧改变态度,假装恭敬。所以这种人称为“势利眼”。
解释
之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用法
联合式;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示例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典故
《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对此景,苏秦对嫂子说了这句话。
《崔昭行贿事》
原文
唐裴佶(jí)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好声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时任寿州刺史)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hūn)者(守门人)报寿州崔使君(即崔昭。使君,称州郡的长官)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mò)马饭仆。姑曰:“前何倨(jù,傲慢)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书房)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shi,原指粗绸,当时可作货币流通)千匹。
译文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名声很好。一次,裴佶到姑姑家,正赶上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说:“崔昭是什么人?大家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父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守门人一顿,要用鞭子打守门人。
过了很久,裴佶的姑夫整束衣冠勉强迎见崔刺史。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喂饱(崔刺史的)马,给(崔刺史的)仆人饭吃。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傲慢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得意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暂且到书房里去休息一下。”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就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
注释
1﹑尝:曾经
2、强:勉强。
3、须臾:片刻,短时间。
4、会:正好碰上,适逢。
5、命茶:命人倒茶进献。
6、裴佶,字弘正。
7、雅望:美好的声望。
8、阍者:看门的仆奴。
9、寿州崔使君候谒:寿州崔刺史等待拜见。下级见上级叫“谒”。
10、束带强出:束好衣带,强行拜见。
11、酒馔:此处解释为准备酒菜。
12、秣马、饭仆:给马吃草,给仆人吃饭。
13、前何倨而后何恭也:为什么开始那样瞧不起他(崔昭)。后来又那样恭敬他?
14、憩:休息。
15、官絁:官府造的绸子。
16、常:同“尝”,曾经。
17、及:等到。
18、竟:完。
19、学院:指书房。
20、侯谒:等待进见。
21.倨:傲慢
22.鞭:呵斥
23.侯:老爷
24.饭:饭食
该文章由作者:【罗尔中值定理】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