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越南最后的日子》,由RoryKennedy执导。2014年9月5日美国上映。故事讲述了越南战争的最后几天,北越军队节节胜利南越军队则面临崩溃,美国方面的只能面对这样的道德困境——到底是服从白宫的命令只带美国公民撤离,还是冒着被指控叛国罪的风险尽可能多的保留南越盟友的故事。
该影片在2014年12月16日荣获美国评论家选择奖-最佳外语片奖。2015年1月16日,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剧情介绍
在越南战争的最后几天,北越军队节节胜利南越军队则面临崩溃,共产主义的胜利不可避免,美国方面的外交和军事人员接到指示准备撤退,然而他们也意识到,当他们离开后曾帮助并投靠他们的南越盟友将面临生命的威胁。此时他们只能面对这样的道德困境——到底是服从白宫的命令只带美国公民撤离,还是冒着被指控叛国罪的风险尽可能多的保留南越盟友。
演职员
导演
罗瑞·肯尼迪Rory Kennedy
代表作:《在越南最后的日子》、《追浪:莱尔德·汉密尔顿的一生》、《街头竞选》。
演员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代表作:《阿甘正传》、《虎胆龙威》、《4K-19:寡妇制造者》。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代表作:《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旋风九日》、《在越南最后的日子》。
理查德·李·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
代表作:《在越南最后的日子》、《伊朗与西方伊拉克》、《我的祖国》。
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
代表作:《阿甘正传》、《白宫管家》、《总统班底》。
编剧
马克·贝利Mark Bailey
代表作:《在越南最后的日子》、《伊瑟尔围篱700里》。
凯文·麦卡莱斯特
代表作:《在越南最后的日子》、《地下城主》、《You're Gonna Miss Me》
获奖记录
美国评论家选择奖 |
20最佳外语片奖[2](提名) |
87届奥斯卡金像奖 |
87最佳纪录长片[3](提名) |
作品评价
媒体综评84分,烂番茄方面新鲜度91%,21人投出新鲜番茄2人砸出烂番茄;全面取材于越战时期的新闻镜头,详细记录美军撤离越南前后点滴的历史纪录片,收获大量好评!
其中以RogerEbert.com、《纽约邮报》、《乡村之音》的满分为代表“引人注目、修正历史且非常重要”,“这些本已经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故事其实是一个耻辱,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让我们不要忘记这些人对国家的贡献”,“重要、令人恐惧且极具启迪意义,《在越南最后的日子》通过罗里-肯尼迪的视角,展示了在那个历史时点中已经被尘封太久的事实”,“这并不是一部颠覆人们对历史看法的纪录片,它没有鲜明的立场,有的只是堪称详实的纪录材料,并在导演的执导下娓娓道来”,“今年最好的纪录片”。
从纪录片的拍摄技巧来看电影做的很不错,尽管导演是和这场战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肯尼迪家族成员,电影没有使用主观评判的旁白,观众看到的是大厦将倾的慌乱时刻珍贵影像和照片,听到的是亲历者娓娓道来的回忆和感受。纪录片对于历史还原的优势在于,观众看到的都是真实画面,可以让观众强烈的感受到曾经发生的事件。
可是任何一部纪录片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导演的作品,导演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导演决定让观众看到什么,从那一个视角去看。而这就决定了观众的判断在所难免的受到导演的影响。
电影用很大的篇幅来叙述一件事,因为卡特政府和葛雷恩•马丁大使对越南形式错误的研判,导致进入西贡美国大使馆的越南盟友没能全部随美军撤离越南。而这种对曾经和美军为了自由和民主并肩战斗生死与共的盟友的背叛,比战争的失败更加令人沮丧,失望,内疚和自责。接下我想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美军如此在意的盟友对于越南人心中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拍的都比剧情片精彩,这样的故事改编成剧情片绝对也不比【逃离德黑兰】差,最后一天的撤离,人道主义精神和战争侵略看似自相矛盾,却更突显着人之常情。无论站在美国政府还是越南人的立场上,这场战争都变了味道,但站在亲历者的立场上再看,战争本质和反战主题也变得更加让人痛心起来。
该文章由作者:【夏威夷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