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

寨卡病毒疫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

病毒历史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传播症状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已表示,来自全球的调查人员正在调查寨卡病毒与出现在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之间的联系。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中,数以千计当地出生的婴儿头部大小不正常。

疫情影响

2016年1月,据外媒报道,由于担心当前在蚊虫传播的寨卡(Zika)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对加勒比海和拉美8个国家或领地发布旅行警报,建议孕妇避免前往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染的地区。

已有22个国家和领地被列为旅游警告名单。报道称,疾病防治中心22日称,出于对寨卡病毒传播的考虑,孕妇不应前往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瓜德罗普岛、圣马丁、圭亚那、佛得角、萨摩亚和圣马丁岛。

而在一个星期之前,疾病防治中心已因相同原因发布旅行警报,建议孕妇推迟前往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岛、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和波多黎各。

该文章由作者:【友谊已走到尽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