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拼音:du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秦文字和《说文》篆文,古文始见于西周金文。断本义指分开,引申为断绝、中止,又引申为决断或判断情况。虚化为副词,意思是决然、一定。
字源演变
会意字。断,小篆作图6,它的意义是由斤和?合起来表示的。斤是斧类器具,凡从斤的字本义都与砍斫有关。?是绝的古文,古字形像一把刀把成束的丝截断,斤和?结合的含义很明显,断的本义就是截断。隶书、楷书将左旁“?”水平翻转作“㡭”。简体字“断”本是繁体“断”的俗字,后用作简化字。
甲骨文、西周金文未见从?从斤的断字,但西周早期金文就已有从?从刀(召)的断字(图1)。郭沫若《金文丛考》释为“断”,即《说文》古文“稍讹变者”。《说文》将“?”释为古文“叀”字。“叀”为纺缍,引申可为丝缕。
甲骨文有“绝”字作“图A”或“图B”。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㓜”字条后姚孝遂按语:“字当释‘?’,‘?’即古文‘绝’字,中山王方壶即以‘?’为‘绝’。字从刀断丝。‘㓜’乃‘?’之省,增‘卩’即为‘绝’。”可见古文“绝”字本身就有“断”意,《说文》认为“断”从?从斤会意,会断绝之意,这种会意字与从斤断木之“折”,从斤劈木之“析”等会意字造字方法是不同的,折、析皆以实物与实物放在一起或组合在一起会意,而断字则是一边以表示断绝的古文绝,一边是断物的实物“斤”,这种造字方法不会早于战国时代。从?从斤的断字形体目前最早见于秦文字和《说文》篆文。
因为断有斩截的意思,那么,对疑难问题作出决定,对是非功过作出判决,就像斩截物体那样分清优劣,决定弃取,所以,断又有决定、判断的意思。如说能谋善断、不能谋而能断。因为断这个动作具有斩钉截铁的特点,所以断又可以当绝对、一定、坚决讲,这时它作副词。绝对没有这种道理,文言说成“断无此理”,坚决果断的措施叫“断然措施”,坚决地、毫无回旋余地地拒绝,叫“断然拒绝”。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断(斷)duàn(ㄉㄨㄢˋ)
⒈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⒉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⒊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⒋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详细释义
断
斷duàn
〈动〉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cutoff]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断开;断绝[break;snap]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唐·李白《望天门山》
(5)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拦截;拦劫[intercept]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判断;裁决[judge]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9)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分;区分;划分[divide]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禁止[inhibit]。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abstainfrom]。如:断酒
(14)斩杀,宰杀[kill]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治理,治,管理…的事物[administer]。如:断遗(处理;处分)
词性变化
断
斷duàn
〈副〉
(1)绝对;一定[absolutely]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李商隐《无题》
(2)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断
斷duàn
〈形〉
(1)残缺;片断[broken]。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陡峭[abrupt]。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常用词组
断案、断案、断壁、断壁残垣、断编残简、断层、断肠、断炊、断代、断代史、断档、断点、断电、断定、断断、断断续续、断顿、断发文身、断根、断喝、断黑,断黑儿、断后、断鹤续凫、断乎、断魂、断火、断机、断齑画粥、断简残编、断交、断金、断经、断井颓垣、断句、断绝、断开、断口、断粮、断裂、断流、断垄、断路、断面、断命、断奶、断念、断片、断七、断气、断然、断水、断死、断送、断头、断头台、断瓦残垣、断弦、断线、断线风筝、断想、断行、断续、断言、断语、断狱、断垣残壁、断章取义、断折、断肢、断种、断子绝孙、断奏。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斤部】徒玩切(duàn)
(?)截也。从斤从?。?,古文绝。
?,古文断从?。?,古文叀字。《周书》曰:“??猗无他技”。
?,亦古文断。
〖注释〗①?:今经典作断。《释名·释言语》:“断,段也。分为巽段也。”②截;戈部:“?,断也。”③?:朱骏聱《说文通训定声》:“从召,?声。按从召即从刀也。”④《周书》:指《秦誓》。今本“??"作“断断"。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引郑玄注《大学》:“断断,诚一之貌。”按,“诚一”当是截断的引申义。[10]
说文解字注
?也。戈部?下曰:“?也。”今人?物读上声,物已?读去声。引申之义为决?,读丁贯切。
从斤?。会意。徒玩切,十四部。《广韵》徒管切。
?,古文绝。见糸部。
?,古文?,从?。?,古文叀字。见叀下。
《周书》曰:“??猗无它技。”《秦誓》文。许所据壁中古文也。[11]
广韵
都管切,上缓端‖断声元3部
断,断绝。俗作?、断。又徒管切。
徒管切,上缓定‖断声元3部
断,绝也。徒管切。三。
丁贯切,去换端‖断声元3部
断,决断。俗作?、断。[12]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斤部】断(简)·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7。
《玉篇》:同断。俗字。[13]
【卯集下】【斤部】断·康熙笔画:18·部外笔画:14。
古文:?、?、?
(duǎn)《唐韵》《正韵》都管切。《集韵》《韵会》覩缓切。竝音短。《说文》作?。截也。《书·盤庚》:乃断弃汝。传:断,绝也。《诗·商颂》:是断是迁。《疏》:於是斩断之。
(duàn)又《广韵》《正韵》徒管切。《集韵》《韵会》杜管切。竝音?。绝也。《群经音义》:既绝曰断。《释名》:断,段也。分为异段也。《易·系辞》:其利断金。《疏》:其纤利能断截於金。
又《集韵》徒玩切。《正韵》杜玩切。竝音段。义同。
(duàn)又《广韵》丁贯切。《集韵》《韵会》《正韵》都玩切。竝音锻。决也。《易·系辞》:以断天下之疑。疏:决断天下之疑。
又《书·秦誓》:断断猗无他技。疏:断断,守善之貌。
又《周礼·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取而断之。
又《韵补》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诗:一病经四年,亲友书信断。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又叶徒眷切。鲍照《拟古》:居人掩闺卧,行子中夜饭。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13]
【卯集下】【斤部】?·康熙笔画:20·部外笔画:16。
《说文》断本字。
该文章由作者:【迪卢木多】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