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3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广州市从化区,毗邻京港澳和大广高速公路,是一所环境一流的花园式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约618亩。
截至2021年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全日制在册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成绩斐然,现有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重点专业、2个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5个省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
2021年开设66个热门专业,10个在建专业群,覆盖12个专业大类。建有华夏-百度百捷学院、华夏-德鑫医疗技术等2个产业学院,22个校内实训基地(170间实训室),213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个中药科普种植基地。
学校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综合排名在全国317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9位。综合办学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国民办高职学校前列。
历史沿革
学校建立于2009年3月,短短十余年时间,学校办学规模取得跨越性发展,专业建设对接市场需求,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科学高效,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赞誉。
专业建设成绩亮眼
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重点专业,2个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及5个省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
科研项目硕果累累
近5年(2017-2021年)承担省级以上课题52项;获得专利授权证书138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公开发表论文732篇。“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名”中我校位列第44位,是广东省入围全国50强的唯一一所民办院校。
在国家及省级各类竞赛项目中屡获殊荣
我校学生在2020-2021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展演、“笔墨中国”——第十三届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竞赛活动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8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179项。
党建工作捷报频传
2018年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019年,学校管理学院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管理学院党总支被评为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2020年,学校党委被确立为广东省“两新”组织示范点,获评广东省高校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获评广东高校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工党支部、财政经济学院学生党支部分别获评“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021年6月,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被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8个二级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车辆与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卫生健康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规划用地1000余亩,学院现占地面积52.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7万多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1.3万多平方米,学院固定资产7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32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2.3万册。拥有汽车实训车间、ERP综合实训室、多媒体语音室等各类专业实习实训室52个,设有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0多个。
学院生活条件舒适便利,6人学生公寓标准配置:空调、宽带、独立卫生间、冲凉房、衣柜、电脑台、写字台、太阳能热水和直饮水等设施一应俱全。
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大学生创业广场为学子们提供免费实践场地和创业实践平台。
学院环境优美,校园建筑吸取岭南建筑之精华与神韵,银墙绿瓦搭配和谐,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湖光山色处处皆景,整个华夏校园渗透出书香萦绕、静思求学的修读氛围。
专业设置
学院设置8个院(部):财经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
目前开设有32个招生专业,44个专业方向,其中市场营销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工程造价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广告设计与制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4个专业为院级重点专业。
二级学院
卫生健康学院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是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中开设卫生类专业最多的高职院校;现有在校生1900余人。校内现有专职专业教师50余名,硕士研究学历占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比60%。并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多名教授作为学院的专业指导专家和兼职教授。 开设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助产、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健康管理、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
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
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置的二级学院。拥有优良师资队伍—专职教师60余名,形成了由省部级专业带头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带领,骨干教师支撑,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设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有省级重点奖励的实景沉浸式实训室—建筑室内设计VR实训室;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27项,获奖率80%。 开设专业有建筑室内设计、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多媒体技术、广告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各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泛珠三角建筑行业、文化传媒行业的相关单位就业,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旺盛的刚性需求,学院与4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绝大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就确定了就业单位,近三年广东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的数据中,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8%以上,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达4000元以上。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所设专业着力对接国家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数字文创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行业,坚持立德育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校生2600多人,开设专业有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动漫制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其中,软件技术是广东省高职专业建设专项奖专业、校级品牌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广东省高职品牌建设专业、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省专项资金)重点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群是校高水平重点建设专业群。 学院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工程师等组成的成熟且实力较为雄厚的具备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和管理经验丰富的行政、学生辅导员管理队伍,同时聘请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专业技术及高级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等高水平学科及专业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在全国、全省等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数10项。
车辆与自动化学院
车辆与自动化学院携手广铁集团、吉利汽车集团、广汽集团、深圳地铁、佛山地铁、万宝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天虹集团等数十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紧紧围绕着中国智能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及需求,服务大湾区经济发展,为汽车应用、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企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开设专业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智能技术。 学院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工程师等组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知识领域宽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验实训设施齐全,拥有一批省、校级实训基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校内和校外实践平台基地,让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专项素养提高、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的教师队伍,在校生规模大,学生综合素质高。开设财经商贸大类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金融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民航运输服务、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等热门专业,培养财经、贸易、运营、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与阿里巴巴、广百物流、京东、百度、苏宁、亚航航空等行业领军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岗位起薪高,学生专升本通过率高,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设学前教育、舞蹈教育、休闲体育、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早期教育等专业,拥有全省一流的实践实训条件,师资力量雄厚,全院专兼职教师4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35人)。 教育学院和深圳英华教育投资集团、广州新雅教育集团等签订了订单班就业协议,确保就业率达100%。建立了花林湖畔幼儿园、从化蒙台梭利幼儿园、从化雅居乐滨江幼儿园、从化区第二幼儿园、从化区良口镇幼儿园等多个实习基地,实现校企结合、院园融合,双元共育。
师资建设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拥有专任教师总数384人,其中高级职称84人,中级职称81人,双师素质教师19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16人。拥有一大批具有工程实践背景和企业工作背景的名师名家,还聘任了15名社会精英作为客座教授。
2013年12月,学院成为首批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奖励项目资金资助单位,获省财政厅资金资助150万元。学院董事会另外拿出210万元作为配套资金,全部用于“强师工程建设”。
教学建设
专业建设成绩亮眼,其中:1个省重点专业,2个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3个自主招生专业及5个省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
学院荣誉
在国家及省级各类竞赛项目中屡获殊荣:近3年参加国家及省级各类竞赛获奖130余项;仅2019-2020学年1年,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及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9项。
2021年6月,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合作交流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已与省内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利用毗邻从化明珠工业园的优势,与明珠工业园区签订了《校政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多个校企合作基地和人才市场供需网络,构筑了实习与就业的畅通平台,为莘莘学子铺设了通往职场的快速通道。走上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轨道。
学院每年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各类紧缺技术人才4000多人,为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从化相关企事业单位职能部门培训4000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校际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目前,学院已经与美国、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多所大学联合办学,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省内重点本科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致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平台和自我提升渠道。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2019年学校成立广东省信息化智能科技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致力于推动科研工作。全校科研团队34支,其中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2个),经济与管理学院(15个),信息工程学院 (8个),教育学院(2个),车辆与自动化学院(3个),卫生与健康学院(1个),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3个)。
研究成果
学校科研成果累累:近5年申请各类专利272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3件),获得专利授权证书105件(其中18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公开发表论文698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42项。
馆藏资源
图书馆藏书88.13万册
教学设施
建有20个校内实训基地(共149间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167.12万元
我们一直致力于营造这样一个环境:让学生——学会做人,掌握技能,健康生活,顺利就业“办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是我们奉行不渝的目标!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训
厚德 重能 敬业 善事
校徽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校徽:
释义:
校徽为白底红字,两个圆构成,两圆之间上下分别由中文和英文标注学院校名。内圆是变形后繁体的“华”字。寓意太阳底下的华夏教育如旭日东升般朝气蓬勃,也体现学院“承华夏文明,育职业英才”的办学理念。
校歌
《华夏之歌》
学校教育理念:承华夏文明 育职业英才,学校定位:省内一流 国内著名 国际接轨,学校培养目标:德术双馨 家国情怀 敬业精业,学校精神:典雅和谐 诚信担当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荣誉
社团文化
学校现有学生社团52个,成员3019人。其中文化艺术类14个,体育健身类11个,学术研究类27个。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品牌社团,如尚武堂(醒狮协会)、中华茶文化协会、子衿汉服社等,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服务奉献意识。
每年举办的社团文化节是展示社团文化的重要舞台,学生社团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并涌现出尚武堂、街舞协会等一批特色社团、省级优秀社团。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董事长 | 欧阳少林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邹建华 |
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 李曲生 |
副校长 | 林红、梅桂萍、欧咏梅、阳斌、许诺 |
知名校友
苏菜鸡 黄铎楠 叶家辉 曾博文 叶卓伟 叶如
该文章由作者:【阿惠】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