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是汉字常用字,读作yán,《礼记·玉藻》、《礼记·曲礼》和《礼记·射义》等文献均有记载。本意是指展缓,推迟,引长。延的常用组词是延长、拖延、伸延。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延,yán
(1)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
(2)引长:~长(ch俷g)。~续。蔓~。~年益寿。
(3)展缓,推迟:~迟。~缓。~宕。~误。
(4)姓。
详细释义
延yán
[动]
(1)同本义[stretch;extend;prolong]。
延,长行也。——东汉·许慎《说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辞·大招》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韩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书·召诰》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晋·陆机《长歌行》
莫不延颈举踵。——战国秦·吕不韦《吕氏春秋·顺说》
(2)又如:延瞩(引颈瞩目);延望(引颈远望);延算三纪(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长寿命);延息(延长寿命);延期(延长或推迟日期)。
(3)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meet;introduce]。
摈者,延之日升。——《礼记·玉藻》
主人延客祭。——《礼记·曲礼》
出延射。——《礼记·射义》
(4)又如:延接(引进接待);延入(引入);延登(引入而登殿)。
(5)拖延[putoff]。
延至七年(拖延到民国七年,即公元1918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又如:延挨(拖延);延俄(延迟一会儿)。
(7)绵延[stretchlongandunbroken]。如:延袤(绵延;连绵);延昌(绵延昌盛)。
(8)延续[continue]。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国家无事。——西汉·贾谊《过秦论》
(9)又如:延寿文疏(祝寿的颂辞);延誉(称扬优点,使其名声远扬)延玩(迟延玩忽)。
(10)蔓延[spread]。
延,遍也。——《方言十三》
延及于平民。——《书·吕刑》
前后邃延。——《礼记·玉藻》
(11)又如:延地(到处);延灼(蔓延燃烧)。
(12)邀请;请[invite]。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饮宴既毕,谦延玄德于上座。——《三国演义》
(13)又如:延师(聘请教师);延款(延请,款待);延医(请医生)。
(14)迎击[repulseattacks]。
羽山延鲧。
秦人开关延敌。——汉·贾谊《过秦论》
延yán
[形]
长,久[long]
延,长也。——《尔雅》
延延,长也。——《广雅》
延颈秀项。——三国·曹植《洛神赋》
延,年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方言一》
君亦悔祸之延。——《左传·成公十三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㢟部】延
长行也。从㢟丿声。以然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
长行也。本义训长行。引伸则专训长。方言曰。延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又曰。延徧也。从㢟。声。厂部曰。象抴引之形。余制切。虒延曳皆以为声。今篆体各异。非也。厂延虒曳古音在十六部。故大雅施于条枚。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新序皆作延于条枚。延音读如移也。今音以然切。则十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韵》以然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然切,音綖。《说文》长行也。
又《广韵》进也。《礼·射义》孔子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仪礼·觐礼》者延之曰升。《注》从後诏礼曰延。延,进也。
又《尔雅·释诂》长也。《扬子·方言》延永,长也。凡施於年者谓之延,施於众长谓之永。《班固·西京赋》历十二之延祚。
又《广韵》远也。《史记·蒙恬传》延袤万馀里。
又《尔雅·释诂》也。《疏》铺也。
又《正韵》纳也。《前汉·公孙弘传》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又《集韵》及也。《书·大禹谟》赏延于世。
又《广韵》税也,言也。
又《韵会》迁延也,淹久貌。《左传·襄十四年》晋人谓之迁延之役。《注》迁延,却退也。《张衡·西京赋》迁延邪睨。《注》李善曰:迁延,引身也。
又盤屈曰宛延。《扬雄·甘泉赋》颺翠气之宛延。《注》宛延,长曲貌。
又《尔雅·释诂》闲也。《疏》谓闲。今墓道也。《左传·隐元年隧而相见注》隧若今延道。又《韵会》州
名。汉高奴县,後魏置延州。
又地名。《左传·隐元年》至於廪延。《注》廪延,郑邑。留酸枣县北有延津。
又《昭二十七年》延州来季子聘於上国。《注》季子本封延陵,後复封州来,故曰延州来。
又《前汉·地理志》张掖郡有居延县。《注》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
又姓。《後汉·延笃传》笃,南阳人,为京兆尹。
又《集韵》以浅切,音演。冕上覆也。《礼·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韵》或作綖。
又《广韵》于线切《集韵》《韵会》延面切,音羡。《集韵》延,及也。《张衡·西京赋》重闺幽闼,转相逾延。望䆗窱以迳庭,渺不知其所返。《注》延言互相周通。
该文章由作者:【浮生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