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树(辣木科辣木属植物)

辣木树是被子门辣木科属植物,又称鼓槌树、山葵树。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至大乔木,现已知共有14种,供食用栽培的有印度辣木树和非洲辣木树两种品种。

辣木树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和印度北部的次喜玛拉雅山麓、红海沿岸等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辣木树通常栽培以供观赏;其根、叶和嫩果有时亦作食用;种子可榨油,含油30%左右,为一种清澈透明的高级钟表润滑油,且其对于气味有强度的吸收性和稳定性,故可用作定香剂。

辣木树(辣木科辣木属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它的株高达12米;树皮软木质;根有辛辣味;枝条有明显的皮孔和叶痕;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25-60厘米,小叶片薄纸质,卵形或长圆形,长1-2厘米,通常顶端的1片较大,下面苍白色,无毛,叶脉不明显;花序广展大型,长10-30厘米,花朵白色,有香味;苞片小,线形;蒴果长20-50厘米,径1-3厘米,下垂,三瓣裂,每瓣有肋纹3条;种子近圆形,有三个棱,径约8毫米,每个棱有膜质的翅,6月到12月结果。

生长环境

辣木喜光照,主根很长,因此能耐长期干旱。它的适宜生长温度是摄氏25~35度,在有遮荫的情况下能忍受摄氏48度的高温,也能耐受轻微的霜冻。严寒可能使辣木的地上部分死亡,但是严寒过后,新芽仍可重新萌发长成植株。

分布范围

我国广东(广州、儋县)、台湾等地有栽培,常种植在村旁、园地;亦有逸为野生的,产崖县牛尾山大抱杠,生于杂林中。原产印度,现广植于各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繁殖特点

辣木繁殖容易,播种或扦插皆可。生长很快,速度在树木中仅次于轻木。播种苗10个月可高达3米,如果用0.8~1米长的插条繁殖,则2年即可开花,3年已可用作藤本的活支柱。它耐热、抗旱、耐瘠,但如果水肥充足,生长速度和产量将更高。它的缺点是枝脆易折,经受不了台风;树龄短,一般不超过20年。虽然如此,辣木仍然是一种值得发展的“宝树”。

栽培技术

定植方式

直接播种:将种子直接播于种植穴内,每穴大概2~3粒,覆土1.5~2.0cm,出苗后选留1株健壮的幼苗即可。

育苗移栽:采用营养杯育苗,移栽时需要注意保护幼根。种植密度要根据种植的目的而定,如采摘嫩叶食用的种植密度可大些,采摘豆荚或种子的可适当小些。

肥水管理

在辣木幼苗时期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干旱季节要适当灌水,以利于生长。辣木耐贫瘠,一般可以不施肥,但为了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施肥有利于产后树势恢复和树体越冬。/n

在采摘豆荚前,可每隔15~30d施0.3%~0.5%的复合肥水液,或在植株四周挖沟施入有机肥或灶灰。幼树期以浅施,轮施为宜;成年树适当深施,可采取点施、条沟施和放射沟施肥等方法。

病虫害防治

辣木对于各种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从国内栽培看,有蝶类幼虫、红蜘蛛、潜叶蝇和尺蠖的轻微危害,可用手工抓除或摘除病叶或用药防治即可。

作用用途

营养价值

辣木叶片、果荚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20种氨基酸、46种抗氧素、36种自然防炎体和矿物质。每100克的辣木中含有的维生素C是柑橘的7倍,铁是菠菜的3倍,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4倍,钙质是牛奶的4倍,钾是香蕉的3倍,蛋白质是酸奶的2倍。/n

医用价值

根有利湿、健脾之效:治食欲不振、石淋。/n

根或根皮有驱风、消炎、健胃、利尿、壮阳之效:治头痛、眩晕、哮喘、口腔炎、咽喉炎、胃气胀、胃肠痉挛、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坏血病、脚气病、皮肤病、脓疡及各种癌症。/n

叶为妇科药:治子宫发炎、赤白带、淋病、梅毒。叶有除湿、祛寒,壮阳、利尿、消肿之效。

荚果有利湿、健脾胃之效。治肝病、关节疼痛、手脚麻痹。

种子治肝脾肿大。树胶治齿骨疽、耳痛。

观赏及工艺

辣木枝叶美丽,花黄白色,有香味,通常作为观赏树木。种子可榨油,供工业和工艺用。

该文章由作者:【鼠式坦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