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一旦感染上,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
形态特性
创伤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大小为0.7*2-3μm,稍弯曲。在固体培养基中呈多样性。有极端单鞭毛。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无NaCl及超过8%NaC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在含6%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
海洋创伤弧菌,一种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海洋创伤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这种细菌最适宜的生存条件为37℃下、10~20g/L盐度。
生长环境
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的海水、创伤弧菌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
其中,海洋弧菌是海水和许多海洋生物的正常或有益菌群成员,有许多海洋弧菌是养殖虾类和鱼类的重要病原菌。
创伤弧菌大多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海洋地区,且自然生存于河海交界处,需要一定盐分(0.7%~1.6%)和适宜的温度(20~40℃)才可生长。人感染创伤性海洋弧菌和海水污染无关。
流行病学
创伤弧菌对比图海洋弧菌大多发生在台湾的中南部,尤其在高雄和台南发现非常多的案例,但这种病也是相当罕见的,台湾发现的病例不超过100个。
这种病菌不但在台湾少见,在欧美国家更是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原因是海洋弧菌大多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海洋地区,它与霍乱弧菌是属于同一类的病菌,所需的温度是摄氏20度左右,还有0.7-1.6%盐分的海水,夏日(8月-10月)较常见,出现此种病例的地区有泰国、马来西亚、澳洲、美国纬度较低的地方及日本都曾经发生过。
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海水中,创伤弧菌可从牡蛎等海产品中分离得到。本菌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经口感染。经伤口感染时可导致蜂窝织炎及骨髓炎等多种炎症,经口感染时常迅速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感染本菌后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感染途径
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根据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38.6%的海产品检出VP(副溶血性弧菌),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最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49.3%、37.9%和25.5%,生食海鲜尤其不推荐。
易感人群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有以下几种情形的族群,若感染此种弧菌容易造成严重感染:
酒精性肝硬化。
原有肝病(包括原因不明的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
酗酒,但没有肝病纪录。
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
慢性疾病者才是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型贫血、慢性肾衰竭、淋巴瘤。
临床表现
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需要尽快使用抗生素治疗。
若感染此弧菌,临床最常出现的两种表现为伤口感染以及原发性败血病。如果伤口接触到海水、贝壳或鱼类,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一般来说这样的感染多半很轻微,但在高风险的族群上,此类弧菌感染可以很快速的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
统计数据
创伤性海洋弧菌是主要的海洋致病细菌之一,首例人感染病例于1979年报告,同年被正式命名。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创伤性海洋弧菌感染病例,如美国自1996~2010年累计报告1600余例,病死率达30%;台湾地区自2003~2010年累计报告近100例,病死率高达60%;丹麦、西班牙、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浙江等地也报告了感染病例。
典型病例
2010年9月,鄞州人老李和北仑人老张,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一个差点被截肢,一个差点没命。
2011年9月4日,一名19岁的象山小伙子因此丧命。
2012年8月15日下午,69岁的陈老汉,去象山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时,他的腿上长了很多水泡,有些发烧。医院皮肤科陈主任看到老人症状,怀疑他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随即被送往宁波市级医院ICU抢救。
2012年8月18日,宗建平诊断,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一种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的细菌。宗建平在微博上提醒说,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常因皮肤被海鲜等刺伤所致,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市民洗海鲜、在海边作业时还是要小心些。
2014年7月,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沿岸的温暖海水中生活着创伤弧菌,已造成三人因此丧生,另有10人因感染此类细菌接受治疗。每年夏天是这种细菌数量都大增,正是其爆发期。
防治措施
治疗
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创伤弧菌,用点滴方式注入,若是短时间内没有效果,就必须将其溃烂部分切除。
预防
人们到海边戏水时、或生吃海鲜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时,以免被此菌侵袭导致感染;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扎伤;且建议海产类食物绝对要煮熟再吃,因高温可以杀死创伤弧菌。
美国疾控中心给出的建议:
1、不要吃生牡蛎及其他生的贝类。
2、烹调贝类(牡蛎、蛤、贻贝)时,加热要彻底。
该文章由作者:【中岛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