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维持品牌记忆的方法)

品牌传播是指,企业告知消费者品牌信息、劝说购买品牌以及维持品牌记忆的各种直接及间接的方法。[1]品牌传播(BrandCommunication),是企业的核心战略也是超越营销的不二法则。品牌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挥创意的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发声点在市场上形成品牌声浪,有声浪就有话语权。传播是品牌力塑造的主要途径。品牌传播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有效手段,是目前企业家们高擎的一面大旗。

新方式

品牌影响力离不开企业的优质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是企业知名度提升的硬性条件,而品牌形象的打造也离不开系统和精细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国际品牌网帮助打造强势品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对企业品牌形象提升策略具有深刻的研究,就如何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做一个总结:

营销界普遍认同的一个理论是:品牌精神可以带给消费者感动,所以品牌精神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顾客的青睐。而品牌精神又可以理解为品牌情态和品牌形象,其提升策略也就相应区分为品牌感情提升和品牌形象提升。那么具体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呢?

一、基于信条的提升方式

我们都知道,信条可以给人以形象、个性,身份。听一个人说什么话,我们就不难想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他是如何穿戴,是如何生活的,他的喜好是什么。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简明扼要,不合常规的信条来标榜企业的品牌,让这一信条赋予企业产品消费者明显无误的身份。

二、基于缺憾提升方式

这种方式是以缺憾补偿法则为其依据,品牌应当帮助目标客户抵消令其感到困扰的内心缺憾。主要的操作方式是:让企业公司品牌有的放矢地传递目标客户最渴望拥有的那种性格。一个品牌如能赋予其目标客户某种强烈的性格,他便提供了一个颇为诱人的购买动机。

当然,不应该过分补偿稍费者的内心缺憾,因为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一种性格至善至美的品牌恰恰让消费者感到承受不起。消费者会感到自己无法达到品牌传递的高质量要求,提升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品牌形象意蕴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消费者内心缺憾。根据国际品牌网数据分析,补偿缺憾提升品牌形象的模式对年轻人最为有效,年轻人还在寻找一种稳定的身份,因而对具有显着形象意义的品牌反应特别敏锐。

三、明星推广方式

追星族对明星的狂热崇拜在普通人看来是不能被理解,如果企业的品牌也能像明星一样在消费者心中有明星的地位,那么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将会非常的大。如何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明星式的品牌呢,我们可以借助好莱坞明星成名的经历,利用电影来让亿万观众对各类明星熟知。

策略要素

为了发掘品牌价值这一巨大的利益源泉,众多现代企业无不对品牌资产进行长期而艰辛地培育呵护,使得在今天的市场中,品牌的传播与提升成为大多数企业最大的竞争投资。于是对于品牌的传播,我们一直致力于一种高效率的探索,以使企业的这笔最大投资达到投入产出相对优秀的境界。而这就必须全方位研究构成品牌传播的四大要素:传播的主体、对象、渠道及内容,对此四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科学运用,必然会使品牌传播这项企业长期的系统工程达到高效的目标。

广告

对绝大多数的消费品而言,广告是决定性的促销工具。在非处方药(OTC)、日化、房产等行业,广告在缩短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帮助大众作出购买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竞争越激烈的行业,品牌就越重要,广告对品牌力的影响也越深刻。

首先,广告告知目标消费者商品的特点和概念,提供购买的理由,维护品牌的商品力。广告通过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信息来指导消费,同时广告也在很大程度上创造着人们的需求。它向消费者提供购买的理由,引发他们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广告向目标市场诉求商品的功效、品质和定位,以及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强化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使商品的定位在大众心智上确立起来。

其次,品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广告来设计创造的。与其它传媒信息相比,广告是在研究心理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上形成的,是唯一有着强烈鲜明说服策略、传达策略的大众传播信息。因此,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很强大的。

由于品牌文化是无形的,在一开始,消费者是很难从商品本身上体会到,而通过广告将它所指向的某种生活方式或价值取向明示出来,是一种十分鲜明直接的途径。这样可以让目标消费者通过认同广告中为他们设计的文化感受,而迅速认同品牌。如台湾一家广告公司在为统一企业推广其奶茶时,就在广告中设计了一家“左岸咖啡馆”,刻意营造出一种极其雅致的文化氛围,结果使销售大涨,不少电视观众纷纷向企业打听这家咖啡馆在什么地方。

围绕品牌力来进行广告创作

当前广告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考察当前广告与品牌的关系,我们发现除了诸如海尔、养生堂等少数企业在广告中体现着一贯、和谐的品牌形象外,极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广告中存在着品牌个性频繁变动的缺陷。大卫·奥格威认为:“市场上的广告95%在创作是缺乏长远打算,是仓促推出的。年复一年,始终没有为产品树立具体的形象。”

造成品牌个性频繁变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主尚未清晰地意识到坚持品牌个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不断更换广告公司的结果。不同广告公司会提出自己对广告定位的看法和对创意的主张,从而在广告运动中始终无法确立明确的品牌形象。与此相反,很多世界著名的企业都很注重与广告公司的长期合作。

如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成功地为万宝路烟草创造“万宝路牛仔”形象的李奥·贝纳广告公司已合作了38年;著名的P&G公司为各个品牌聘用的广告公司平均使用期也高达37年。正是品牌经营者在谨慎选择广告公司之后坚持长期合作,使广告公司也放心地从长远的角度来制定广告战略;而避免“营销近视”。

广告是对“品牌性格的长程投资

大卫·奥格威提到坎贝尔汤罐头公司、象牙香皂、埃克森石油公司等企业正是由于塑造协调一致的形象并能持之以恒地在广告中实施而取得成功。“最终决定品牌的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总体上的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事实上,品牌性格是形成在消费者心理上的一个品牌概念,与品牌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品牌要在大众心智中牢牢地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具有强大的品牌力,不仅要求品牌个性的鲜明与独特,而且这个品牌形象的推广也应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做到深入人心。

对品牌的个性投资,最好是能在广告中塑造一种品牌文化。一个成功的品牌不单是成功的商品,而且还意味着一种与品牌联想相吻合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化妆品公司出售的并不是香水,而是某种文化、某种期待、某种联想和某种荣誉。”在广告中注入更多的文化意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对品牌的好感和忠诚。

成功的广告定位是提高品牌力的利器

70年代早期,人们提出定位的观念。定位的概念是用广告为产品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找出一个位置。如高路华定位为老百姓买得起的名牌,在众多彩电品牌中,强调优质低价的品牌形象。在产品既定的情况下的广告定位就是“去操纵已经存在于心中的东西,去重新结合已存在的联结关系”。

这时定位就是找出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并让消费者铭记这种能产生促销效果的戏剧性。乐百氏在推广中以不厌其烦的“27层纯净”作为定位策略,七喜在广告中以“非可乐”(Unco1a)作为定位。要进行成功的广告定位必须事先了解商品的特点和竞争品牌的优劣所在,挖掘消费者心智上的空白对其进行猛攻。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对品牌力塑造的作用

品牌传播公共关系是构成品牌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关系对提高品牌力主要有以下一些作用;

首先,公关活动可以对品牌力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护。

除此之外,公关活动在许多情况下也可起到保护品牌不受损害的作用。例如当企业与公众发生冲突,或发生突发事件,使得公众舆论反应强烈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当,最直接与最明显的便是品牌力被削弱,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此时,应针对造成危机的不同起因(如企业行为不当、突发事件或失实报道等),动员各种力量及传媒来处理危机,协调与平衡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品牌力免受、少受损害。

其次,公关活动能使品牌人格化,以文化的力量来培养公众的好感。品牌人格化,使品牌脱离商业味,产生人情味,从而更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

策划公关活动应以培养品牌力为中心

站在品牌力的角度来看,我国公共关系操作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在国内企业策划的公关活动中,品牌不够突出。在我们所看到的众多公关策划中,企业尤其是企业家的风采往往要盖过公众对品牌的印象。国内一些企业主很少从品牌创建这一角度来考虑将品牌作为公关活动的主角。

事实上,即使是对企业或企业家的宣传,其主要目的,也还是为了支持品牌形象。因此公关活动应让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品牌身上。如海尔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动画片《海尔兄弟》,就以海尔的品牌角色为主角,将海尔这一品牌灌输给儿童。这样的公关活动无疑是有远见卓识的。

公关活动的策划应尽量与品牌联想结合起来。如耐克成为世界杯的赞助商,就将耐克与运动、健康等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相反,国内诸多企业在进行公关策划时,就很少考虑到这一点。

相关着作

1、《声浪传播》——破解品牌密码

南方日报社出版

编着者:李泊霆段淳林

内容提要:作者经过多年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提出一个品牌营销的新理念:声浪传播。此理论提供:传播是营销的最高阶段。未来优秀的企业必然是用传播的角度来构建营销系统,甚至是企业战略,营销已经做到了尽头,而传播将有无限空间,同样也意味着无限商机。本书以王老吉、苹果、联想、星巴克、腾讯等品牌营销的成功案例,来论证:品牌需要声浪。

在一个信息爆炸、产品供过于求的时代,营销的本质已经演变为如何传递企业与品牌的信息,以及如何成功说服目标对象,从而达成消费的最终购买。因此,在营销的过程中,“传播”变得十分重要。公司、产品、包装、价格、渠道、广告、公关、服务等一系列所有可能给顾客留下印象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是向消费者不断地发声。这就是沟通,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讲的声音传递。声音的传递过程看似简单,却要面对“声场”中众多的噪音与干扰。因此,如何能够让微弱的声音最终成为声浪,就自然成为建立品牌的焦点所在。

2、《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

又名:IMC-TheNextGeneration:FiveStepsForDeliveringValueandMeasuringreturnsusingmarketingcommunication

作者:[美]海蒂·舒尔茨/[美]唐·舒尔茨

结合了新的思维、实用的指南和有益的例子、有助于我们以新的方式来思考IMC,并按部就班地告诉我们整合营销传播如何运作、如何判断顾客的价值。

本书是继《整合营销传播》(唐·舒尔茨等着)、《全球整合营销传播IGMC》之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IMC最新经典权威着作,舒尔茨博士夫妇已为IMC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为IMC方案的执行和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全新地探讨和诠释IMC,在全球首次将IMC与企业价值创造联系起来,有力地证实了IMC不仅仅是当今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革命性创新工具,更是能够在企业战略管理层面实现客户投资回报评估、创造股东价值等的价值管理工具。

双方关系

品牌传播作为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一环,一直是营销工程里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为何中国代工企业占据了最大的工作量,却只能获得不到5%的利润,关键便是缺乏自有品牌,没有品牌溢价,无法占领消费者刚性需求。因此抓好品牌传播也就成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另一方面,随着SNS类媒体正在社会生活里赢得越来越多的影响力,微博作为SNS传播方式的中坚发布端,往往能在只言片语里传递心灵的精彩,通过“以小搏大”式高速扩散换得巨大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企业微博就是维护品牌形象,促进品牌传播的题中应有之意了。

如何使品牌传播与微博营销无缝对接呢?一直致力于互联网整合营销的推广与发展,拥有全线整合营销服务解决方案,拥有全天候互联网信息监测体系、全网信息发布系统、全媒体信息合作平台的强大技术,为企业品牌互联网推广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的广州聚海提醒您,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了。

一、微博内容要与企业CI战略一致。在企业微博营销中,很多撰写者往往把企业微博当做私人微博使用,“有事没事就发上一段”。而关注对象也常常是依个人爱好添加。这样一来,会使其他读者感觉这个企业微博没有企业的官方严肃性,从而影响营销的效果。所以,在撰写企业微博内容时,一定要以大方、稳重、不失亲和力、幽默感为标准,时刻突出CI战略确定的形象风格。

二、微博发布要持之以恒。在网站已经成为企业第二名片的当下,企业微博作为信息源、文化窗口同样是品牌传播的要素。由于人们对信息都有遗忘机制。故企业微博信息发布必须每天坚持,特别是有涉及企业的重大新闻时,更是要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公众的关心。只有如此,才能让企业传播的品牌信息在公众视野里长期存在。

三、企业微博还需别出心裁。很多企业在初涉微博领域时,往往把微博视作网站的延伸,发布的信息不过是产品广告、领导关怀、会议信息,还有就是财务报表,最多加上庆功宴会的照片。这类信息自然提不起公众兴趣。在编列微博信息时,应该图文并茂,还要适当应用软文营销手段,通过简明、不失生动的手段讲明产品的作用和优势,以此吸引读者关注、转载,才可以把影响力逐步扩大,从而达到品牌传播的良效。

该文章由作者:【荐股之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