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位于内蒙古东部通辽市,是一所综合型民族大学,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系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6年,学校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大学,2009年,国家民委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协议共建学校。
截止到2021年10月,学校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占地面积1565亩,校舍建筑面积41.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8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5.5万余册;设有23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1个附属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9个;有教职工2037人;现有在校学生2425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1638人、硕士研究生1989人、博士研究生24人、成人本专科生398人。少数民族学生10801人,共计涵盖32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44.50%。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哲里木畜牧学院
1958年,哲里木盟农业合作化学校创建。
1978年,哲里木盟农牧农机学校升格为哲里木畜牧学院。
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
1958年,通辽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5年,通辽师范专科学校升格通辽师范学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招生。
1972年5月,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80年,通辽师范学院更名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
1998年7月,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内蒙古蒙医学院
1958年,哲里木盟卫生学校创建。
1978年底,教育部决定在哲里木盟卫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哲里木盟医学院。
1979年,吉林省教育局将哲里木盟医学院改称为哲里木医学院。
1980年,内蒙古民族医学院筹备组从呼市迁到通辽,与哲里木医学院合并,成立内蒙古民族医学院。
1987年,内蒙古民族医学院改建为内蒙古蒙医学院。
合并升格
2000年6月,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内蒙古民族大学。
2006年,学校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大学,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留学生培养院校。
2009年,国家民委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协议共建,学校成为内蒙古第二所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
2012年,学校蒙药学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点培养项目。
2013年9月,学校被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培养院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5年5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蒙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批准。
2016年5月,内蒙古民族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1961人,其中专任教师119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8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3人。另有附属医院职工1894人,其中医生56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09人。在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学校实施了“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46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青1名;实施“科尔沁学者”计划,评选十届“科尔沁学者”共441人次;实施了“示范课教师计划”,已评选四届38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内蒙古自治区名师13名,自治区教坛新秀5名。
双聘院士: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阎锡蕴(中国科学院士)、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级教学团队:世界史教学团队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团队:
世界史教学团队 | 现代蒙古语教学团队 |
蒙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 | 无机化学教学团队 |
蒙古文学教学团队 | 教育学(蒙汉双语)教学团队 |
物理化学教学团队 |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 |
土壤肥料学教学团队 | 病理学教学团队 |
学科建设
学校确立了“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向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加强硕士学位学科建设为重点,以立项建设和目标化管理为重要手段”的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学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通过优化整合及专业调整,培养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学科门类逐步齐全,学科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一级硕士学位学科点已达11个。蒙医方剂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世界史学科、蒙医学学科、计算物理学科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现有学科专业实际,学校以巩固基础、拓宽口径、改老扶新、突出重点为原则,把专业划分为重点专业、扶持专业、一般专业和限制招生专业,并进行分类调整建设,通过专业调整建设使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喜人局势。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3月,学校设有27个教学单位、6个教辅单位、1个附属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4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数学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学体育教学部 |
院系 | 专业 | 授予学位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
蒙古学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文学 | |
民族学 | 文学 | |
政法与历史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学 |
历史学 | 历史学 | |
社会工作 | 文学 | |
法学 | 文学 | |
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 | 理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 |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理学 |
材料化学 | 工学 | |
应用化学 | 理学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教育学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
运动训练 | 教育学 |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教育学 | |
动物科技学院 | 动物科学 | 农学 |
动物医学 | 农学 | |
水产养殖学 | 农学 | |
农学院 | 草业科学 | 农学 |
农学 | 农学 | |
园艺 | 农学 | |
园林 | 农学 | |
植物保护 | 农学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学 |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医学 |
医学影像技术 | 医学 |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网络工程 | 工学 |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机械工程学院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学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 | 艺术学 |
舞蹈学 | 艺术学 | |
音乐表演 | 艺术学 |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 | 艺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技术 | 理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生物科学 | 理学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学 | |
蒙医药学院 | 药物制剂 | 医学 |
蒙医学 | 医学 | |
蒙药学 | 医学 | |
传媒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 |
新闻学 | 文学 | |
编辑出版学 | 文学 | |
广播电视编导 | 艺术学 | |
数字媒体技术 | 工学 |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医学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 | 文学 |
俄语 | 文学 | |
英语 | 文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经济学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
教育科学学院 | 心理学 | 理 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 |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 |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 | |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音乐表演 | 艺术学 | |
酒店管理 | 管理学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专业1个、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有内蒙古自治区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4个、品牌专业2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精品课程41门,校级精品课程37门。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药物制剂、农学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蒙授)、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世界近代史 | 政治经济学 | 蒙医内科学 | 毛泽东思想 |
蒙医方剂学 | 药理学 | 蒙药学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家畜病理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物理化学 | 数学分析 |
现代蒙古语 | 病理学 | 无机化学 | 生物化学 |
量子力学 | 植物生理学 | 教育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数据结构 | 蒙医理论基础 | 土壤肥科学 | 分析化学 |
结构化学 | 世界现代史 | 蒙药化学 | 草坪学 |
数据库系统概 | 蒙医温病学 | 蒙医传统疗术学 | 生理学 |
蒙古族现当代文学 | 作物栽培学 | 微生物学 | 动物解剖学 |
现代汉语 | 机械原理 | 民法学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 — | — | — |
类别 | 专业名称 | 类别 | 专业名称 |
本科 | 历史学 | 本科 | 草业科学 |
本科 | 蒙医学 | 本科 | 药物制剂 |
本科 | 化学 | 本科 | 英语 |
本科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高职高专 | 护理学 |
本科 | 农学 | 本科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本科 | 物理学(师范类)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蒙授) |
本科 | 动物医学 | 本科 | 材料化学 |
本科 | 生物技术 | 本科 | 动物科学 |
本科 | 临床医学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示范中心名称 | 负责人 | 所在学院 | 审批时间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赵玉英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6年 |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布日额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 |
蒙医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王秀兰 | 蒙医药学院 | 2007年 |
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杨恒山 | 农学院 | 2008年 |
动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王思珍 | 动物科技学院 | 2009年 |
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与实践》,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29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国家特殊需求人才项目博士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涵盖了7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6个。
重点学科
类别 | 学科名称 | 批准时间 | 审批单位 |
自治区重点学科 | 世界史 | 1985-10 | 自治区政府 |
民族医学(蒙医学) | 1985-10 | 自治区政府 | |
理论物理 | 1994-05 | 自治区政府 | |
中药学(蒙药学) | 2008-01 | 自治区政府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2008-01 | 自治区政府 | |
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2008-01 | 自治区政府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2008-01 | 自治区政府 | |
预防兽医学 | 2008-01 | 自治区政府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蒙药学(生药) | 2004-04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蒙医学 | 2012-04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
蒙西医结合临床 | 2012-04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
蒙西医结合临床 | 2012-04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2014-04 | 国家民委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2014-04 | 国家民委 | |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 | 民族学 | 2014-04 | 国家民委 |
化学 | 2014-04 | 国家民委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史、作物学、草学、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蒙药学、蒙西医结合医学、化学、兽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数学、生物学、中医学
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体育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中药学硕士、法律、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兽医、护理、艺术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7个,其中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点培育实验室1个、自治区发改委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1个,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1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研究基地5个,71个校级研究所。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
国家发改委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蒙药研发工程实验室
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蒙医药研发工程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肉牛疾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乳源性致病菌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心脑血管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毒物监控及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纳米碳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天然产物化学及功能分子合成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蓖麻育种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内蒙古高校毒物与动物疾病监控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药研发工程实验室
内蒙古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高校蓖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研发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计划、蒙药研发创新团队、内蒙古自治区蒙药系统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
内蒙古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蓖麻产业协同创新培育中心
序号 | 机构名称 | 批准部门 | 立项年度 |
1 | 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 2008年 |
2 | 内蒙古高校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自治区教育厅 | 2009年 |
3 | 蒙古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 国家民委 | 2011年 |
4 |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文化发展基地 | 内蒙古宣传部、内蒙古社科联 | 2013年 |
5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 | 2013年 |
6 | 内蒙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地 |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 2014年 |
类别 | 机构名称 | |
校地共建研究院 | 罕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研究院 | 文冠果研究院 |
科尔沁文化研究中心 | 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研究基地 | 通辽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院 | |
校地合作科技成果服务中心 | 科尔沁沙产业综合利用研究院 | |
校属研究所 | 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研究所 | 动物科技研究所 |
司法鉴定中心 | 作物研究所 | |
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 | 蒙古族萨满文化研究所 | |
内蒙古民族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 神经内科研究所 | |
科尔沁文化研究所 | 蒙西医结合药物研究所 | |
世界史研究所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所 | |
区域经济研究所 | 蓖麻研究所 | |
蒙医临床药理研究所 |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地方志研究所 | |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 内蒙古民族大学北方民族研究所 | |
计算物理研究所 | 内蒙古民族大学计算科学研究所 | |
蒙医药研究所 | 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 | 僧格林沁研究中心 | |
布鲁氏菌病研究所 | 科尔沁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项目承担
截至2017年3月,学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1项。2016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立项29个,资助经费936.78万元;获教育部、民委科研立项6个;获自治区各类项目86个,资助经费共686.5万元。
2016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7个,资助经费681.78万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立项12个,资助经费255万元。获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委项目立项6个,资助总经费36.9万元。获自治区各类计划项目立项86个,资助经费686.5万元。其中:内蒙古高校科学研究项目23个,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个,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个,内蒙古蒙古语言文字科研资助项目1个,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工程项目5个,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5个,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课题4个,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4个,自治区高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3个,自治区财政厅决策咨询研究课题1个。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华北区赤芍、肉苁蓉、连翘、知母等大宗药材饮片及提取物质量评价和生产过程标准研究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特色蒙药材与复方制剂质量标准及开发研究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蒙医药治疗银屑病、脑梗塞恢复期、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色疗法的临床评价研究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内蒙古春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研究与集成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煤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与安全屏障建设关键技术试验示范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 蒙药那木达奇颗粒治疗乳房“琪苏布日乐都森”病的临床前研究 |
论文发表
截至2017年3月,学校被SCI、EI、CPCI检索论文760篇。2016年,全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1365篇,被SCI收录102篇,EI收录29篇;获授权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5项。
年度 | 论文总数 | 省级以上 | 中文核心期刊 | SCI | EI | CPCI-S、CPCI-SSH | 专著 |
2010 | 904 | 870 | 610 | 36 | 6 | 5 | 9 |
2011 | 880 | 750 | 550 | 40 | 11 | — | 7 |
2012 | 1156 | 990 | 698 | 47 | 16 | 8 | 24 |
2013 | 1197 | 998 | 700 | 42 | 11 | — | 26 |
2014 | 1283 | 1056 | 786 | 87 | 48 | 4 | 44 |
科研获奖
截至2017年3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各类科研奖励47项。 2016年,学校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1项,其中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1项。
获奖名称 | 颁奖单位 | 获奖等级 | 获奖年份 |
蒙古族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基因研究 | 内蒙古人民政府 | 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7 |
森林脑炎致肢体功能障碍的诊断研究 | 内蒙古人民政府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7 |
小骨窗侧裂入路基底节区血肿显微清除术的临床研究 | 内蒙古人民政府 | 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8 |
蒙医传统整骨术的生物力学原理探究 | 内蒙古人民政府 | 自然科学三等奖 | 2008 |
森林脑炎诊断与治疗研究-森林脑炎致眼部病变的临床研究 | 内蒙古人民政府 | 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8 |
当代中国与中东民族政策及民族问题之比较 | 国家民委 | 三等奖 | 2012 |
社会和谐发展的民族认同及其教育研 | 国家民委 | 三等奖 | 2012 |
常用蒙药混乱品种的本草考证与质量研究 | 内蒙古人民政府 | 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3 |
配位聚合物与金属簇聚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能研究 | 内蒙古人民政府 | 自然科学三等奖 | 2013 |
苜蓿、无芒雀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及其调控技术 | 内蒙古人民政府 | 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3 |
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7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4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有馆藏图书158万册,中蒙文古籍14 000余册,中外文报刊3000余种,中文外数据库近30个,形成以蒙古学及科尔沁文化研究文献、蒙医药学文献、地方志文献为特色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载体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包括社会科学蒙古文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蒙古文版、自然科学版、蒙医药学·蒙古文版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等6种版本。其中社会科学版(汉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个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古文版),1978年创刊,1987年公开发行,季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入网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年创刊,1987年公开发行,双月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1988年创刊,1991年公开发行,半年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创刊,1988年公开发行,双月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蒙古文版),1989年创刊,1999年公开发行,半年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创刊,汉文,大16开,月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入网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与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美国杰克逊威尔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韩国江原大学等28所国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在蒙古国共建了蒙药研发工程重点实验室、蒙药制药厂、合作国际蒙医医院和蒙药联合研究中心。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培养单位,开设“ISEC”项目专业3个。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开展了护理学本科专业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标志外圈环绕着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文校名与英文校名,蒙古文在上显示出学校的地域特色与学校民族特性。
标志中心图形像一条飘扬的白色丝带,象征着胜利与希望,寓意学校有充满希望的辉煌未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子都会到大成功的彼岸。其设计元素取自蒙古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哈达。哈达是用来标识惊异和祝贺用的礼帛。白色哈达象征纯洁、吉利,寓意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平、稳定。
学校标志整体为正圆造型,圆形作为高校校徽常用造型,有多层寓意:“至善”“和谐”“学无止境”。“至善”作为核心寓意,是大学的根本所在,寄托着整个社会和所有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景。“和谐”体现出内蒙古民族大学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思想。圆内表示的是学子在学校内汲取的知识,圆外指的是学子们走出内蒙古民族大学象牙塔要探求的未知世界,此为“知识无边、学无止境”,以此警戒莘莘学子要刻苦努力,以勤奋自勉。
精神文化
校训
博学明理、崇德至善
博学:“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之谓。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明理即通情达理。
校歌
《走向辉煌》
词:谢鹏飞
曲:斯琴朝克图
像鲜花盛开在草原上,像百鸟飞舞在蓝天上,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我们可爱的家园。
啊,拉啦啦啦,啊,拉啦啦啦,
庄严神圣的殿堂,千里马奔腾的起点。
你把我们紧紧相连陪伴我们走向辉煌,
走向辉煌的明天。
像骏马驰骋在草原上,像雄鹰翱翔在蓝天上,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啊,拉啦啦啦,啊,拉啦啦啦,
庄严神圣的殿堂,千里马奔腾的起点。
你把我们紧紧相连陪伴我们走向辉煌,
走向辉煌的明天。
走向辉煌的明天。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陈永胜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赵东海 |
党委副书记 | 李文阁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白跃华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任军,杨恒山,陈英松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荀黎明 | 书记 | 2000.6—2003.11 |
特木尔 | 书记 | 2003.11-2010.09 |
刘志彧 | 书记 | 2014.07—2020.05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王顶柱 | 校长 | 2000.06-2010.09 |
傅永春 | 校长 | 2010.09-2014.08 |
陈永胜 | 校长 | 2014.08-2020.05 |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9月,拟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单位名单。
该文章由作者:【阿惠】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