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20%。从结构来看,IgA有单体、双体、三体及多聚体之分。按其免疫功能又分为血清型及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存在于血清中,其含量占总IgA的85%左右。血清型IgA虽有IgG和IgM的某些功能,但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初乳、鼻和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故又称粘膜局部抗体。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抗体,但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新生儿出生4~6个月后,血中可出现IgA,以后逐渐升高,到青少年期达到高峰。
.主要作用
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用;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复盖在鼻、咽、气管、肠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需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
1.与病毒或细菌毒素结合,从而阻止它们进入或破坏细胞;
2.附着在细菌的鞭毛上,让其活动性减弱,并且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
正常范围
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扩散法(RID法):脐带:0~50mg/L(0~5mg/dl)新生儿:0~22mg/L(0~2.2mg/dl)0.5-6个月:30~820mg/L(3~82mg/dl)6个月-2岁:140~1080mg/L(14~108mg/dl)2-6岁:230~1900mg/L(23~190mg/dl)6-12岁:290~2700mg/L(29~270mg/dl)12-16岁:810~2320mg/L(81~232mg/dl)成人:760~3900mg/L(76~390mg/dl)
化验结果意义
(1)升高: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塞氏(Behcet)综合征,门静脉性肝硬化,某些感染性疾病,湿疹,血小板减少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慢支缓解期等。分泌型IgA介于500~2500mg/L则病情重,病程长者<500mg/L.脐带血IgA升高:风疹,单纯疱疹,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革兰氏阴性杆菌宫内感染等。
(2)降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80%),非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原发性无病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蛋白血症,继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放射线照射,使用免疫抑制剂),反复呼吸道感染,输血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遗传性胸腺发育不全,丙种球蛋白异常血症Ⅲ型,丙种球蛋白异常血症Ⅰ型(IgG,IgA减低,IgM增加),丙种球蛋白异常血症Ⅱ型(无IgA,IgM,IgG正常)等。
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
Ig分子由4条肽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即2条相同的重链(H)和2条相同的轻链(L)以及几对二硫键连接成四肽结构,构成Ig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该文章由作者:【马歇尔计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