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文化活动)

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文化活动)

简介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感悟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社会学

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比较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形式

偏重于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感知和体验,而且首先强调对形式的把握。这种鉴赏方式更适合与形式感强的、非故事性和情节性的、艺术语言突出性的作品。

相关图书

内容简介

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使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鉴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

美术鉴赏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和复杂的心理过程。可以说,美术鉴赏受到主客体两方面条件的制约。这两个条件即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美术作品)与主体条件(鉴赏者)。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是指被鉴赏的美术作品,如果客体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便失去了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简介

陈洛加,女,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现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并留校任教。此后曾先后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进修学习美术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做访问学者研究美学。在西南师大美术学院任教至1996年,调入北京交通大学任教。

在高校主要从事美术理论和技法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从事水彩画创作。本人撰写并出版有《外国美术史纲要》、《大学生美术鉴赏》等着作5部,在《世界美术》、《美术观察》等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译文20余篇,绘画作品参加过省、市美展。

相关研究

中国的教育已步入核心素养时代,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所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尝试探究些许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利于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法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首先对本文的探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的不仅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种具体化落实也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到具体的学科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其次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具体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内涵,思考以往“三维目标”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带来的素养教学上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启示并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分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施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根据前文所分析的提出本文的核心,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和基本模式的构建,并将其融入到《由辨到辩继而鉴——美术作品中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教学案例中。本案例具体又分为《初识美术类型》、《探究具象艺术》、《探究意象艺术》、《探究抽象艺术》、《创作与表达》、《评价与交流》六个子单元共10个课时。

通过这一系列的单元系列课时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不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能依据正确的审美判断,在文化理解的角度上去辨别识读我们身边的相关美术作品或现象,并把它们转化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美术思维能力。以此往复循环经过多个单元系列课时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该文章由作者:【战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