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读音shòu)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的小篆文字中。《说文》中说“瘦,臞也。”可见此字的本义是指肌体的肉少、脂肪少。后又引申有细小、瘠薄、贫穷、稀薄、减损之义。
字源演变
“瘦”字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图1)。“瘦”字是形声字。《说文》中说“瘦,臞也。从疒,叟声。”“瘦”的声符本作“叜”,从宀、从火、从又,后来为了书写方便逐渐变形为“叟”。“瘦”字是半包围结构。由“疒”和“叟”字组成。“疒”表义,古文字形像病床的形状,表示生病会使人变瘦。“叟”读sǒu,表声。“叟”指老人,老人大多消瘦。所以整个字的意思是像枯瘦老人那样的病态身体。由此产生了与胖相反的含义。
“瘦”字的本义指肌体的肉少,脂肪少。《史记·滑稽列传》:“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这里引申为细小、瘠薄、贫穷、稀薄、减损之义。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shòu | 形容词 | 肌肉不丰满;脂肪少。 |
细小;不茁壮。 | ||
形容土地瘠薄,不肥沃。 | ||
形容削直、突兀。 | ||
贫困;不富裕。 | ||
窄小,不宽大。 | ||
中医指脉象沉细。 | ||
字体细而有力。 | ||
比喻诗歌简啬孤峭。 | ||
动词 | 消损;减少。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疒部》 所又切
臞也。从疒叜声。
说文解字注
臞也
肉部曰:臞,少肉也。
从?叜声。
所又切。四部。今字作瘦。
广韵
所祐切,去宥生 ‖ 叟声幽1部
?,?损。《说文》:“臞也。”所祐切。四。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字部》
《广韵》所祐切。《集韵》《韵会》《正韵》所救切。?同?。臞也。
又《集韵》疎鸠切,音?。瘠也。扬子《太?经》:山杀瘦。
字形书法
“瘦”字是半包围结构。由“疒”和“叟”两部分组成。“疒”字旁在第五笔一提完成书写。随后开始“叟”字书写,第十四笔一捺结束“瘦”字书写。
音韵汇集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ʂ | ||
王力系统 | 幽 | ʃ | ǐu | |
董同龢系统 | 幽 | s | oɡ | |
周法高系统 | 幽 | s | iəw | |
李方桂系统 | 幽 | s | rjəgwh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尤侯幽 | jou | |
北魏後期北齐 | 尤侯幽 | jou | ||
齐梁陈北周隋 | 尤侯幽 | jou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ʂ | i̯ə̯u | |
拟音/王力系统 | ʃ | ǐəu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ʃ | ju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ʂ | iəu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ṣ | jə̆u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ʃ | ǐou |
字形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瘦 | ? | 流 | 去声 | 宥 | 生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所祐切 | ʃju | |
集韵 | 流 | 平声 | 尤 | 生 | 开口呼 | 三 | 次清 | 踈鸠切 | ʃiəu | |||
流 | 去声 | 宥 | 生 | 开口呼 | 三 | 次清 | 所救切 | ʃiəu | ||||
韵略 | 去声 | 宥 | 所救切 | |||||||||
增韵 | 去声 | 宥 | 所救切 | |||||||||
中原音韵 | 瘦 | 去声 | 尤侯 | 审 | 全清 | ʂəu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尤侯 | 叶搜去声 | |||||||||
洪武正韵 | 瘦 | 去声 | 宥 | 审 | 所 | 全清 | 所救切 | ʃou | ||||
分韵撮要 | 瘦 | 阴去 | 审 |
该文章由作者:【张道陵】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