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云南省昭通市辖县)

威信县位于云南省东北角,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国土面积1400平方公里。全县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897米,县城扎西镇海拔1175米。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雨量96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城扎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

全县有7镇3乡87个村(社区)163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5万,其中,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4.6万。国土面积1400平方公里。全县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897米,县城扎西镇海拔1175米。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雨量96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城扎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

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6363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9.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8189万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7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65479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建筑业增加值102754万元,比上年增长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0694万元,比上年增长8.1%。

威信县(云南省昭通市辖县)

建制沿革

威信县地,相传于夏、商两代为梁州、雍州之地。

周属屈流大雄甸。

秦代建置,一说归蜀郡,一说属夜郎国。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为进一步开发西南夷地,置犍为郡(治今遵义,后迁宜宾),犍为郡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归益州管辖。

威信县地属犍为郡南广县。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威信县地属朱提郡(治今昭通)。

蜀汉后主延熙十年(247年)隶南广郡南广县,延熙十九年废南广郡后改隶朱提郡南广县。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为朱提郡南秦县地,由益州改隶宁州。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隶宁州南广郡。

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隶朱提郡,成帝咸和八年(333年)隶南广郡。

南朝宋代为朱提郡南秦县地。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属协州,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属南宁州(原宁州)开边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协州东安县,隶剑南道戎州都督府(治今宜宾市)。

宋朝为叙州(治今宜宾市)羁縻之地,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为西南番部大巡检司易溪部地。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属芒部路军民总管府强州,隶云南行中书省乌蒙宣慰司。至元二十四年属云南行中书省乌撒乌蒙宣慰司芒部路军民总管府易溪部。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属芒部卫指挥使司(随后改设芒部府),十六年正月由隶云南布政司改隶四川布政司。十七年改芒部府为芒部军民府,辖阿头、易娘、易溪三部。

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朝廷为“改土归流”(废除土官世袭制,实行流官任期制),以土官陇氏正支无嗣为由,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治所由今芒部移至镇雄,设流官,下置怀德、归化、威信(治今三桃乡新街村)、安靖(治今旧城村)四个长官司。威信长安司(简称威信司,清代史籍中也明白记为威信司,后被讹称为卫靖司)首次正式见诸史籍,距今(2003年)已逾477年。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批准巡抚云南兼总管事鄂尔泰将乌蒙、镇雄、东川三府改属云南及武装“改土归流”的奏请。雍正五年(1727年)闰三月,镇雄“改土归流”成功并正式由隶四川改隶云南,设流官,以杜士秀任知府。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降镇雄府为镇雄州,隶乌蒙府(雍正九年改称昭通府)。在原威信长官司、安靖长官司的基础上置镇雄州分防威信分州(简称威信分州),设州判协助知州就近管理督粮、捕盗等事宜。

雍正七年,镇雄州清丈土地,划为10里51甲993个村寨,其中威信分州辖下东向化里6个甲,127个村寨。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设扎西汛、长官司汛。

宣统元年(1909年)撤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镇雄州为云南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威信各甲绅民向省请求由镇雄划给上东、中东共10个甲,加上原有下东6个甲成立威信县。

民国2年(1913年),设威信行政区,隶镇雄县。原6个甲改为6个区,辖18个保。

民国10年(1921年),威信行政公署由长官司移驻扎西。民国21年,设威信设治局。

民国23年(1934年)9月,设威信县,以扎西为县城,直隶云南省(1942年隶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即昭通地区)。

1950年7月,威信县解放,设威信县人民政府。10月,威信县设4个区,第一区治扎西,第二区治旧城,第三区治麟凤,第四区治双河。

2005年底,威信县有8乡2镇,有村(居)民委员会87个,有村民小组1621个、居民小组12个。

区划详情

2010年威信县辖7镇3乡(扎西镇、旧城镇、罗布镇、麟凤镇、庙沟镇、水田镇、长安镇以及双河苗族彝族乡、高田乡、三桃乡),83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市社区,162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县政府驻地扎西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威信位于东经104°41′15″~105°18′45″、北纬27°42′30″~28°07′30″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7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6.6千米。东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接壤,南与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镇雄县相连,西与彝良县和四川省筠连县交界,北与四川省珙县、兴文县毗邻。县城扎西距省会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庆直辖市359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泸州、宜宾、自贡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区划属云南,经济流向朝巴蜀大地,与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经济带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和特点。全县幅员面积近1400平方公里。

气候环境

威信年均气温13.3℃,年总积温4800~4900℃,>10℃积温3900~4000℃,最热月均温度为22.7℃,最冷月均温度为-3.2℃,年平均日照时数1033.6小时,年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具有夏短冬长,春长于秋,四季不分明,干雨节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暖和,冬半年多雨寡照,夏半年雨量充沛,光照条件充足等气候特点。

地形

威信境内山川雄伟,河谷纵横,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902米。

水文

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境内分布有三大河流,一是南广河;二是赤水河;三是白水江。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2009年威信县有森林面积70万亩,是昭通市4个灭荒县之一,森林覆盖率45.1%,是中国绿化先进县,有滇东北“绿宝石”赞誉。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100科583种植物,有树蕨、珙桐、秃杉、水杉等数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盛产竹笋、薇莱、蕨莱、山嵛莱、香椿、刺老苞、猕猴桃、苦丁茶、天麻、竹荪、香菌、木耳、红豆杉、金银花、淫羊藿、首乌、百合、天蚕、三七、锁阳、重楼等野生药材。

矿产资源

2009年威信县主要矿藏有煤炭、石灰石、硫铁矿、石英砂、钾盐、磷矿等。无烟煤储量28.9亿吨,优质石灰石遍布威信县,硫铁矿储量为1.8亿吨,石英砂含硅量在95%以上。

威信县是云南省15个重点采煤县之一,属滇黔聚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测储量达40亿吨。煤炭资源遍布威信县10个乡镇,以新庄、马河、石坎三个含煤向斜为主,概算可采储量28.1亿吨原煤。

水利资源

水资源理论蕴藏量13.2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4.48万千瓦,已开发利用1.35万千瓦。威信县电力装机2.64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电网与四川、贵州及镇雄联网运行,是中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达标县。

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末威信县户籍总人口达410659人,其中常住人口383200人。人口出生率为14.00‰,死亡率为5.20‰,自然增长率为8.8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威信县常住人口为352318人。

民族

2009年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政治

赵红(威信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县长)

王祖春(副县长)

戴剑(副县长、公安局长)

经济

综合

2009年威信县生产总值达1766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142万元,比上年增长9.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734万元,比上年增长2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37:3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与上年持平。

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6363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9.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8189万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7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工业增加值65479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建筑业增加值102754万元,比上年增长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0694万元,比上年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20.5:36:43.5调整为15.4:26.3:58.3,经济结构呈“三二一”型。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9.5%、40.6%、49.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3.7、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5370元,比上年增长7.8%。

第一产业

2009年威信县粮食总产量达145397吨,比上年增长10.1%;油菜籽产量4430吨,比上年增长25.0%;烤烟产量2750吨,比上年下降8.4%。威信县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为65846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30695万元,比上年增长6.4%;林业产值3687万元,比上年增长0.2%;牧业产值3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渔业产值54万元,与上年持平;服务业产值893万元,比上年增长0.4%。2009年造林面积达33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9%。

威信县肥猪出栏20.19万头,比上年增长21.1%。大牲畜出栏1.54万头,比上年增长30.5%。家禽出栏59.0万只,比上年增长15.1%。禽蛋产量达1500吨,比上年增长57.2%。肉类总产量20159吨,比上年增长28.0%。年末生猪存栏19.93万头,比上年增长12.3%。大牲畜存栏5.73万头,比上年增长2.9%。

2009年末威信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686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3828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达8760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509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7吨、农药使用量122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052公顷,比上年增长1.7%。拥有乡村从业人员18.30万人。

威信县地处赤水河上游,境内多山、雨水充足、气候湿润,是赤水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金鸡村把猕猴桃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主打产业,采取“党总支+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总支主导,引进县农投公司投资2700余万元,建成覆盖7个村民小组373户农户的“贵长”猕猴桃基地2400亩。

第二产业

2009年威信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23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发电量1495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水泥7.0万吨,比上年增长6.1%。白酒3180吨,比上年下降42.2%。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1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826万元,比上年增长45.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6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按轻重工分:轻工业总产值10365万元,比上年增长62.8%;重工业总产值101460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国有工业总产值1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集体工业总产值214万元,同比增长62.8%。股份制企业总产值7502万元,比上年增长78.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1039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实现工业增加值4722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0%。

第三产业

2009年威信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县级零售额完成2471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7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354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非公有经济3866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28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3.3%;住宿和餐饮业完成5844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他行业完成8077万元,比上年增长9.1%。

交通运输

出境干线

2019年前,威信境内无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全靠公路。虽然威信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陈旧的制约,威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三农县,交通条件极为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主要出境干线有三条:一是威叙公路(威信至四川叙永)向东逾界直达泸州港,为威信、镇雄、叙永三县交通枢纽;二是威信至四川珙县公路直达珙县、宜宾;三是威信至四川兴文公路(顺河至柏坳林)。

境内交通

从威信县的地理区位优势出发,属地管理归云南,经济流通主要面向泸州、宜宾、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威信县已建成威叙二级公路24.3公里,河底下至麟凤打铁坝二级公路14.5公里,在建的大落脚至县城二级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已建成庙沟大塘至大落脚三级公路23.258公里,四级沥青路完成37.8公里,正在建设的双河至水田通乡油路和江西湾至罗布通乡油路已基本完成路基改造公路,准备进入路面工程施工阶段。

铁路

2013年底开工的成贵高速铁路途经威信。成贵高速铁路为运营速度250km/h的高速铁路,在县城附近设威信站。

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速铁路全线开通,威信接入全国高铁线路网。

社会事业

教育

2009年末威信县有各类学校285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269所。幼儿园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所)。威信县有教职工4010人,其中:专任教师3677人。中小学在校学生98516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5974人,职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861人,初中在校学生25531人,小学在校学生66150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46%。在园幼儿3001人。当年被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1281人,上线率达70.5%。

文化体育

2009年末有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陈列馆各1个,各乡镇建有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设有文化室。每个乡镇都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本地台专属频道从无到有(301频道),从有到优,于2014年五一期间调整至25频道。每天播出4部电影,8集电视剧,开设农业科技栏目5个、知识讲座类栏目2个、创业栏目1个、音乐类栏目1个、健康类栏目1个、影视类栏目1个、纪实类栏目1个等等。

卫生

2009年威信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卫生机构病床79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53人,其中:专职医师269人。有村级卫生所87个,村级卫生所覆盖率达100%。

环境保护

2009年威信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150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气处理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9%。

地方特产

威信县特产罗汉笋、咸笋和竹笋、天麻、猕猴桃、土三七、木耳、香菌,威信酸鱼。

风景名胜

红色旅游

威信县红色景区景点有:扎西会议纪念馆、石坎庄子上会议会址、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天险两合岩、红军卫生部驻地旧址杨家寨、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大雪山基地、云南游击支队郭家坟基地、红山顶战场遗址、铁炉红军标语、白水庙红军标语等。1985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昭通视察,亲笔题写了“扎西会议会址”匾名;1988年,县城扎西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中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威信被省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2001年,扎西会议会址被中宣部命名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中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规划;2005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扎西会议纪念馆

扎西会议纪念馆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滇东北威信县城扎西镇东北角,是为纪念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镇等地召开的会议而建立的。1976年12月筹建,1977年12月落成并对外开放。1983年1月,扎西会议会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2月,胡耀邦同志为扎西会议纪念馆亲笔题写了“扎西会议会址”几个大字。1997年4月,该馆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扎西会议会址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

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84年,总占地面积4.67公顷,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20余万元,建园之初是县级陵园,198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

自然景观

威信县1400平方公里的地上地下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上有秀美的山川河流、森林植被、古建筑遗址,地下有溶洞奇观、恐龙化石以及其他古生物化石、古代文物。

天台山溶洞

距县城扎西32公里,位于林凤乡老鹰岩上。形成于2.3–2.8亿年前,洞有宏、美、宽、多等特点。溶洞共4层,每层高度20–50米,洞与洞互相贯通,并各有厅堂,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3层。已探测的第二层洞面积61095.5平方米,长2138.2米。洞口位于山腰,标高1100米,洞中标高1188.94米,相对高差约89米。其中:主洞长1264.1米,宽35米,高约25米;支洞深874.1米,宽25米,高18–25米。有10余个大厅,大者宽约100米,小者宽约20–30米。

两合岩

位于县城南部5公里处,为高200米、宽20米、长500米峡谷,扎西河奔泻其间。右侧峭壁下小道,据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记录,为中央红军西行以来最险要处。古人有诗“刀削斧劈鬼见愁,英雄到此也低头;仰头只见天三尺,举足不知何处求”。

左侧大溶洞在清代称朝佛洞,高80米,宽100米,有1巨大石莲花,1982年曾在洞内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用过的骨针及熊猫、马鹿、犀牛等动物牙齿化石。1986年原云南省省长刘明辉游览时题词:“两山夹一洞,抬头一线天”。绝壁上草木葱茏,飞鸟啁啾。修建扎西至石坎公路时凿通两段隧道,溶洞口建有停车场供游人停放车辆,岩上大书:“两合岩”三字,洞口建有红军过两合岩碑记。隧道口有对联两幅,其一为:“万里风云涌两合,千秋伟业耀扎西”。另一为:“九曲羊肠连绝壁,两头老虎锯雄关”。

著名人物

徐熙

徐熙,字远洲,清朝光绪年间的贡生,乡人号称徐贡爷,威信县麟凤乡五谷村人,三十年代病逝。

徐熙早年曾发动和组织群众捐工献料修一条工程巨大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从三桃至镇雄边界,全长约六十华里,是威信县境内最长的一条石板路。徐熙晚年根据耳闻目睹的乡情,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劝孝歌》,供给乡村学校的儿童阅读。

殷禄才

殷禄才(1912~1947)川滇黔游击区的主要开辟者和领导人。字国清,威信县人。1936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粉碎敌人的大规模“会剿”,最后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边区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

潘朔端

潘朔端(1901~1978)威信县长安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1946年5月,在辽宁海城率部领衔通电中国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北民主同盟军军长,东北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副参谋长。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威信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该文章由作者:【爱与生的苦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