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利,女,汉族人,1973年11月生,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经典著作思想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发展研究等。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90年—1994年安徽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4年—1997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0年—2003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年8月—1999年8月复旦大学哲学系教师(助教);
1999年8月—2004年8月复旦大学哲学系教师(讲师);
2004年8月—2014年12月复旦大学哲学系教师(副教授);
2014年12月至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师(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1)乌托邦与现代人的根本困境——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8年;
(2)解放与救赎——论恩斯特·布洛赫对马克思思想的乌托邦之维的解读,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05-2009年;
(3)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恩斯特·布洛赫宗教思想研究,上海市教委曙光项目,2006年4月-2010年5月;
(4)马克思主义与宗教——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研究,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2006年10月—2009年10月;
(5)重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5-2020年;
(6)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解读研究,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研。
荣誉表彰
(1)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项目(2005年);
(2)上海市社科新人(2012年);
(3)2013年度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思想研究”);
(4)2014年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社会任职
曾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论文著作
(1)《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学术月刊》,2020年第9期;
(2)《再论〈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8期;
(3)“Reflection son Georg Lukacs’ Theory of Tot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rnst Bloch’s Utopian Philosophy”,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Change, Series III, Vol. 28, 2019, 115–32;
(4)《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社会主义》2018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0期论点转摘;
(5)《第二自然与自由——论卢卡奇对黑格尔第二自然概念的转化》,《复旦学报》,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8年第5期全文转载;
(6)《批判与重构——论为什么要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重新展开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思想对话》,《现代哲学》,2017年11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7)《马克思论宗教与现代政治》,《复旦学报》,2016年第一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
(8)《再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哲学研究》,2016年第6期,收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2016)》,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编,人民出版社;
(9)《为什么要重提灵魂转世?——论恩斯特·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构》,《基督教思想评论》,2016年。
该文章由作者:【欧洲菊苣】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