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属于一种野生植物,一般野生的均长在湖泊草滩岸边附近。江西省鄱阳湖沿岸一带最多,湖南省西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一些湖泊草滩上也有,现一般是人工种植,比较著名的种植带有,南京的江心洲藜蒿基地,滁州桥头藜蒿基地。
概述
藜蒿,又名蒌蒿、芦蒿、柳蒿、菊科蒿,属野生草本植物。早在明朝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时,人们每年在清明节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从此以后人们逐渐形成采集野生藜蒿为食的习惯。座落在江汉平原的李市镇,土质肥沃,野生藜蒿生长不衰,经农业专家多年科研培植,1993年藜蒿作为“菜篮子工程”向当地农户推广并大面积种植,现已发展到1万亩,年产1500万公斤,远销省内外。
藜蒿的嫩茎、芦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质茎均可食用。藜蒿嫩茎深青或淡绿色,像豆芽菜粗细,可摘成一段段,有一种特殊浓烈的异香,比芹菜的味道好。藜蒿本是野生,现在技术发达,可以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
营养价值
其实藜蒿并不是有多好看,细细的、长长地缠绕在一起,乱蓬蓬的。吃的时候要先摘去根茎上的小叶子,再留下嫩茎掐成一小段一小段。南昌人买来藜蒿,常放置于白瓷盆内,蓄上清水浸养,碧绿青脆,别有风味。
藜蒿营养丰富,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3.6g,钙730mg,硫胺素0.0075mg、磷102mg、胡萝卜素1.39mg、抗环血酸49mg、铁2.9mg。它生育期间病虫害少,基本不施农药;藜蒿嫩茎味道清香,肉质脆嫩,可作主食或者配料,可熟食,亦可凉拌,色味极佳;一年种植可以多年受用,特别是春秋两季,可以批量供应。因此,随着人们菜谱的变化,经过人工栽培的藜蒿走近了解寻常百姓家,也步入了高档次的宾馆、酒店。一般藜蒿亩产鲜茎4000kg-5000kg,效益较高。
生育习性
藜蒿的生育习性是耐湿、耐热、耐肥,但不耐旱,虽在种类土壤中均可生长,但以保水保肥性能好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
采摘
每年藜蒿上市的时候,正是环鄱阳湖一带家家户户晒腊肉的时候,鲜嫩的藜蒿和香喷喷的腊肉可以一直吃到3月份。等藜蒿老了,腊肉也吃完了,这个美食就要等到来年。也许正是要期待一年,才使得人们更加垂涎。湖口“藜蒿客”现在这个时节,你如站在鄱阳湖口的双钟堤上望望,湖口这边的湖滩上稀稀疏疏的人在低头摘着什么,对岸的梅家洲一带的湖滩上一群人远远近近地低头摘着什么,这些人就是当地的“藜蒿客”。每年的二三月份,鄱阳湖边碧绿的藜蒿密密地疯长着。“藜蒿客”们就开始行动了,小小藜蒿为当地百姓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
藜蒿虽好,却要辛苦那些辛勤的“藜蒿客”摘取才能端上饭桌。今年还好,雨水不多,作业比较方便。往年的春雨沥沥,作业就更辛苦。每天清晨,湖口西门老渡口的铁皮渡船里就坐满了来自湖口县双钟镇一带的“藜蒿客”。100多人的队伍去鄱阳湖对岸去摘藜蒿,摘藜蒿人多以中年女性为主,也有年轻人,遇上双休日,还带上小孩子。一般一去就是一天,带上食物。只有少数是中午回来的。一天下来,手脚麻利的能摘上百斤。
这些藜蒿女摘藜蒿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生计,摘取了卖钱,卖给酒店或小贩。一种是摘来自己家里炒着吃的。这部分人以年纪稍大,家境较好的老太太为主,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就随着大部队来摘。一者锻炼锻炼身体,二者弄点原汁原味的野菜。原先是老百姓生活条件不好,就到野外弄些蒿子回来吃,现在是返璞归真了。
分层采收
10月下旬至翌年2月,挖取地下茎,洗净根茎的泥土即可上市。采收地下茎后,将厢面用薄膜复盖好,以利残留茎节萌发新株。3月下至4月中旬,是地上茎的盛收期,当藜蒿茎高20厘米时,用锐利的刀离地面3-4厘米处割下扎把销售,春季外界气温较低,割茎后的畦面仍需复膜保温,这样可收获2-3次。每收割一次,随即亩追施尿素10公斤。一般每亩可收获地下茎1500-2000公斤,地上茎800-1200公斤。
也可采取在4月底收割藜蒿后,栽种一季杂交中稻,中稻成熟收割时,低留稻桩,尔后开好厢沟,保持土壤湿润,残留于田间的地下茎可慢慢长出地上茎,茎长出后追肥1-2次,并及时采收嫩茎出售。
栽培要点
整地施肥
选择灌方便、土质肥沃的砂质土壤栽培。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50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25公斤,或饼肥1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作底肥。施肥后,深耕细耙整地,连沟1.2米开厢,厢面宽1米,做成高厢。
适时定植
6月底7月初是多雨季节,是插扦移栽的好时节。将苗圃中的藜蒿拔起,剪除地下茎,又可作插条用,掐去嫩尖,抹掉叶片,剪成长为10-15厘米的插条,开沟扦插定植。定植规格为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深度以插条入土三分之二为限,插后浇一次透水。
田间管理
大田扦插定植后,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萌芽。插条生根后追肥1-2次,每亩用尿素15公斤。追肥后随沟灌水润土。野生藜蒿一般无病虫害危害。若在高温雨季通风不良时,侵染白粉病,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如何防治
藜蒿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白绢病、菌核病和灰霉病等,藜蒿忌长期连作,应每3年换茬防止病虫害发生。秋冬茬复盖后,应注意塑料棚内通风排湿,降低湿度,防止病害发生。
1、藜蒿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在叶片上产生红色粉斑(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及菌丝体),扩大后可达整个叶片。茎表面也产生白色粉状斑。在时晴时雨、高温多露、多雾的天气,植株生长茂密的情况下,易发病,且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藜蒿菌核病
一般从近地面的茎部开始,初呈褐色水渍状,迅速向上、向内扩展,而后造成软腐。潮湿时,在病部表面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褐色的鼠粪状菌核,最后导致全株死亡。植株生长衰弱或受低温影响,一般气温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连续在90%以上的高湿状态下易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800-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藜蒿病毒病
常见有花叶坏死斑点和大型轮状斑点,致使整株发病,叶片黄绿相间,形成斑驳花叶或局部浸染性紫褐色坏死斑,或黄色小点组成的轮状斑点。春、秋两季均有发生,以秋季发生较重,一般天气干旱、蚜虫发生严重时,病毒病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在防治蚜虫的同时,可喷雾植物双效助壮素(病毒K)、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4、藜蒿灰霉病
发病初期,每亩用2%腐霉利烟剂12粒,分散点燃,关闭棚室,熏蒸一夜。
5、藜蒿白绢病
柳蒿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喷雾于茎基部,7-10天喷1次,连喷2次。
菜谱
藜蒿炒腊肉
主料:蒌蒿、腊肉
辅料:韭菜、小米椒
调料:食盐、鸡精、酱油
做法
1、藜蒿择成段,洗净备用。
2、韭菜把头部切下,与藜蒿放在一起,准备同时下锅。
3、韭菜叶子比藜蒿和韭菜头容易熟,所以要晚点放,另外放一个篓子。
4、腊肉切薄片备用。(如果怕腊肉太咸,就用点温水泡5分钟)
5、小米椒切碎,量多少依个人承受力定,也可不加,但是正宗的做法是一定要放辣椒的,我一般就是抓一把扔进去哈。
6、油烧热,先爆一下腊肉。
7、腊肉的肥肉变透明了,就可下藜蒿和韭菜头,还有小米椒,炒匀。
8、藜蒿稍微炒一下,感觉有点蔫了,就可以下韭菜叶子了,间隔时间不能长,蔬菜还是易熟的。
9、韭菜叶子断生了,就可以放少许盐、鸡精和适量酱油了,然后就可出锅了。
该文章由作者:【乌拉那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