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汉语一级字,读作háng、hàng、héng、xíng或xì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十字路口,后延伸至直排、营业机构、兄弟姐妹的次序等。《说文解字》认为是“人们在路上走或小跑”。行的常用词组是出行、流行、旅行。
字源演变
行,象形字。如图①所示,三千多年前“行”字的图形文字是十字大路。图②是甲骨文中的“行”字,图③是商周两代铸在钟鼎盘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还不失“十字路口”的样子。嬴政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以后让李斯统一文字,李斯把“行”字讹改为图④的样字,全不像十字路了。之后的汉儒许慎则说“行”字是“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后来把“行”字当作动词来使用,“十字路”的本义渐失。图⑤是汉隶中的“行”字,图⑥是楷书中的“行”字。“行”字作为动词使用后便引申扩张出“去、离开”“从事”“所作所为”“可以”“经历”“将,将要”等意义来。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háng | 动词 | 连续贯穿。 | 班固《汉书·谷永传》:以次贯行,固执无违。 |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连缀起来为直排,也作“绗”。 | |||
名词 | 道路。 | 《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 | |
直排。 | 《诗经·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 ||
辈分,班辈。 | 班固《汉书·匈奴列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
兄弟姐妹的次序。 | 陈彭年、丘雍等《广韵·宕韵》:行,次第。 | ||
数学术语,“矩阵”中的横排。 | |||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称“一行”。 | 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 | ||
队伍,军队。 |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 | ||
营业机构。 | 康骈《剧谈录·卷上》:径诣市东肉行,以善价取之。 | ||
工业、商业的类别。 | 吴自牧《梦粱录·民俗》:且如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巾装束,皆有等差。 | ||
代词 | 表示处所,这里,那里。 | 周邦彦《风流子·芍药》: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 |
量词 | 用于成直排的东西。 | 《吕氏春秋·行论》:燕王闻之,泣数行而下。 | |
助词 | 用在名词或代词后面表示复数。 |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怕贤不信,试问普救里僧行。 | |
hàng | 形容词 | 刚强。 | 丁度等《集韵》:行,行行,刚强的样子。 |
特殊用法 | 构词成分。 | ||
héng | 名词 | 功夫,本领。 |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汉阳续录》:然里之男妇,无不曰三师父道行清高。 |
xíng | 动词 | 走。 | 刘熙《释名·释姿容》:两足进曰行。 |
经历。 | 《国语·晋语四》:行年十五矣。 | ||
言,说。 | 《尔雅·释诂下》:行,言也。 | ||
离开。 | 陈彭年、丘雍《广韵·庚韵》:行,去也。 | ||
返还。 | 《吕氏春秋·贵因》: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 | ||
出动。 | 《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 ||
出嫁。 | 《国风·鄘风·蝃蝀》: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 ||
流动。 | 《周易·乾卦》:云行雨施。 | ||
流通。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
通晓。 | 《吕氏春秋·适音》:将以教民平好恶、行礼义也。 | ||
巡狩,巡视。 | 《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 ||
做,从事。 | 《墨子·经上》:行,为也。 | ||
施用。 | 《周易·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 | ||
赏赐,授予。 | 班固《汉书·高帝纪下》:且法以有功劳者行田宅。 | ||
降落。 | 《礼记·月令》:大雨时行。 | ||
斟酒。 | 苏轼《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杯行到手休辞却。 | ||
兼任官职。 | 范晔《后汉书·陈俊传》: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 | ||
旧时官吏署“行”字于文案纸尾,表示照准实施。 | 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百官志二》:(舍人六人)凡诏旨制敕、玺书策命,皆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行。 | ||
向下签发公文或命令。 |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宜行各督抚官亲诣各城,从实拣选。 | ||
成功 | 《鬼谷子》:行者,成也。 | ||
助动词,可以。 | |||
出游。 | 谢惠连《捣衣》: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 ||
名词 | 事物的发展规律。 | 《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 |
路程。 | 《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
品德,表现。 | 《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 | ||
古代通使的官员,又称“行人”。 | 《管子·小匡》:隰朋为行。 | ||
古诗的一种体裁。 | 王灼《碧鸡漫志》: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 ||
乐曲。 |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 | ||
汉字的一种字体,即“行书”。 | 张彦远《法书要录·行书》: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作也。 | ||
日月星辰运转的轨道。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 ||
通“形”,形体。 | 《老子》: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 ||
围棋术语。 | 刘安《淮南子·说林》: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 ||
佛教术语用字。 | 白居易《赠别宣上人》: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 | ||
路神名。 | 《礼记·月令》:其祀行,祭先肾。 | ||
姓。 | 陈彭年、丘雍《广韵·庚韵》:行,姓。 | ||
形容词 | 出外时用的。 | 班固《汉书·曹参传》: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 | |
以前的。 |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乃行卜。 | ||
能干。 | |||
副词 | 将要。 | 曹丕《与吴质书》: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 |
正,方。 | 张籍《少年行》:遥闻虏到平陵下,不待诏书行上马。 | ||
又,也,再。 | 曹丕《与吴质书》: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 ||
即。 | 陈寿《三国志·魏志·华佗传》:病人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 ||
量词 | 酌酒劝饮一遍。 | 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 | |
连词 | 以“行……行……”的形式成对搭配使用,相当于“且……且……”。 | 王伯成《哨遍·项羽自刎》:行走行迎,故然怒激刚强性。 | |
xìng | 名词 | 事情。 | 《礼记·坊记》:民犹贵禄而贱行。 |
事迹,举止。 | 《礼记·乐记》:闻其谥知其行也。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第二下】【行部】
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户庚切。
说文解字注
【卷二】【行部】
行,人之步趋也。
注: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统言之也。《尔雅》:“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析言之也。引伸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
从彳、亍。凡行之属皆从行。
注:彳,小步也;亍,步止也。
户庚切。
注:古音在十部。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行部】行
《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并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
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
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闲,未尝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
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
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
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
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祐为赵相。
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
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
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
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李潮八分小篆歌》)
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
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
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
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
该文章由作者:【小宝说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