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无法无天,并且暂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例如,看到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可以叹一句:“这熊孩子”。熊孩子带有贬义,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也有昵称的意思,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无法无天的孩子。/n
词语来源
熊孩子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也有昵称的意思,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
在方言里,熊孩子一般指发言惹人讨厌的,没家教的,改过后又会惹人生气的,调皮捣蛋的小孩子。
在河南东部(商丘)、江苏北部(徐州)及山东省,安徽北部(蚌埠、宿州)部分地区,有的地方也称为“怂(sóng)孩子。在江浙沪一代的方言中,纯字面发音为“yong lo xio"。
在山东,河南一带,在对骂的时候往往也以熊孩子去辱骂对方。表示受方想法、行为恶劣比较能折腾闯祸不是好孩子。有时又指过于顽皮给能猴儿戳瞎眼调皮孩儿,熊孩子除了带有网上传说的词性意外,词性正在逐渐弱化,其中的恨意渐渐的少了,包容渐渐多了。
引申含义
专指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的可爱孩子,但对于一些心性明显有阴暗倾向的小孩所做出的,即使大人也为之惧怕的事情,不能以“熊孩子”予以解释。
熊孩子的定义应该精确解释为:会调皮捣蛋、会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本身没有恶意的孩子。
熊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按照常理出牌,他们在一些常规的事情上,会给出让人大吃一惊的回答或做出人们意料之外的举措,让人错愕、无所适从,最终总让人莞尔一笑,乃至捧腹大笑。
在主观倾向方面应该是:有小孩子特有的脾气,机灵,但不会做太过分的事情。
这才是网络上人们对熊孩子这一称呼的本意。
应对方法
当孩子表现出了“熊”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许多研究表明,过度放任和过度严苛都不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更好的做法是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自由,同时也设立明确的界线,当孩子越界时做出公正的惩罚,并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心智和社会发展,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而自主的人。
孩子知识贫乏,对许多事物充满神奇和奥秘,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大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则视为“熊孩子”来了。他们虽然和大人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但看问题的视角却不同。家长观其行、听其言、知其想,才能因材施教,千万不能因为大人的意识和行为,简单粗暴地破坏了孩子的好奇、创新。比如换个角度看孩子报警,她知道出了事要报警,以后真遇到问题就知道求助民警,这是好事。当然,动不动就报警是需要批评,只要好好引导,化缺点为优点,让“熊孩子”保持一种敢想、敢做、敢闯的劲儿,这些都是他们长大后迈入社会后自身的财富,会发挥出很大能量的。
该文章由作者:【打打个大西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