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主战坦克( 俄文:T-72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是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设计生产的一型主战坦克。T-72主战坦克设计上秉承了苏军一贯的作战思路,系统配置易于生产。它配备非常强大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最大特点是拥有自动装弹机,能够达到每分钟8发的射速,轻松按键便能选择炮弹种类。坦克安装总功率780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和三防装置。
相关介绍
T-72的外型紧凑低矮,炮塔顶距地高度仅为2.19m,是现今有炮塔坦克中最低者。该坦克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驾驶舱在车体前部中央位置,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V型防浪板。车体首上装甲板采用复合装甲,共三层,外层为80mm厚钢质装甲,中间层为104mm厚的玻璃纤维,内层为20mm厚的钢质装甲。由于设计为大倾角构形,因此对于破甲弹具有相当于500-600mm厚均制钢装甲的防护水平。T-72炮塔系铸造结构,呈半球形,炮塔最大装甲为280mm。华约国家使用的T-72,内壁镶有特殊的含铅合成橡胶衬层,能有效防止核辐射的伤害。炮塔内装有自动装弹机,但结构与T-64的不同,改为可靠性较好的水平自动装弹机。早期T-72坦克车体前侧部翼子板外缘各装有4块张开式屏蔽板,后期的T-72坦克装有整体式侧初板,都具有防破甲弹的屏蔽作用。
性能数据
乘务员3名;
战斗重量41吨;
车身长6.86m;
全幅3.59m;
全高2.19m(炮塔表面);
接地压0.84kg/平方厘米;
发动机V-46-6狄塞尔780HP;
输出重量比19hp/t;
最高速度60km(路上);
续航距离460km(路上);
火力装置
T-72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2A46式125mm滑膛炮,身管长是口径的48倍,装有轻合金热护套和炮身抽气装置。
T-72采用自动装弹机。该装弹机由旋转式输弹机、链式提升机、链式推弹机、火炮闭锁器、自动抛壳机、控制盒和操纵台等部件组成。
00米内的装甲目标和9000米内的各种防御工事。T-72配备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11式或ゾ12式,两种穿甲弹的穿甲厚度分别为300mm/1000m和400mm/1000m;ゼ14M型破甲弹最大直射距离为4000m,破甲厚度为475mm/1000m。火炮除了发射3种炮弹外,还可以发射AT─11式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又叫9K120型导弹或“芦迪”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射手用激光发射机发出编码激光束,导弹沿着激光束飞向目标。配用这种导弹的坦克称T72B坦克。导弹最大射程4000米。战斗部重4.2千克,可击穿700毫米厚的装甲。火控系统由模拟弹道计算机、车长昼夜合一瞄准镜、炮长主动红外瞄准仪、火炮双向稳定仪等组成。主炮右侧装有一具红外探照灯。早期的T-72坦克装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改进型在炮长。
舱盖前下方装有激光测距仪。辅助武器包括1挺7.62mmゼ式并列机枪,以及1挺新设计的HCBT式12.7mm高射机枪。早期T-72坦克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后期型还装有烟幕弹发射器,发射器数量随车型不同而变化。125mm滑腔炮(D-81TM,或2A-46)作为对战车用APFSDS子弹(3BM9钢子弹芯)使用HEAT子弹(3BK12M),前者以炮口初速1800m/s被发射,以射程2300m400mm能贯通均质钢板,是后者的情况以全部的射程有着500mm的盔甲贯通力。海湾战争后,俄罗斯的子弹也使用了退化铀的APFSDS子弹,这个情况比起钢子弹芯用贯通力增加15%变成。另一方面,射击统一装置把以前的sutajiametorikku式测远・瞄准装置改变,初期型光像一致式测远容器(立体声式测远容器,采用TDN-2-49),1979年以后装备激光测远瞄准器(TDN-K1),在同距离的命中率提高了到70%。同时,自动装填装置提升了发射速度,「kasetoka」的装载实现了4发/分的稳定射击(理论最大射速可达到6-8发/分),但比西方国家的坦克略慢。
防御措施
在本国使用的类型有着复合装甲(出口型,代替复合盔甲通常的钢板,防御力大幅度减少),也能安装类似于T-80和T-64坦克一样的反应式爆炸装甲,坦克三防装置为集体防护式。
可防护车身为420mm,炮塔前面500mm的攻击。对于燃烧弹车身防护为490mm,炮塔为560mm。而同时期西方国家坦克装备的105mm炮可以有效防护。
T-72坦克上还装有自动灭火装置,一旦敌人炮弹贯通,损坏也可以有效降低到可以接受范围。
在海湾战争时,通过调查大部分毁坏坦克是受到不合理破坏。这是由于在周围堆放可引火的材料。
机动
T-72坦克继承了苏联坦克的传统,无可挑剔的可靠性。1台B-46型涡轮增压多燃料发动机,拥有大功率617.65KW(840马力),在地压为0.83kg/平方厘米的路上最高速度60km/h。装置为高强度扭杆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3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在第一、二和六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虽然常常被纰漏整备上存在耐久性问题,不过,投产于1973的她毫不逊色现代坦克机动能力,是不可否认的。
数据参数
最高速度60km/h
越野最大速度45km/h
燃料载量1600L
公路最大行程460km
涉水深(无准备)1.2m
潜渡深5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40%
垂直攀墙高0.8m
越壕宽2.7m
最小转向半径1.76m
演变过程
型号主要变化
T-72最初型2A26式125mm火炮,光学测距仪,未装侧裙板,炮长红外探照灯装在火炮左边。
T-72A车体侧面装有张开式屏蔽板,探照灯装在2A26式火炮右边。
T-72(T-72B)装甲大幅强化,开始全部采用2A46型滑膛炮,取消炮塔右侧的光学测距仪,加装TPD-2-49型激光测距仪,换装新的冷却系统。
T-721(T-72B1)首次配备反应装甲,炮塔顶部附加25mm厚装甲,炮塔前缘换装新型陶瓷装甲。1986年推出的B1型炮塔左侧配备新型8联装烟雾弹发射器。1988年推出的B1型大量加装反应装甲块,火控系统加装新式热成像仪,并可发射9K119炮射导弹。此外,动力装置改用V-84型多燃料发动机,最大功率增至905马力。
T-72AK/K/1K系上述三种车系的指挥车型,加装无线电系统,但载弹少。
历史事件
70年代初通过试验.1973年正式投产.1974年装备苏军,1977年莫斯科红场阅兵时出现,从1975年起采用新型火控系统和改进型装甲,起名t72m.1977年10月,法国国防部长率领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当时北约集团和华约集团
处于激烈对峙状态,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然而法国代表团居然获准参观了苏军装甲部队的兵营,而且看到了苏军装备的新式武器T72坦克。这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不少记者纷纷拍下照片,发表新闻报道。接着,在11月7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苏军的这种新式坦克正式公诸于众,从此揭开了T72坦克之谜。
原来,苏联早在60年代就已大量生产了T62式主战坦克,到70年代末期巳生产了近2万辆,除了苏军装备14000辆以外,还向朝鲜、伊拉克、利比亚、埃及、越南等国家出口。但是一些坦克在战场使用时暴露出火力和防护力不足等缺点。为此,苏联在装备T62以后不久,就开始研究性能更先进的T64坦克,不过这种坦克在试制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于是又利用T64坦克的先进技术,试制了T72坦克。这种坦克经过部队试验后很快就定型生产。从1974年起,苏军装甲兵部队开始装备T72坦克,并且大量出口到华约国家,以后伊拉克、印度、古巴、利比亚、叙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也纷纷订购,总产量高达2万多辆,一些国家至今仍在广泛使用。T72坦克作为苏军第三代先进的主战坦克,无论在装甲防护和火力方面都有了重大提高。车体采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但前上装甲采用了由3层材料组成的复合装甲。它的外层和内层分别是80毫米和20毫米厚的钢板,中层是100毫米厚的非金属材料,与水平面成22°夹角。
车体前部有三角形的防浪板,侧翼外缘各有4块张开式裙板。这些裙板用金属和橡胶组成,用簧式铰链装在翼板上,平时略为向外张开,对侧面车体起到保护作用。坦克通过狭窄障碍地段时,可将裙板压至紧贴车体位置,便于顺利通过复杂地形。后期出厂的改进型坦克采用整体式裙板,外面娃装了大量爆炸式反作用装甲,显著提高了防御高速容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能力。在驾驶舱和战斗舱的内壁,安装了含有铅的衬层,从而提高了防辐射和中子流的能力,同时可以减小内层装甲被击毁时破片飞散造成的二次杀伤效应。坦克的主要武器采用了大威力135毫米滑膛炮,随车携带22发尾翼稳定杀伤爆破弹、12发高速脱壳穿甲弹和6发聚能装药破甲弹,可攻击2O00米内的装甲目标和9000米内的各种防御工事。3种炮弹都用自动装弹机装弹,最大速度可以每分钟发射8发弹。辅助武器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火控系统有炮长使用的昼夜两甩瞄准镜、红宝石激光测距机和模拟式弹道计算机。火炮除了发射3种炮弹外,还可以发射AT-1式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又叫9K120型导弹或撀蝾导弹,采用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射手用激光发射机发出编码激光束,导弹沿着激光束飞向目标。配用这种导弹的坦克称T72B坦克。导弹最大射程4000米。战斗部重4.2千克,可击穿700毫米厚的装甲。
该文章由作者:【慧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