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腐,又称北豆腐,起源于山东省的传统小吃,产品类似于豆腐脑,但在制作上更复杂,工艺性更强,口感较豆腐脑更加老些。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风味独特。老豆腐是山东部分地区的特色早餐,深受欢迎。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
历史起源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中国栽培大豆己有五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早一个研发生产豆制品的国家。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把大豆(即菽)当作主要食粮。农民们不止一次唱到它:"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谷之。七月烹葵及寂"。古人不但将大豆当作主食,而且逐渐地研制了豆腐、做豉、制酱、生豆芽、榨油……,以及制作其他豆制品,这是对人类一大贡献。仅平常的豆腐一品,至今己风靡世界矣!”
豆腐起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袭父封为淮南王,都寿春42年。刘安养方术之士千人,皆多神仙秘法
鸿宝之道。其门客中,苏非、李尚、田由、晋昌、左吴等八人名气最大,号称"八公"。八公终日陪刘安在寿春城北山炼求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刘安等在炼丹中,偶以石膏点豆浆,经过化学变化而成豆腐。典籍中对刘安发明豆腐有许多记述。记载刘安发明豆腐的典籍多达四五十种。现摘其要者,分述如下:
《辞源》记载:“以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去渣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收者。相传为汉淮南王刘安所造。”
宋·朱熹《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己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帛布。"
这是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豆腐为"淮南术"的记载。
元·吴瑞的《日用本草》云:"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叶子奇《草术子·杂制篇》云:"豆腐始于汉,
淮南王刘安之术也"。
明代诗人苏秉衡写的《豆腐诗》云:“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罐浸来檐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豆腐》云:"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明·陈继儒《丛书集成·群碎录》云:"豆腐,淮南王刘安所作"。
明·罗欣《物原》载:"刘安始作豆腐"。
清·汪汲《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志属史信,是完全可以依赖的。
明清之际方以智《物性志》云:"豆以为腐,传自淮南王"。
古老的历史遗迹是豆腐文化的考古依据。中国第二届豆腐文化节期间,在古城寿县召开“豆腐文化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应邀参观寿县博物馆。看到了1965年4月出土于寿县茶庵乡瓦房村,庄队汉墓中的水磨。从出土文物来看,豆腐发明于汉代的时间、地点是可以确信无疑的。
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里,豆腐制作逐渐传遍了全中国。各地的劳动人民又不断根据地域特点加以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中国的豆腐文化。海峡两岸为光大豆腐的美食,弘扬民族文化,于1990年9月15日分别在北京和台北举办了首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并确定9月5日—豆腐发明人淮南王刘安的生日为中国豆腐文化节,每年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
简要介绍
“老豆腐”,也叫豆腐脑、豆花等,只是地域不同,所用的酱料有所差别。
食材介绍
因为在豆腐的制作上豆腐脑是属于速成的,老豆腐却很有讲究,制作出来的豆腐属于上品;要说他们的关键区别还是在汤里面,豆腐脑一般都是放些酱油水,但是老豆腐的汤那是绝对讲究,放入好几味材料,精心熬制而成。
菜品特色
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
著名品牌
最负盛名的老豆腐有德州平原老豆腐、济南商河老豆腐
、聊城高唐老豆腐
。这三地的口味又各有千秋,反正都非常好吃.三地的居民早起上班的基本不自己做饭,就去小摊上吃这老豆腐,因为很实惠,一般售价在1—3块,属于小本买卖,而且老豆腐摊遍地都是,非常多.是以上三地的早餐首选。
起源传说
传说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平原,吃了一次老豆腐,当场招聘那个做老豆腐的人进宫,加入了御厨“豆腐帮”。老豆腐从此便扎根北京,被冠名为“北京老豆腐”。真正地道的老豆腐还是出自山东平原,据当初入宫人的后代讲,当时,怕对不起祖宗,没敢把秘方全部用上。即使这样,《故都食物百咏》中还赞北京老豆腐:“云肤花貌认参差,已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
食品分类
南豆腐(嫩豆腐)色泽白,非常嫩。而北豆腐(老豆腐)则相对发黄,比较老。南豆腐(嫩豆腐)是用石膏作为凝固剂的,而北豆腐是用盐卤作为凝固剂的。北豆腐或称北方豆腐,又称老豆腐、硬豆腐,指用盐卤作凝固剂制成的豆腐。其特点是硬度、弹性、韧性较南豆腐(嫩豆腐)强,而含水量较南豆腐(嫩豆腐)低,一般在80%~85%之间。北豆腐又称卤水豆腐,顾名思义它的成型剂是卤水,相比南豆腐质地要坚实一些,但切面不如南豆腐细滑。
制作方法
1、配料
大豆5公斤,石膏0.22公斤,水40~45公斤。
2、出品率
每50公斤大豆制得老豆腐22板。
3、制法
(1)点浆(凝固、点脑):
把煮沸的豆浆,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余下的三分之一盛在热浆捅里,准备冲浆用。经过研磨的石膏乳液盛在豆膏桶里。待豆浆温度在75℃时,把三分之一的熟豆浆和提桶里的石膏乳液同时倒入盛三分之二豆浆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内的豆浆上下均匀搅和。然后静置3分钟,豆浆即初步凝固为豆腐花。
(2)胀浆(蹲脑、养花):
点浆后初步凝固的豆腐花,应在缸内继续静置15~20分钟,使大豆蛋白质进一步凝固好。冬季,由于气温低,胀浆时还应加益保温。通过胀浆后的豆腐花,在浇制时有韧性,成品持水性也较好。
(3)摊布:
取老豆腐箱套1只,放置平整后,再加嫩豆腐箱套1只。箱套内摊好豆腐布,使之紧贴箱套内壁,底部要构成4个底角,4只布角应露出在套圈四边外,布的四边贴在箱套四角沿口处。
(4) 浇制:
为使者豆腐达到一定的老度,必须在浇制前将豆腐花所含的一部分水分先行排除,排除水分的方法是用竹剑将缸内的豆腐花划成6—8厘米见方的方块,使一部分水·分泄出。然后用大铜勺把豆腐花舀入箱套至两只箱套高的沿口处,再将豆腐包布四角翻起来复盖在豆腐花上,让其自然沥水约1小时。
(5) 整理(收袋):
经自然沥水后的豆腐花,渐向底部下沉,但由于泄水不一致,会出现高低不平。这时应揭开盖在豆腐上面的包布,用小铜勺把豆腐表面舀至基本平整。然后再从箱套的四边起,按边依次把豆腐包布平整地收紧复盖好。包布收紧后,整块豆腐就完整地被包在豆腐包布里。此时豆腐已基本定型,可以取去套在老豆腐箱套上的套圈。
(6) 压榨:
为使豆腐进一步排水,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还需在整理完毕后,用豆腐压豆腐的方法进行压榨,压榨约30分钟。豆腐经压榨后,会在四周结成表皮,使产品坚挺而有弹性。
4、工具
主要是豆腐箱套,箱套内径355x355x?6毫米。箱套一定要保持清洁,每天要用竹丝洗帚刷洗,使箱套内外、上下、四角全部清洗干净, 以减少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豆腐包布宜每天擦洗,使用一周左右用石碱泡煮清洗,把粘附在布上的蛋白质冼去,使布眼不致因阻塞而影响使用。
营养价值
一般以盐卤(氯化镁)点制,其特点是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质含量最高。尽管北豆腐有点苦味,但其镁、钙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帮助降低血压和血管紧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有强健骨骼和牙齿的作用
老豆腐是高蛋白,低脂肪绿色食品。其原材料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防止血管硬化,因黄豆中的软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豆中的软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寄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治因肥胖引起的脂肪肝.降糖、降脂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雨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病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老豆腐是利用大豆蛋白制成的高级营养食品,人体可对其吸收率可达92-98% ,老豆腐除含蛋白质外,还可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营养。
食用禁忌
老豆腐等豆制品和蜂蜜都是营养佳品,但这两种食品却不能同食。豆腐能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蜂蜜甘凉滑利,二物同食,易致泄泻。同时,蜂蜜中的含多种酶类,豆腐中又含有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及有机酸,二者混食易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故食豆腐后,不宜食蜂蜜,更不宜同食。
豆类中含有抑制剂、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这些都是对人体不好的物质。对付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豆浆煮熟,长期食用豆浆的人不要忘记补充微量元素锌。
该文章由作者:【鬼蜘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