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云,又称“风暴云”。为龙卷风,台风,包含雷电的十级以上大风。强风暴云体的前部是上升气流,后部是下沉气流。下沉的气流比周围空气冷。这种急速下沉的冷空气在云底就形成一个冷空气堆,气象上称“雷暴高”,使气流迅速向四周散开。发展到一定强度之后产生雷暴的积雨云叫做雷暴云。一个雷暴云叫做一个雷暴单体,其水平尺度约十几公里。多个雷暴单体成群成带地聚集在一起叫做雷暴群或雷暴带。其过程可以分为形成、成熟、消散三个阶段。
基本现象
雷暴大风天气是强雷暴云的产物,强雷暴云,又称"强风暴云",主要是指那些伴有大风,冰雹、龙卷等灾害天气的雷暴。强风暴云体的前部是上升气流,后部是下沉气流。下沉的气流比周围空气冷。这种急速下沉的冷空气在云底就形成一个冷空气堆,气象上称"雷暴高",使气流迅速向四周散开。
因此当强雷暴会来临的瞬间,风向突变,风力猛增,往往由静风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冰雹俱下。这种雷暴大风,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甚短,一般风力达8-12级,所以有很大的破坏力。当强风暴云中伴有大冰雹和龙卷风时其破坏性更大。
主要成因
热带风暴是台风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台风。典型的雷暴云是具有强烈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积雨)云。这种云垂直伸展较高,如高耸陡山,顶部可呈砧或鬃状;底部较暗,时有悬球状结构。
产生基本条件
1、 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
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文字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
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热带风暴继续增强就形成台风。
危害
强风暴系统常常带来严重的灾害如雷暴、暴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降水量的很大部分是由对流性暴雨造成的。在有些地区,强对流系统甚至是引起最严重灾害的天气现象,如美国中西部在强对流系统中发生的龙卷风是最严重的天气灾害。
拍摄记录
2012年7月6日,俄罗斯业余摄影师Oleg Ivanov最近在俄罗斯波罗的斯克海滩(靠近波兰边境)拍摄到了超级恐怖的风暴云景象,当时整个天空都笼罩在黑暗之中,风暴云犹如巨浪来袭,像是预示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并且还大雨倾盆,云朵则形成了一只巨大的手的形状,像是要冲破天际一般,场面令人震撼。
2015年5月,拍摄者达尔文-孔兹在美国德州卢博克市拍到超级风暴云,形状似“核爆”,这巨大的蘑菇云形成于2015年4月份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巨型风暴。
该文章由作者:【恩基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