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喜欢什么花(郑板桥画的最多的三种花是什么)

郑板桥喜欢什么花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十分喜爱梅花,就和他十分喜欢竹子一样。他希望自己成为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的人:梅花不娇艳,是春的使者;在风雪中傲立,有傲骨无傲气。

前身应是明月;

几生修到梅花。

—郑燮自题

郑板桥喜欢什么花(郑板桥画的最多的三种花是什么)

郑板桥最喜欢的植物和创作分别是什么?

郑板桥喜欢竹子。创作了《竹石》。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郑板桥喜欢什么植物和创作的相关名篇?

郑板桥喜欢的植物是竹子,和竹子相关的名篇如下:

1、《竹石》郑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2、《新竹》郑燮〔清代〕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翻译: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清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翻译: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燮〔清代〕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翻译: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5、《竹》郑燮〔清代〕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翻译:竹子一节又一节,上千的枝条积攒着无数的绿叶。竹子我不会去开花,免得招来野蜂与蝴蝶。

清代郑板木喜欢什么花?

喜欢兰花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喜欢什么植物?

郑板桥喜欢竹子。

竹这一植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常用以自比的植物,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竹子,人们喜欢它,不只是因为它的用途广泛,还因为它身上表现出来的气节。竹子跟一般的植物不同,它在地下酝酿气势酝酿了很久,四年才长三厘米,从第五年之后,便每天节节高升。

以三十厘米的速度生长,它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最佳代表。破土而出后,它挺直的生长,颇有宁死不屈的意志和品格,人们最喜爱的,也就是它的这种风貌。竹子是挺直的,亦是谦逊的,还是不卑不亢,潇洒处世,像君子般,屹立世间,孤芳自赏。

郑板桥的竹

历代文人对竹子的喜爱,就不用一一道出了,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们不仅喜欢在生活中使用竹制品,也喜欢画竹,更喜欢咏竹。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说起梅花,想到的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只开”;说起兰花,便想到屈原。

而说起菊花,便想到那“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而说起竹,最先想起的,就是郑板桥。郑板桥是清代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为什么说郑板桥是竹的代表呢?因为他以画竹出名。

该文章由作者:【李长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