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我们对民国时期的大洋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大洋和铜板是电视剧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一般人工资的发放也是以大洋为单位。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大概等于现在人民币的100元左右,但是在那个时期,一块大洋却异常的珍贵,因为那时候的物价比较便宜,工资也比较低。关于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100元左右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大约等于现在的1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普通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5~10块大洋左右,应该就是现在的500~1000元,但是由于民国时期的东西比较便宜,所以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一些其他的职业,比如律师,大学教授的一个月的工资就比较高,大概月薪300大洋左右,就相当于现在月工资的3万元,而且当时的物价比较便宜,这样的工资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甚至可以在很好的地方买到一栋房子。
二、物件上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正在大幅度的上升。那时候的一个大洋,基本上可以抵得上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的1/5,但是就现在的社会来说,一块大洋也就是100人民币左右,大概只够一个家庭几天的饭钱。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物价上涨的非常快,与民国相比,已经上涨了大概有十几倍。
三、如果想要保值可购买黄金
对于现在的货币来说,都存在贬值的风险,因为现在的经济形势变化太快。所以如果想要保值,还是选择购买黄金比较好。
关于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一块大洋值多少人民币
1块大洋等于35元人民币。
当时每个银元的重量大约在27克左右,每个银元的含银量都在9%以上,含银量相当高,而金银的价格在2-3元左右,按照这样来进行计算的话,1块银元的价格相当于1克黄金的价格,现在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在每克35元左右。得出结论:1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在35元左右。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在民国时期,任教的工资从刚入校的6银元每月到后来根据教龄的成长涨到了35个银元每月。鲁迅先生的工资在当时可谓是真的很高,相当于现在的富豪了。后来鲁迅先生花费了35银元在北京购置了一套45平米的四合院,才用了他不到一年的工资。
民国时期的大洋真的很值钱吗?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大洋,就是大银元。银元不止一种。
银元不止一种,有大有小,也就是有“大洋”也有“小洋”。由于是银本位的货币,价值颇高。即使在流通时,大洋也属于高额的。
民国时期,大洋和银子都属于流通货币。
而银子常常会有一个问题,就是成色不佳,杂质太多。大洋,比如袁大头,据说标准是抵值相白银七钱二分,也就是七成银还高一点点,这个程度其实也一般,但好在大洋的成色稳定。价值越固定,作为货币的信用度就越高。
不同时期的大洋,购买力不一,这主要是受每个地区的物价不同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里,参考《江苏省志》,用江苏的食盐价来作为标准。
——顺便,用米价是不靠谱的。因为粮食不是纯国营,粳稻、籼稻的价格也不一样,差异很大。
整体来说,民国时的大洋价值浮动,在民国2年(1913年),以北洋政府在扬州设立两淮稽核分所的食盐价格来看,一块大洋,当时可以买到食盐736市斤。
民国7年(1918年),北洋政府修改盐税条例,食江苏将淮北近场五岸盐价,一块大洋可以买到食盐621市斤。
民国11年(1922年),东台县城厢区盐价,一块大洋可以买到食盐678市斤。
民国12年(1923年),淮北食岸盐价,一块大洋可以买到食盐520斤。
民国13年(1924年),江苏督军齐燮元强提盐税,民国14年(1925年)9月26日至10月27日共6次强提盐税。民国15年(1926年),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又令加价,此时,在扬州及松江盐务局,一块大洋可以买到食盐38市斤。
因为这个时期是军阀混战,各种东西涨价都飞快。据说金圆券出现以后,物价狂涨390万倍,这就不奇怪了。
到了抗战结束以后,盐价大跌,民国34年(1945年),泗阳盐价,一块大洋可以买到食盐900市斤;高淳是1007市斤;南京、江浦是1176市斤。
但是到了民国35年(1946年),盐价又开始回升,淮阴盐价是550市斤;兴化、如皋、南通皆553市斤;泰兴、高邮为670市斤。淮盐食岸在1945年~1948年时,公价食盐,每块大洋只能买到311~460市斤的食盐。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关键在于,盐是“硬通货”,在旧时代,盐甚至比粮食更珍贵。从民国盐价来看,军阀混战以前,大洋是很值钱的。一块大洋,合今天的钱,怎么也得有个800~900元。而从大众的情况看,比如《大染坊》里,刚开始的时候,陈寿亭曾说“现如今一块大洋能买仨丫头”应该也不假。
但是在战乱时期,实物更贵,钱没多大用。金圆券时期,物价大乱,大洋也跟着倒霉,1926年时的一块大洋,也就抵今天40~50元罢了。所以《大染坊》里,过了十几年,陈寿亭在海边救了沈远宜,沈远宜敢一次借走20块大洋,那个酒店掌柜也敢借出去,也足以说明,当时的大洋也真是不值钱了。
糙米五块谷三块,万盛米行在农民丰收年降价了。此时的纸币与银元等值,但农民想要银元无果。一担米五块钱,相当于一百斤米五块银圆,种一亩田大约能收200斤米,也就是十块银圆。每个农民种五亩很累,一年50块钱毛收入。农民工现在年收入算5万,也就是一块大洋一千元人民币。
银元不止一种,有大有小,也就是有“大洋”也有“小洋。
在我老家,大洋是有袁世凯头像的,叫大鬼头,民国时期的大洋叫小鬼头。大鬼头现值800—900左右,小鬼头应该比大鬼头低一点。
一块大洋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一个大洋大约是500-10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民国银币袁大头,当时面值1元。然而,当时的“1元”不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一个袁大头人能买500个包子,一般家庭一个月只需要两个袁大头包子。由于海洋本身属于银币的一种,在收藏市场上收到了很多收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市场上数量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十年铸的,管家人数一般在700-720人。民国八年,市场价约1800元。
拓展资料:
1、也就是说,大洋银元(也叫银元)是指古时候使用的银币。海洋是圆的,它的价值相当于7美元2美分的银。主要是袁大头等。钱的缩写与“小杨”相对。事实上,民国初年,中国货币使用两枚硬币和两枚韩元。由于银币的成色和重量略有不同,在大宗交易和资金账户结算中,银币仍将作为一个单位使用。但是不同的银币对银币有一定的折扣。直到1933年,国民政府才废除了这两个东西,改为美元,才规定所有的交易和账目都要用美元结算。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国际银价波动较大,影响了中国经济。特别是1934年美国出台的《白银购买法》导致国际白银价格上涨,导致中国货币短缺,利率急剧上升。
2、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定货币,同时收回银元。因此,银圈不再具有法律地位。直到1948年,金圆券风波之后,1949年7月才再次使用银圆。民国政府还临时发行相当于银元的纸币,称为银元券。随着民国政府撤出中国大陆,几个月后,银元和银元券在中国大陆进入历史。是清末至民国流通的各种“一圆”银币的总称。它的基本属性是:重量约27克,细度约90%。主要包括:西班牙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洋、日本杨龙、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保姆”、各种杨龙(清朝)、(民国)大头、小头、船阳、中文版等。,甚至荷兰2.5卢比、法国/比利时5法郎等。,也就是说,任何符合这个规范的人都可以被视为海洋(最大的海洋)。
中华民国时期100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约折合现在人民币250元。所以100大洋相当于250×100=25000人民币。
一: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二:据资料介绍,清末与民国初期,五个银圆(亦作银元,也就是现大洋)可以买一头大水牛,一个银圆可以买一担米;民国后期一个银圆是一担谷。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90两银子,如果用这个价格等效现在的实物价格的话,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上;以民国初期算,大约值250元左右。一个银圆因为有“火耗”可以看做是一两银子——当时制银局就是那么规定的。
三:当然,还可以用当时的薪水水平作为部分佐证:例如民国初期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做教授时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至少3万元;一般的工人工资当时是5~10个大洋;蔡锷将军(云南总督月薪65个大洋);毛泽东做北大图书管理员月薪5个大洋(可能还有其它生活待遇)。而在宋朝,小牢子(牢房小吏)的月俸是2俩银子(工资是很低,但有“吃送”,所以愿意做这等小吏的人大有人在);其它一些有品级的官员是以谷米计算薪水的;可见,一两银子的当时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元以上,一般难以超过200元。
按照上面这个算法折中来算,民国初期一块大洋价值近似于今天的250元。
一元大洋值多少人民币?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扩展资料
大洋基本属性
大洋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
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这是当时中国政府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洋
该文章由作者:【三毛抄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