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翡翠怎么做出来的(翡翠是怎么做的)

偷拍:B货翡翠的制作过程,简直是触目惊心!

翡翠因受东方人的喜爱,又有“东方宝石”之称,由于天然宝石颜色艳丽、质地水润、品相优美,作为优质玉石翡翠自古以来就备受珍爱,但天然的高档翡翠很稀少,价值也很昂贵,为了增加其价值,常有人用人工处理的方法改善翡翠颜色和透明度。

翡翠颜色和透明度是其质量优劣的标志。天然翡翠内有时含有铁、锰等金属离子,使翡翠种不同程度混有了黑、棕、灰等色,影响其鲜艳程度。底色若出现黑、褐、 灰等瑕疵,则价值明显降低。为清除这些脏色,通常使用化学漂白法将其去掉,使翡翠颜色鲜艳、质地纯洁透明,这就是B货。

相同外观的A货和B货,其价值相差很多,因此购买翡翠时要特别注意B货,以防经济损失。那么,坑了无数人的B货翡翠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早期B货做法简易,用酸浸掉翡翠上的杂色、污点,再在上面涂一层蜡,粗看与天然翡翠没什么区别,但时间久了或遇热蜡就会脱落,用酸腐蚀过的裂隙就会显露出来。

近期B货制法越来越高明,肉眼几乎找不到破绽,给鉴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B货制作的新方法是:首先在选料上,要选择有原生绿色但基地泛黄、灰、褐等色的品种,且要求其结构不太致密,翠件不宜太大,以强酸(如盐酸、稀硫酸等)浸泡,一般为2~3周,观察翡翠样品黄、灰、褐等杂色基本脱掉;

脱色后的翡翠颜色鲜明、绿色突出、底色明显变白,但此种翡翠由于酸性腐蚀呈现干裂的外观。这时用弱酸性盐溶液浸泡1~2天,将酸液中和掉,再用清水洗净。将清洗好的翡翠放入烘干箱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200℃。

尽管其整体结构没变,但微细结构已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松散的丝网和窝状结构,降低了翡翠强度,为了恢复其强度,需使用粘结力较强的环氧树脂进行填充。填充方法是:先把样品加热到200℃以下,再浸入到环氧树脂中,然后取出烘干,使树脂均匀渗入到翡翠裂隙中,并且固化。

翡翠经过注胶处理后再进行抛光等后续处理,使表面平滑,光泽增加,网状龟裂纹不易出现,光彩夺目。

怎么样,是不是很可怕,如果购买到B货翡翠,先不说被商家骗了多少钱,单说它们被酸碱溶液浸泡了那么长时间再买回来戴的话对人体会有好处吗?所以买翡翠不要图省事,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是必要的。

B货翡翠到底是如何制作的、那该怎样鉴别B货翡翠呢?

所谓b货翡翠,就是经过人工染色加工的翡翠,鉴别b货翡翠的方法主要是看翡翠的色根,染色的翡翠颜色比较浮,而且没有色根,颜色看起来非常均匀。

详解:翡翠B货的制作方法,如何识别B货翡翠

翡翠的ABC货及其相似玉石

翡翠优化处理的常见方法

a. 加热处理

b. 染色处理

c. 涂膜处理

d. 酸洗充胶(蜡)处理

e. 酸洗+染色+充胶处理

A货——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翡翠制品

B货——经强酸浸蚀和注胶的翡翠制品

C货——经人工染色的翡翠制品

B+C货——强酸浸蚀+注胶+染色翡翠

天然翡翠(A货)主要特征

颜色:绿色、紫色、白色、黑色、翡色,颜色有形有色根;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光泽:玻璃光泽,明亮;

密度:3.33,有坠手感;

折射率:1.66;

硬度:6.5~7,可划动玻璃;

结构:翠性结构,结构紧密,敲击似金属声;

天然翡翠的肉眼鉴定:

3.声音(清脆,似金属声);

4.色根(色有形);

5.表里色;

6.翠性(解理面);

7.桔皮效应;

8.结构(粒状纤维状交织结构);

9.火烧;

10.通体种水;

11.色形均匀;

12.冰凉感

13.整体色感;

14.味道

B货翡翠:

1.酸洗充胶处理工艺

①酸洗漂白:用各种强酸浸泡翡翠,除去翡翠的颗粒间隙中 的氧化物和胶体充等填物。

②充胶固结:用树脂胶充填经过酸洗的翡翠,并进行固结,增加翡翠透明度和机械强度。

2.酸洗充胶处理的目的

①除去褐色色调使绿色更为鲜艳;

②除去颗粒间隙中不透明杂质,提高透明度;

③充填翡翠的裂隙。

B货制作过程:

(1)选料

一般选用颗粒较粗,水头差,结构松散、价格便宜的翡翠毛料。

(2)制作

将翡翠粗加工,制作出翡翠半成品

(3)加固

将半成品利用铁丝等加固

(3)酸浸

利用强酸浸泡,溶解翡翠微裂隙中微细矿物颗粒及杂质,并使微裂隙处于开放状态;

(4)清洗

把酸浸后的翡翠用清水洗干净;

(5)注胶

将洗净后的翡翠浸入有机胶中,并抽真空,排除翡翠微裂隙中的空气,并使有机胶充分地注入微裂隙中;

(6)打磨、抛光

将注胶后的翡翠取出,待有机胶硬化后,再打磨、抛光除去面多余的有机胶质,便制作成为翡翠B货。

翡翠B货由于已经人工处理,佩戴一段时间会由于有机胶老化而失去光泽,并且变黄,已不具备保质价值

但由于价格便宜,装饰性强,可作为一般的装饰品佩戴

酸洗充胶(B货)翡翠主要鉴定特征:

(1)网状裂纹

矿物颗粒间隙内的低硬度树脂胶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

(2)充胶裂隙

a. 在反射光下通过显微镜可见到裂隙呈光泽较弱的平面;

b. 在表面上非常清楚的开放裂隙,延伸到内部的部分却不明显。

(3)充胶凹坑

由于翡翠中含易受酸硷浸蚀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矿、云母、钠长石等,在处理过程中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空洞,空洞中填充了大量的树脂胶,在抛光过程中形成了凹坑。

(4)底色干净

对着窗户或者对着日光灯用透射光观察, B货翡翠白色的部分没有灰黄的成分,绿色部分显得特别鲜纯.

(5)相对密度

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一般小于天然翡翠,在二碘甲熔重液中上浮。部分天然翡翠也会在3.30的重液中上浮;

(6)紫外荧光

B货翡翠都有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早期的翡翠B货有很的蓝白色荧光。但是,经过上蜡的翡翠也具有弱到中等的蓝白色荧光。

(7)红外光谱特征

a. 烃基峰:2870,2928和2964波数的吸收峰,其中2964波数的吸收比2928波数的吸收更为强。

b. 烯基峰:3035和3058的吸收峰。

c.指形峰:当B货翡翠中的树脂胶较多时,这种情况下,由2430、2485、2540和2590波数的4个吸收峰组成的峰系变得更为明显,象手指形状。

染色处理(C货)翡翠

1.染色处理

把原来无色或浅色的翡翠,通过人为方法使颜料染入翡翠,使之呈现绿色、浅紫色、灰绿色和褐红色等。

2.染色翡翠的类型

(1)常规染色,称为C货翡翠;

(2)酸洗染色充胶,称为B+C货翡翠,可以染出各种颜色。

C货翡翠鉴定特征:

(1)颜色的色调:染绿色翡翠的色调常偏黄、均匀;但是现在染色翡翠的颜色的色调和色形与天然翡翠较为相似。

(2)树根状构造:颜色沿缝隙分布的现象。

(3)吸收光谱 :绿色染料对可见光吸收特征与天然绿色硬玉不同。

(4)早期的染色绿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常常会变成橙红色调。

酸洗充胶+染色处理(B+C)翡翠

1.酸洗充胶+染色处理的工艺

① 酸洗:翡翠经过酸洗后形成多孔的白渣状;

② 染色:对已经呈疏松状的翡翠上色,可以用浸泡、毛笔涂色等方法,在须要地方的涂成色带、多种不同的颜色等。

③ 充胶和固化:上好的翡翠进行充胶固化。

2.常见的染色类型

现在市场上常见绿色、油青色、飘兰花色、褐红和褐黄色的B+C染色翡翠。

利用有色染料充填翡翠裂隙(C货)

染色物质:

1)、有机染料(含Cr盐类)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会显红色

2)、无机染料(NiO2)滤色镜下不变色,仍显绿色

利用有色胶充填翡翠裂隙(B+C货)

B+C翡翠的鉴别特征:

1、颜色无根,发散,边界模糊有浮感,颜色在裂隙中较为集中,形成丝瓜囊结构和丝线状结构。

2、染色翡翠往往是经酸处理后再染色,表面也可出现明显酸蚀纹

3、染色绿色与天然绿色在色调上会有不同,而出现“色上加色”现象

4、紫外荧光:可有较强的绿白色荧光,尤其是绿色部分的荧光;

5、染绿色的没有Cr3+的吸收光谱。

涂膜处理翡翠

用绿色高挥发性的高分子材料均匀地涂抹在翡翠的戒面上,绿色胶挥发凝固形成被膜。

特征:

(1)颜色分布特征:绿色分布均匀,正面和背面的颜色一样,没有斑状,条带状、细脉状的颜色分布特点。

(2)被覆效应:桔皮效应变得不明显;粒间界线变得看不见;

(3)牛毛纹:表面有毛丝状的小划痕。

(4)粘手:涂膜处理的翡翠不如天然翡翠光滑,有粘手的感觉。

(5)膜层脱落:边角部分经常有膜层脱落的现象。有时膜层与翡翠之间产生空隙并形成的晕彩。

(6)折射率:胶层的折射率仅1.55左右。

B翡翠怎么做出来的(翡翠是怎么做的)

该文章由作者:【最光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