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b货的5大鉴定特征是什么?
翡翠b货的5大鉴定特征:光泽异样、颜色不自然、 网纹结构、 折射率偏低、密度下降。
1、光泽异样:天然翡翠外表应该是玻璃的光泽,有强烈的反光;翡翠B货因为注胶的关系,所以外表是蜡状的光泽,发光很弱。
2、颜色不自然:天然翡翠的色与底配合协调,脱大方自然,而经过漂洗的翡翠颜色虽然较为浓厚,突出,但因色根遭受到酸的破坏,边沿变得模糊不清,有时在色块、色带的边缘使人感到有“黄气”。
3、网纹结构:这是在鉴定工作中识别B货的最重要的根据之一。在镜下观察(放大10-30倍左右),整个玉件表面布满了不规则的裂纹,和凸凹不平的腐蚀斑块。这是翡翠经强酸腐蚀后留下的痕迹,鉴定证书、质位报告中称之为“网纹结构”或“腐蚀痕迹”。
4、折射率偏低:B货的小裂隙内充填了胶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折射率,凡翡翠的折射率低于1.65时,则需要注意,极有可能为B货。
5、密度下降:翡翠的密度是3.33,注入的树脂等比翡翠本身的密度小,所以真正的翡翠手拿时会有“打手”的感觉。
注胶的翡翠手镯是什么样
订阅
我们找来两个B货翡翠手镯,准备放上来给大家学习下。是给大家多一点知识,出去闯荡的时候也有底气。
以前市场上的B+C颜色一般都绿得很闷很假,有些一眼就看得出来,但是B货尤其是飘花的,颜色通透自然,粗一看,特别好看,且很像真的。
在这里把手镯拍了很多照片,以及放大情况下照片上来。另外也把A货的宝贝拿来做了比较。看似很漂亮的手镯:
手镯1,远看还是看不出端倪的:
近看,肉眼已经可以看到表面坑坑洼洼的酸蚀纹:
再放大看,网状酸蚀纹(坑)是b货的典型表面特征:
透光看结构,比较松散,不致密,看不到翠性翠性就是天然翡翠的特征:翡翠矿物解理面在某一个角度会闪光,俗称苍蝇翅。
放大看,就更明显,结构完全松散
同样手镯2也是如此,做得很聪明,深色蓝花依然存在,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天然。这张已经看到表面的网状酸蚀纹:
放大看很明显:
结构很散,经过酸处理以后,再注胶,因此看不到翡翠矿物结构,而且看上去很模糊很粘连。
放大,更明显:
接下来,给一张A货的翡翠的照片,这个是结构比较明显的新坑种翡翠质地比较粗,矿物晶体呈现片状,很大,肉眼看得到明显矿物结构。但是,相当致密的感觉。
放大看,依然致密,虽然是便宜的翡翠,表面都没有那么多小坑。
透光看,很实。结构很明显,
有翠性:
结构并未松散:
最后,再比较下,比较好的品质的A货冰种翡翠。B货要努力模仿的类型————透光,
看到结构吗?
即便是肉眼看很通透,很细腻,放大依然可以看到结构,翠性的闪光:
而且,好的翡翠,这样价位好几千上万的,表面都会很平整光滑,不可能坑坑洼洼:
即便放大看,都很光滑平整,
为了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我们找了几个图来对比给大家看看
缅甸翡翠手镯A货和B货要怎么区分呢?
请参考下文
1、对于注胶的“ B 货”缅甸翡翠还可到检测机构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定,其红外光谱特征图谱与“ A 货”缅甸翡翠的红外光谱特征图谱截然不同,但酸洗稍微未注胶的“ B 货”缅甸翡翠用红外光谱则难以鉴别。
2、B 货”缅甸翡翠放大检查可见晶体颗粒被错开、位移,失去方向性;用宝石放大镜可观察到表面有桔皮般凹坑麻点,称“桔皮效应”;密度和折射率通常均相对低于“ A 货”缅甸翡翠;若注胶,则在紫外荧光灯下呈粉蓝色或黄绿色荧光;
3、轻小扣击“ B 货”缅甸翡翠手镯,其声音发闷,而“ A 货”缅甸翡翠手镯的声音清脆动听。 “ A 货”(未经任何人工处理的)缅甸翡翠经由多年的佩带,与人的肌肤不断接触摩擦,玉质会更加润泽,而人体也会得到保健作用,佩带者的心情也很愉悦,这便是常言所说的“人养玉,玉养人”的道理。 “ B 货”缅甸翡翠经由处理,其自然结构遭到破坏,变得疏散,降低了缅甸翡翠的质量,其价格应比平等质量的“ A 货”缅甸翡翠要便宜的多。
4、“B 货”缅甸翡翠颜色较为鲜艳,绿色大多没有色根,色与地对比强烈,不天然;光泽较弱,多呈树脂光泽,不及“ A 货”缅甸翡翠的近玻璃光泽;结构较为疏松。
A货翡翠
B货翡翠
该文章由作者:【海德先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