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工奖翡翠(天工奖玉器金奖作品)

翡翠玉器耀东城

四会市人民政府

中国玉器之乡——四会(市府广场)

四会地处西、北、绥江下游的珠三角边陲小城,以“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玉器之乡”的美名,成功地聚焦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玉器爱好者的目光。

四会玉器加工历史悠久,早在清末民初就有一些人在当地开设“家庭作坊”从事玉器雕刻加工,到20世纪50~60年代已办起了一批玉器加工厂,玉器加工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四会玉器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玉器加工厂遍地开花,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高、精、尖”玉雕的工艺产品大批量占领市场,成为四会的一大富民产业。

四会玉器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城街道,在历届领导的关怀重视和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玉器专业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努力创造有利于玉器产业发展的人才、制度环境,借助一年一度的柑桔玉器文化节进行品牌推广,使四会的玉器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玉器已成为四会市的一张响亮名片,东城街道也因此荣获“中国玉器名镇”、“中华翡翠加工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玉器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省级专业建设先进单位”等美誉。纵览四会玉器产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六大特点:

特点一:产业规模优势明显

截至目前,四会有玉器店2800多家,玉器加工厂500多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7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年加工玉璞7900多吨,年产值约55亿元,年销售额30多亿元,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行业利润率20%以上,为国内之最。四会玉器产品畅销国内外,其中翡翠玉器摆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玉器挂件和饰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产品还出口东欧、东南亚各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四会玉器市场已成为广东省四大玉器市场之一,也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玉器行业从业人员最多、全球最大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翡翠玉器批发市场和玉器加工基地。

玉器专业街

特点二:产业体系完整富有特色

四会的玉器产业由玉器原石拍卖交易场、玉器加工厂、玉器贸易市场、玉器服务业四大部分组成,并在玉器产业链条各环节形成了:无玉成市的市场特色、“亦厂亦店”和“自产自销”的生产特色、专营翡翠玉的品种特色、加工基地+批发市场的经营特色。四会有“天光墟”、“玉器街”、“翡翠城”、“中国(四会)国际玉器城”四大专业市场,其中“中国(四会)国际玉器城”占地约16万平方米,是国内首家集玉石拍卖、切割和玉器加工、展销、鉴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市场,这里建有100000平方米的玉石原料拍卖中心,有21000平方米的玉器市场加工区和约40000平方米的商贸中心(其中加工区内可容纳近400家商铺,商贸中心有A、B两大卖场),有60000平方米的珠宝玉器检测及交易中心,有商务酒店、银行、超市、便捷交通网络等生活配套设施。四会玉器这种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独特商业、文化、旅游风景线,每年吸引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地的客商10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购买。

特点三: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四会玉器产品种类齐全,包括摆件、玩件、挂件、饰件等,近年来向“高、尖、精、全”方向发展,生产出的玉器产品构思巧妙、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仅2010年,就有1件作品获“天工奖金奖”,1件作品获“首届玉星奖金奖”,2件作品获“玉器百花奖金奖”,涌现出以张森才为代表的一批高级工艺美术师,印证了四会较高的玉器设计、制作水平,展现了四会玉器产业巨大的国内影响力。

天工奖获奖作品《生生不息》

特点四:兼容并蓄,外地巧匠琢玉四会

四会人开放、包容的品格,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此落地、生根,如今近12万玉器从业人员中,形成了本地及各省(区)、福建莆田、河南南阳三分天下的格局。此前,四会玉器以首饰、挂件为主,产品较为单调,工艺水平不高。福建莆田人加入四会玉器产业后,创造性地将木雕、寿山石雕的技术运用到玉器加工中来,不仅大大提升了四会玉器的工艺水平,而且使“摆件”这种中高档玉器产品成为四会玉器的主流产品之一。河南南阳人在玉器加工领域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技术和文化积淀深厚,工艺水平精湛,尤其是在山水、花鸟虫鱼等玉器摆件上最为擅长,他们的到来,大大提升了四会玉器产业的精细化水平。

特点五:构筑公共服务平台,助力玉器产业发展

近年来,四会积极推动玉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四会市玉器商会、四会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四会市工艺美术协会、四会市珠宝玉器鉴定中心、四会玉器电子商务网、四会市玉器雕刻工艺实训基地、四会市玉器创新开发中心、四会玉器设计与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玉器专业镇东城生产力促中心等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为四会玉器产业建设在信息共享、品牌宣传、抱团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四会玉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特点六:以现代科技改造提升玉器特色产业

国际玉器城

天工奖获奖作品《松下问童子》

为改造提升玉器传统优势产业,四会市主动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加盟街道玉器产业,围绕玉器行业检测、设计、制造、网上展销等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开展项目研究与应用,联合承担了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玉器设计制造数字化平台”和“玉器雕刻设计与展示平台”的开发。此外,东城玉器专业镇还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截至目前,东城玉器专业镇共承担或参与省市科技计划15项,累计获得授权外观专利18件。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一大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引入到玉器产业中来,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四会玉器的档次和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玉器产业的转型升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历经岁月洗礼的四会玉器产业,正沐浴着政府优惠扶持政策的春风,凭借着深厚的文化、技术、市场、品牌积淀,借力现代科技,行业同心,群策群力,向着打造世界翡翠玉器产业航母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在国家大力提倡拉动内需、创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大好时期,如能尽早理顺翡翠原石进口环节存在问题,切实降低进口税率,无疑会为四会12万玉器从业人员带来重大福音。

四会翡翠市场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好翠难寻,雕工可求!每位玉雕师都有一部成名作

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这句话拿来评价我们的翡翠玉雕艺术品再完美不过了!

好翠难寻,雕工可求!华丽耀目的翡翠饰品、精巧玲珑的翡翠雕件都是一双双巧手雕琢而出。翡翠的价值,一方面是原料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则是翡翠雕刻的工艺价值。

一件上乘的翡翠雕刻作品,其工艺价值往往远超原料的自身价值。不过能称作艺术品的翡翠玉雕长啥样呢?一起来看看历届获奖的翡翠玉雕作品吧!

“天工奖”铜奖—《紫气东升》 作者:简均翰

玉雕界人才辈出,成千上万的人从事着玉雕工作,也许还有很多人在默默无闻的学习者,但每一位玉雕师一生都应该有那么一部代表作吧!这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荣幸!

“云峰杯”玉雕作品大赛金奖—《清扬人间道》 作者:李牧祥

这每一件翡翠艺术品都要求原料优良为主要,其次做工精细,材料设计要合理新颖巧妙,构思、要深邃,是否琢疵剔瘾、和谐美观、层次分明、有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翡翠艺术品不可再造,绝无二件。

“天工奖”金奖—《太平有象》 作者:杨光 张晓斌

翡翠界的经典题材多取材于动物、植物或星月流水瑞云,后来受道教、佛教的影响,图案题材也日益丰富,设计日益精美。这些均以谐音和寓意来表示,纹纹必有意,意意必吉祥。

“天工奖”铜奖—《虾趣》 作者:宋跃鹏

人们用玉来预祝福寿和安康,用玉来寓意吉祥与喜庆,用玉来表示坚贞与忠诚,用玉来象征文雅和永恒,用玉以赏心悦目,用玉以护身养颜。

“百花奖”金奖—《蟹篓》作者:贺保伟 贺进军

人影响了玉,玉感化了人。玉的光彩因人的喜欢而愈显绚丽,人的情操因玉的灿烂而得到陶冶得到升华。

“天工奖”铜奖—《山高水远有知音》 作者:但爱学

“天工奖”铜奖—《青山泊逸》 作者:柴艺扬

“天工奖”银奖—《梦入桃源不知有汉》 作者:张桂荣 王晓鸿

”天工奖“金奖—《敦煌飞天》 作者:徐志雄

翡翠艺术品在整个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只是近期的后起之秀,但却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翡翠几乎代表着继承后的今天与孕育着玉文化更加灿烂的明天。

【老王论翠】老王,云南爱翡爱翠珠宝创始人,用生命去拥抱翡翠的极度痴迷者。

014天工奖翡翠(天工奖玉器金奖作品)"

中国著名翡翠雕刻大师前十名

中国著名翡翠雕刻大师前十名如下:

1、王朝阳

出身于美术世家的王朝阳,自幼酷爱绘画,或许是出于天赋异禀,王朝阳儿时就尤其愿意在各式各样的小石头上画画,这令身为美术老师的父亲喜出望外。

在父亲的亲手栽培下,王朝阳不到20岁就步入玉雕界,曾先后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昆、宋世义学习雕刻技法。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美玉之后,王朝阳很快就被翡翠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并与之结下一生的缘分。

2、宋世义

玉雕大师宋世义字欣然,号痴人,1942年生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轻工劳动模范,国家级韭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专工国画人物和工艺雕朔上世纪六十年代,步入玉雕行业,师从王树森等前辈玉雕艺人。

曾先后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进修。在长期的刻苦钻研和不断的探索中,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理论修养、广博的知识兴趣爱好、扎实的雕塑绘画基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故此,在生产制作、创意设计、授艺课徒、理论教学、绘图撰文等领域展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3、杨树明

从普通农民到玉雕大师的杨树明1973年出生在被誉为“竹编之乡”的腾冲县小西乡。如今,37岁的杨树明是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玉雕大师”美誉的第一人,他的玉雕作品屡次斩获各类金奖并被众多海内外藏家收藏。

4、邱启敬

2014年12月14日在西泠印社十周年庆典秋拍“和光同尘III·邱启敬玉雕作品专场”拍卖中,邱启敬作品《极乐世界》白玉雕以6400万人民币创下全场最高、当今中国白玉雕拍卖最高两项纪录。中国当代玉雕革新代表人物。

5、王俊懿

1974年生于桂林资源县,少时耽游艺事,不知厌倦。稍长,偶识玉石,知古人辨于的首德次符之理,又见匠人操铊琢磨,璞石焕然璀璨,奇趣横生,瞠目而神醉之下,发愿琢玉以为人生。然拜师不得门径,逐辗转云南、广东、上海、北京,遍访名工,相与盘桓。

经十余载潜心用力,琢玉一艺渐臻佳境。王俊懿的翡翠雕琢,手眼独出,脱尽匠人习气,翩然有致地创制新样。出手琢器,以一贯之地遵循“材无良莠,工有高下”的选材思想,良材善用,陋料巧雕。

所雕名作“三彩热带雨林”系列,别有会心地依据翡翠的天然肌理和皮色,运用炉火纯青的俏色工艺,使之细腻入微地逼肖原始生态。

6、李博生

1941年10月1日出生,汉族,北京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雕塑研究会理事,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玉雕大师。

其作品以人物见长,构思精巧,刻意求新,取材广泛,既有典型的传统风格,又有崭新的超前意识;雕琢细腻,生动传神,小中见大,大中求精,在中外玉器行业中颇有影响。

7、江春源

1947年7月出生,江苏扬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江春源的玉雕作品以精细、传神、充满生机而著称,特别擅长传统的链炉题材。2000年白玉《白菜螳螂》荣获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金奖,轰动一时。

8、郭祥忍

福建省福州市人。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寿山石雕高级工艺美术师郭功森之子。自幼随父学习寿山石雕技艺,承师法而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并不断创新。

擅长寿山石印钮的雕刻,作品造型雅逸古朴,尤其善于利用石的巧色,使作品栩栩如生。所刻兽钮,筋力道健,刻意于须爪鳞甲,鬃毛发齿的刻划。雕刻螭虎穿环,飞鳌水兽等尤为精妙。

9、林伯正

林伯正是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后人中唯一继承父业的中青年艺人。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青田县第六、第七届政协常委,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花卉、山水、动物类雕刻。他的作品古朴、秀美。

10、吴德升

1961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学艺,期间曾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海春的指导。

该文章由作者:【肥猪赛大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