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手镯籽料与山料(和田玉籽料跟山料的区别)

和田玉的籽料和山料怎么区别?

1、形成

和田玉籽料产自河流中下游,是山料在地质运动中被带入河流之中,经过河流上亿年冲刷而成;山料则产自昆仑山脉之中,属于原生矿,而籽料则是次生矿。

籽料的储量有限,而山料则有巨大储量。这就决定了和田玉籽料和山料从产出形态到玉质特征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2、外观

两者如果是原石,和田玉山料看上去发干,原石有棱角,且有风化痕迹,多绺裂。籽料或称水籽儿,其实就是形成不久就掉到河里,经过无数年的冲刷而成的玉石,外表如鹅卵石一般圆润,所以才叫籽料。

3、内部结构

籽料的密度要高过山料很多。籽料无论青籽或是白籽,内部结构都是致密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内部结构。山料结构再细,还是能看到松软质地的结构。

4、重量

由于籽料的密度比山料大,您可以用手比较一下两块同样大小的籽料和山料,籽料比山料重。

价格:一般玉质差不多的情况下 籽料是山料的5-7倍的价格,因此很多不发商贩利用各种方式制造假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田玉籽料

百度百科-和田玉山料

和田玉手镯籽料与山料(和田玉籽料跟山料的区别)

和田玉什么料?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

和田玉籽料和山料怎么区分

和田玉的籽料与山料的差别,主要从外观、结构、质感这几方面来进行对比。一般籽料外形看起来比山料圆润,几乎没有什么棱角,山料则有很多棱角,籽料的内部结构也要比山料更紧密些。和田玉籽料的质感普遍比山料更细腻,水润度和密度也比山料高。山料是和田玉最原始的形态,籽料的特点普遍块头较小,表面光滑。–引自网络

要了解和田玉籽料和山料的区别,首先要明确资料和山料的定义。籽料和山料都是和田玉的原材料,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和田玉都已经是人工加工之后的成品,其实在山上开采出来的和田玉并非这样的状态,按照形成过程外观特点等等,和田玉原材料可以分为山料和籽料。

和田玉的山料原封不动地躺在大山之内,没有经过位置变化,和田玉的籽料是山料在地下活动的变化中从山上滚落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经过种种磨难,质量差硬度小的山料被淘汰,硬度大质量好的山料被保存下来,经过河水的冲刷成为籽料,籽料是山料优胜劣汰的产品。

和田玉籽料和山料的最大区别在于,籽料外表有皮色和皮孔,皮孔就如同人的汗毛孔一样,山料没有这种特点。和田玉籽料经过河水的冲刷,表面的光泽度如同鹅卵石一般透亮,和田玉山料表面看起来比较干燥,有棱有角长期裸露在山体表面,有风化的痕迹。

和田玉山料和籽料的区别是什么

和田玉山料和籽料的区别:

1、结构不同:

和田玉山料和籽料的结构不同,和田玉山料即使结构再细密,质地也还是比较松软,没有籽料密度高。籽料的结构极其致密,肉眼几乎不可见内部结构,触手也是十分滋润的。

2、重量不同:

和田玉山料和籽料的重量不同,和田玉山料重量相对较轻,掂在手里感觉并不是多么明显。籽料则由于结构致密的原因,分量极其沉重,掂在手里重量尤为明显。

3、表皮不同:

和田玉山料和籽料的表皮不同,和田玉山料表皮触感并不是很油润,看上去比较粗糙,不像籽料那般柔顺丝滑。籽料表皮薄而细,色泽分布自然,还分布有密密麻麻的细小毛孔。

山料和籽料的区别

出矿环境不同、内部结构不同。

1.籽料的密度要高过山料很多。籽料无论青籽或是白籽,内部结构都是致密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内部结构。山料结构再细,还是能看到松软质地的结构。如果是原石,那么山料看上去发干,原石有棱角,且有风化痕迹,多绺裂。

2.和田玉籽料一般有皮色和皮孔,就算没有皮色,籽料上还是能够找到均匀的毛细孔,这是籽料独有的标志。而山料则没有皮色皮孔。一般情况下,籽料都会拥有或深或浅的皮色,表面还会有明显的小凹坑,这是玉石长时间在水中冲刷、浸泡和磕碰造成的。

3.籽料的水润度是明显高于山料的,如果比较籽料和山料制作的成品,会很容易发现籽料表面质地非常润泽、光滑、细腻。而山料作品,即使经过抛光处理,表面仍会干涩,缺乏光滑的油润感,这一点用手触摸时尤为明显。由于和田玉籽料的密度比山料大,所以同等体积的情况下,籽料相对山料比较重。

【拓展资料】

1.出矿环境不同

顾名思义,“山料”就是指和田玉矿山中出产的玉料。而籽料则是采自河床或者河床泥土中,经过几十万年的侵蚀打磨而得到的玉石。

2.外观的细微区别

籽料,有时又被称为“水籽”,其实就是和田玉原石形成后,滑落到了河流中,经过几十万年的浸泡、冲刷,进而形成了籽料和田玉。所以外表会就像鹅卵石一般圆润,表面具有天然光泽度。

而山料没有经历这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深藏在岩体中,缺乏外力的打磨,所以外形大多平淡无奇,有棱有角,表面也比较干涩,绺裂现象明显。

3.玉石结构的区别

籽料由于有外力的挤压、打磨,所以密度要明显高过山料。籽料的话,无论是青籽还是白籽,内部结构都是致密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内部结构。而山料,无论结构多致密,在强光手电筒下,总是能看到松软的质地结构。

4.皮色、皮孔和沁色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籽料都会拥有或深或浅的皮色,表面还会有明显的小凹坑(也就是俗称的皮孔),这是玉石长时间在水中冲刷、浸泡和磕碰造成的。而山料由于生长环境固定,不存在皮色和皮孔。

同时,由于籽料长年累月泡在水中,水里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会渗入到玉石中,所以会造成局部呈现或黄或红或黑的颜色,也就是“沁色”。而这一点在山料身上,就非常不明显。

5.水润度的区别

籽料的水润度是明显高于山料的,如果比较籽料和山料制作的成品,会很容易发现籽料表面质地非常润泽、光滑、细腻。而山料作品,即使经过抛光处理,表面仍会干涩,缺乏光滑的油润感,这一点用手触摸时尤为明显。

6.重量上的不同

就像前面说的,籽料密度比山料大,差不多体积下的籽料明显比山料要沉重。

该文章由作者:【孟玄朗】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