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黄金条介绍(黄金条是什么做的)

主要品种

一、寿山石Shoushan Stone

(一)概述

寿山石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北郊寿山乡而得名,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用其制作工艺品,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福州地区有新石器时代的寿山石箭镞,福州南朝墓中出土有寿山石石雕工艺品等,这些为研究利用寿山石发展史和艺术风格提供了依据。

(二)主要特征

1.矿物组分

主要为迪开石、叶蜡石、伊利石和绢云母。

2.分类和品种

一般沿用历史的分类法,首先按其产状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和山坑石三大类;然后按产地、坑洞和石质分为100多个品种。

(1)田坑石(Field Stone):指在高山东南面的坑头溪及其下游寿山溪的流域田地里沙石层中零散产出的寿山石。从坑头溪的坑头占到寿山溪的下游结门潭,分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全长8km左右,出产田坑石的土地仅有1km2左右。

根据用现代测试方法研究表明,田坑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迪开石或珍珠陶土。

主要按颜色辅以质地的透明度可把田坑石分为不同的品种:田黄石、田黄冻、白黄石、红田石、黑田石、灰田石、银裹金田黄石和金裹银田石。其中黄色品种最为珍贵,称为“田黄石”,简称“田黄”或“黄田”。其特征为黄色,不透明至半透明,石质均细,见萝卜纹。一般把半透明或接近透明的田黄石称为田黄冻,是田黄中上品。田黄中又可细分黄金黄、橘皮黄、枇杷黄、熟栗黄、桂花黄和桐油地等多种品种。白田是略带黄或蛋青色的白色,萝卜纹明显可见浓如红筋。红田色近于红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红田;另有“煨红田石”,是田黄石经人工煨烩,形成表皮的红色层,肌里则仍保持黄色。黑田细分为黑皮、纯黑和灰黑3种。黑皮是指田黄石表面包裹的黑色皮层。因似癞蛤蟆之皮肤或乌鸦之颈,故又称“乌鸦皮”“蛤蟆皮”。纯黑则通体墨黑。灰田则呈灰黄色。此外,把外裹白色皮、内为黄色者称为“银裹金”,把外裹黄色皮内为白色者,称为“金裹银”。

因田黄石特别珍贵,对其准确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其鉴别方法如下。

首先,田黄石具有细、结、温、润、凝和腻六德,是鉴别田黄石重要标准。其次,要看是否具有田黄石的石形、石皮、萝卜纹、格纹或红筋四大特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用红外光谱或用X射线多晶衍射方法确定其矿物组分是否是由迪开石或珍珠陶土组成,这是鉴别田黄石矿物组成上的标准,也就是说,田黄石的矿物组分必须是迪开石或珍珠陶土,但由迪开石或珍珠陶土组成的图章石却不一定是田黄石。

(2)水坑石(Water Stone):指寿山乡南面的坑头矿脉产出的寿山石,亦称“坑头石”。坑头所产水坑石,多呈半透明,而且石质光泽较强,故石中的许多“冻”,“晶”品种多产于此地。一般按透明度和花纹分为许多品种。把透明如水晶者称为“水晶冻”有白、黄和红3个品种;把微透明,油状者称为“冻油石”;把凝腻如鱼脑者称“鱼脑冻”;把黄灰色、半透明、质似鳝鱼背者称鳝鱼冻;把黑灰色、半透明,质似牛角者称牛角冻;把色蔚蓝、质纯半透明者称“天蓝冻”;把白色较透明,其上有鲜红色点者称桃花冻;把半透明,似玛瑙者称“玛瑙冻”,有红、黄二品种;把有泡状小圆圈者称为“环冻”。

(3)山坑石(Mountain Stone):指分布在寿山、月洋两乡方圆十几公里内山坑中的寿山石。按具体产地、质地、透明度和颜色等划分70多个品种,主要品种如下。产于高山矿各洞的,把白色、晶莹透明者,称“高山晶”;把质地细腻、透明如胶冻者,称为“高山冻”。产于高山旁的,把不透明、黄色者,称为“水黄”;把不透明,白色、有时略带黄或绿色调者,称为水白。产于都城坑的,质地温润、晶莹透明者称为“琪源冻”。产于都城坑山坳土中的把微透明、赭黄色、有白或黄色叶皮者,称“鹿目格”。产于虎岗山的,把有虎皮斑纹者,称“虎岗石”。产于月尾山的,质地细嫩,微透明者称为“月尾石”,有紫、绿两色;把近于透明色如艾叶者,称为“月尾艾绿”。把产于金狮公山,质地粗硬黄或红色者,称“金狮峰”。把产于吊笕山透明度较高、有虎皮斑纹者,称为“虎皮冻”。把产于猴潭山老岭透明有豹皮花纹者,称为豹皮冻。把产于老岭质地坚硬且脆、透明度较差、青翠或赭黄色者,称为“老岭石”。把产在老岭旁质地较纯正、近于透明者,称为“大山通”。把产于老岭山麓质地细嫩、半透明、豆青色者,称为“豆叶青”。把产于旗山溪泥中质地细腻,不透明色黄形如卵者,称“牛黄蛋”。把产于芙蓉山质地纯正、微透明,颜色为红、白或黄者,称为“芙蓉石”。把产于月洋山北质细嫩,色灰或粉黄者,称为“峨眉石”。

根据近年研究成果,一些作者提出了按矿物组分(或矿物组合)分类方案(甘怡绚,寿山石的研究,博士论文,2000;汤德平等,1999)如下。

(1)迪开石型:较纯净的迪开石型(包括高山所有洞口和月尾等)。迪开石为主,混有少量的叶蜡石(马背、杜林、旗降、无头佛、小旗降),混有少量的伊利石(善伯、月尾)。

(2)叶蜡石型:包括较纯净的叶蜡石型(旗山、虎嘴、大山)、叶蜡石为主,混有少量的迪开石型(大山、虎岗)和叶蜡石为主,混有少量绢云母(老岭)。

(3)绢云母型:绢云母为主,混有少量叶蜡石(汶洋)。

(4)伊利石型:较纯净的伊利石(月尾、善伯)。

(三)评价

(1)颜色:最佳者为田黄石的黄色,次为艾绿色,再次为半透明到近于透明的各种颜色的冻石品种。

(2)质地:要求质地均一,原石中无硬度大于刻刀的石英或岩块等砂丁,无疏松或易松散成粉末的斑块或斑点,因硬度太大或太软都不适于刀法。

(3)透明度:不论何种品种,透明度高者俗称“冻石”,一般为上等珍品。田黄石中田黄冻是所有寿山石中最上等的珍品,极难获得。近于透明艾叶绿色的艾绿冻,是仅次于田黄的珍品也极难获得。

(4)块度:一般块度越大越佳,大于10kg者为一等品,能达到图章石的块度就可利用。

对于田黄石的评价要从质地,色泽、石形和重量4个方面考虑,质地的洁净、细腻、温润为上,以莹澈为贵。鉴赏家总结石质有细、洁、润、腻、温和凝六德,能具六德者,称“神品”。色泽以黄金黄为贵,橘皮红为罕,枇杷黄最普遍,桐油地则属下品。白田不多见,黑田多粗劣。银裹金、金裹银稀少为珍品。“乌鸦皮”“蛤蟆皮”为田黄所独有,雕刻者多留其最美处,以辨真伪,凡色泽纯洁者为佳品。浑浊或混杂者逊之。田黄石石形多呈自然块状,能略带方正丰满者难得为上品,扁平露棱角者为下品。田黄石之重量,不及30g者,称“田黄仔”,不能列品。30g以上者方可成材,越重越难得。能达250g者,称“大田黄”,个别也有发现500g以上的“超级田黄石”。但大的田黄石,又往往质地欠纯洁,若能兼备质、色、形、村者,乃稀世奇珍。

(四)产地和产状

寿山石主要分布在寿山、月洋两乡方圆十几公里的区域内,产在火山岩中。

二、青田石Qingtian Stone

(一)概述

青田石因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而得名。具体产地在青田县南郊约十几公里的方山,山口一带,有氏山、图书山、白羊山、凤门山、西山和麻坑山等地,所产图章石统称“青田石”。

青田石早在公元222~589年已被开发利用,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二)主要特征

1.矿物组分及化学成分

青田石的多数品种为叶蜡石,但有些品种主要矿物组成为迪开石、伊利石和绢云母等(朱选民等,200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及SiO2,含有少量K、Mn、Ti、Fe2+和Fe3+等元素。

2.物理性质

青田石质地细嫩,微透明至不透明,多呈油脂光泽,颜色有白、黄、绿、青、灰、褐和黑等色,其中粉绿色调最为普通。

3.品种

青田石有148个品种。精品有似寿山石中的“水晶冻”或“鱼脑冻”;黄色者,有的也近似寿山石中的“田黄”,并有萝卜纹。红色者,有的可与寿山石中“桃花冻”媲美。但在青田石中最珍贵的品种有“封门青”,“灯光绿”和“五彩冻”3种。

(1)封门青(Fengmen-green Stone):因产于青田县封门山而得名。质地细腻、透明度高,而且像竹叶一样翠绿,明润如淡色碧玉。

(2)灯光冻(Lamp light Steatite):又名灯明或灯光绿,产于青田县的图书山。质地似牛角。在灯光照射下完全透明。

(3)五彩冻(Color Steatite):质地细腻,近于透明或半透明,在一块标本上呈现数种颜色,鲜丽多彩,故称“五彩冻”。

(三)产地和产状

青田石主要产于青田县南郊的山口、方山、塘古、季山、岭头、周村、山炮、北山和武池。主要赋存于火山岩中。

三、巴林石Balin Stone

(一)概述

巴林石因产于内蒙古巴林草原而得名,人们发现并利用它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红山文化遗址和墓葬出土发现的古玉石物品中,以巴林石为原料的占有很大的比例(沈宝琳,2001)。但对它正式建矿开采却始于1973年。由于巴林石在经济上和玉文化上的重要性,《巴林石志》、《巴林石考》、《巴林石谱》、《中国巴林石》等有关巴林石的专著先后出版。

(二)主要特征

1.巴林石的分类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巴林石》,将巴林石定义为是以高岭石、迪开石为主的粘土岩;把巴林鸡血石定义为含有辰砂的巴林石。按其颜色、质地和结构分为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和巴林图案石五大类。巴林鸡血石品种一般以“地”的不同颜色来划分,主要品种为(胡福巨,1989)黄冻鸡血石、黑冻鸡血石、羊脂冻鸡血石、刘关张鸡血石、灰冻鸡血石、芙蓉鸡血石和瓷白鸡血石等。

2.矿物组分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张守亮等,2002),巴林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迪开石、辰砂和硬水铝石。

3.类型

(1)巴林鸡血石:凡含有辰砂并有一定聚集的巴林石均归此类。按整体与质地、颜色分为彩霞红、夕阳红、翡翠红、桃花红、白玉红、多彩色、水草红等品种。巴林鸡血以冻地为多。由于其色泽艳丽、质地细腻、产量少,因而非常珍贵。

(2)巴林福田石:凡主体呈黄色(纯黄、橘黄、密蜡黄、水淡黄)且为透明和半透明者均归此类,是以采石工刘福的名字而命名。有密蜡黄、鸡油黄、水淡黄、流沙黄、金橘黄、虎皮黄等品种。

(3)巴林冻石:凡质地细腻、透明或半透明的巴林石归于此类,因其形似皮冻而得名。名贵品种有牛角冻、水晶冻、羊脂冻、芙蓉冻和玫瑰冻、桃花冻、灯光冻、虾青冻等。

(4)巴林彩石:凡巴林石中不透明者归于此类。其特点是不透明和色泽丰富。其品种有朱砂石、金银石、红花石、瓷白石、多彩石、满天星木纹石和黑白石等。

(5)巴林图案石:凡有天然景物图案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巴林石归于此类。巴林石的图案可为天然形成的石表面图案,也可是经切割或打磨显现出的天然图案。颜色多样,形态丰富。其中珍贵品种有水草、松枝等。

(三)产地和产状

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右旗,赋存于火山岩中。

四、昌化石鸡血石Changhua chicken blood stone

(一)概述

昌化鸡血石因产于浙江省临安县昌化境内而得名。据现有文字记载,其开发利用,始于元代,兴于明清,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二)主要特征

1.矿物组分及化学成分

鸡血石中的“血”主要为辰砂和少量黑辰砂。其质地矿物组成过去多认为主要矿物是叶蜡石。经近代测试研究表明,鸡血石质地主要矿物为高岭石、迪开石和明矾石。

质地主要化学成分SiO2为42.31%~48.56%之间Al2O337.03%~39.82%之间,烧失量多数在13.27%~15.34%之间。另外含有少量Fe2O3,TiO2等氧化物。

2.质地

质地多砂,有时常出现尚未完全蚀变的硬质石块,但也偶尔产出质地细嫩者和各种颜色的“冻石”。质地按硬度可分软地(2~3)硬地(3~5)和刚地(大于5)。

3.分类及品种

按颜色、光泽、透明度、质地等方面的差异把昌化石鸡血石分为两类。

(1)普通鸡血石:简称鸡血石,指颜色艳丽、光泽强、质地致密细腻而透明度差的鸡血石材料。其中再按颜色的差异和“鸡血”的形态及分布的特征的不同,还可以划分不同的品种。

(2)鸡血冻石:指质地主要由迪开石、高岭石组成的颜色艳丽、光泽强、质地致密细腻、透明度好、没有或极少有瑕疵的鸡血石。按其颜色的不同,可将此类分为不同的品种。如白冻鸡血石,乌冻鸡血石,黄冻鸡血石,灰冻鸡血石,红冻鸡血石,绿冻鸡血石和彩冻鸡血石。

4.评价

根据鸡血的血质(包括颜色、浓度、血量和血形)、质地(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和硬度)及缺陷(包括杂质和裂纹)等方面进行评定。一般可分为四级。

(1)珍品鸡血石:指血质呈浓鲜红色,血量大于50%~70%,呈团块状;质地是完全的冻地,如牛角冻等;无任何裂纹及杂质。

(2)高档鸡血石:指血质呈鲜红色,血量大于30%~50%,呈团块状、条带状;质地是冻地或软地;偶有裂纹及杂质。

(3)中档鸡血石:指血质呈鲜红色或大红色,血量大于10%~30%,以条带状为主;软地或软地冻地相间;含少量裂纹及杂质。

(4)低档鸡血石:指血质呈大红色或暗红色,血量小于10%,呈云雾状、星点状;杂软地、刚地、硬地;常见裂纹及杂质。

(三)产地和产状

鸡血石最著名的产地为浙江省临安县昌化境内和内蒙古巴林草原。据最近报道(罗励泽等,2002),中国湖北、西安、四川云南和贵州和美国等地也产鸡血石。主要产于火山岩中。

五、阳平石Yangping Stone,宁波石Ningbo Stone,宝花石Baohua Stone

浙江省除著名的青田石和昌化石外,还有阳平石,宁波石和宝花石。阳平石因产浙江省阳平县而得名,质地细嫩,有灰、白、黄、红等色。宁波石因产于浙江宁波市郊而得名,质地细嫩,多有黑色斑点,亦称“大松石”。宝花石产于浙江省天台县,故又称“天台石”。质地细嫩,有红、黄白等品种。

六、东兴石Dungsing stone

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县而得名。颜色有粉白、土红、赭黄等色,质地细腻、微透明,但常夹有“石丁”。

七、京西石Beijing stone

产于北京门头沟区而得名,为块状叶蜡石。颜色灰白,质地细润。除可刻石章外,也用于人造金刚石衬料。

思考题

一、是非判断题

1.我国鸡血石产地只有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草原和浙江省临安县昌化地区。

2.高岭石、迪开石和珍珠陶石3个矿物是一个矿物种的不同多形变体。

二、选择题

1.我国的四大名石是:( )

a.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和昌化石

b.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和东兴石

c.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和东兴石

2.巴林石的主要组成矿物是:( )

a.叶蜡石、高岭石和辰砂

b.迪开石、高岭石和辰砂

c.珍珠陶石、高岭石和辰砂。

三、填空题

1.寿山石按矿物组合可分为:__________型__________型__________型__________型。

2.图章石的质量评价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温铁路通车是哪一年

金温铁路通车时间是1998年6月11日(农历1998年5月17日)。金温铁路,或称新金温铁路、金丽温铁路,是第一条内地香港合资铁路,是一条连接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和温州市的国铁1级快速铁路,为电气化双线客货共线铁路、沪昆高速铁路和杭深铁路的快速连接通道。

金温铁路正线设9座车站,分别为东孝站、金华南站、武义北站、永康南站、缙云西站、丽水站、陈篆站、青田站、温州南站,其中武义北站、永康南站、缙云西站和陈篆站为新建车站,东孝站和陈篆站不办理客货运业务。

金温铁路途经厦河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康千金山森林公园、石门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泽雅风景名胜区(西雁荡森林公园),以及南溪永康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泽雅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小溪青田饮用水源区、黄村水库饮用水源等水源保护区。

求青田石的分类

青田石属叶蜡石类,产于浙江北部青田县,石质结实、细密,刀感软硬适中,适于雕刻。青田石中尤以山口镇的封门清、灯光冻、黄金耀等更为名贵。与寿山石色彩艳丽华贵不同,青田石主调尚清、尚淡,退尽火气,娴静恬淡,回味无穷。青田石种类繁多,有一百余种。名贵品种首推灯光冻,其次为蓝花青田、封门青、竹叶青、芥菜绿、金玉冻、黄金耀,奇石者有龙蛋、封门三彩、夹板冻、紫檀花冻等。灯光冻,又名灯明石。微黄纯净细腻,温润柔和,色泽鲜明,半透明,光照下灿若灯辉,故名。灯光冻质雅易刻,明初已用于刻印,名扬四海,为青田石之极品,“高出寿山诸石之上”,价胜黄金。产山口封门,旦洪和方山白垟。近年时有产出,数量极少,难得大方。封门青,色淡青,如春天萌发的嫩叶,有的偏黄、白。质如灯光冻,微透。缘刻印章,最宜走刀,尽得笔意,为难得之珍品。产山口封门。此石极纯,了无杂质,故曰“清”,以产地加特征为名。 质纯,细腻,不冻、色泽鲜明,是制作印章和精雕品的上等石材。蓝青田,又名封门蓝,宝蓝色,质细腻,有些石内常隐现白色冻点,比重大,硬度小于4.5,宜制印章。罕见价高,产山口。蓝青田如呈点状或片状分布于浅色石料中,则称蓝星青田、蓝带青田。白果:乳白或灰白色,如白果。质细、结实、不透,有柔嫩感,刀感好,是上等印材。塘古黄白冻,质纯洁无暇,黄似田黄,白如封门,黄、白冻石常伴生,色间过渡自然,难得大块。产塘古。黑青田,色为正黑,色泽明亮,质纯而细润,常夹生其他颜色冻石,界线分明,是制印、雕件的优质石料。艺人常巧用俏色,作品别具情趣。产山口、塘古。麦青,青灰、绿灰或黑灰色,质稍粗,近似黑青田,两者极易区别。红木冻,红木色,质细润,光泽好,常夹生青白、淡黄色冻石,甚为珍贵。产季山。蜜蜡黄,色似蜂蜡,深浅不一,质细腻。通体明净、无杂色者为上品。产山口。冰花灯光冻,浅豆青色,半透明状,内多含片状、絮状纹,石质细腻柔和,石性与巴林石相近,纯净无瑕者为珍品。此石呈层状夹生于其他雕刻石中,难得大的块体。产方山白垟,近年发现。绿青田,色为绿和墨绿,质细,晶莹,性脆。石中常隐黄、遏色似云状、梅桩状斑和黄、白色点。产山炮村,俗称山炮绿。露天开采,料多方大。质纯净、色泽鲜明、无杂质斑点者为佳品。金玉冻,颜色多为中黄、淡青两色相间,色间过度自然。质细腻、柔和、少裂,是青田佳石之一。产山口。紫檀冻,习惯称呼,约定俗成,其实不是紫檀冻的冻石。此石的地一般为紫檀色,细腻,不透,受刀。料中夹生淡青或浅黄色囊状、层状冻石。形多方大,是雕刻花卉的理想石材。产山口。同一产地的紫檀花和紫檀冻外观相似,但夹生的浅色石料非冻石,石质一般,两者极易区别。夹板冻,简称夹板。冻石呈层状夹生于普通青田石或熔结凝灰岩中,层次分明,似夹心饼干,故名。冻石和夹板因产地不同,颜色各异。冻石厚度不等,多者数层。夹板越硬,冻石越佳,是青田石雕优质原料。产山口、方山、季山、塘古等地。千层纹,深浅不同的颜色层状相间,色层厚薄不等,界线分明,对比强烈。石质细腻,结实少裂,适于奏刀。产山口。龙蛋,俗称岩卵,酷似蛋,大小不一。紫棕色薄“蛋壳”,裹生着不同颜色的冻石“蛋黄”。外壳有硬有软,软的受刀。冻石以浅黄、淡青色居多,纯净温润,为青田石之珍品。龙蛋产周村,多堆积于高山坡积层或蕴于地表孤岩中。采石者无“气头”可循,从山脚上逐层搜掘,或劈石取“蛋”,十分难得。五彩青田,又名五色青田、五彩冻。此石一般由数色组成,同一颜色又有层次变化,两色间往往有过渡色相隔,绚丽多彩。质地细润,极易受刀,刻成作品视觉主题突出,能 充分表达意境,是青田石珍品之一。产山口。

青田黄金条介绍(黄金条是什么做的)

青田石出自那个省

青田石出自浙江省青田县的山口、方山一带。那里山势崔嵬、溪流清澈、草木葱茏,可在一亿五千万年以前,却是火山喷发频繁的地带。大自然以火山爆发、熔岩奔流的伟力,以及上亿年日月光照、雨露滋润的魔力,孕育了这罕见的天然瑰宝。长期以来,这奇宝深埋地下、鲜为人知,究竟何时被发现,目前已不可考。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四只六朝青田石雕小猪,让我们领略了1500多年前青田石的迷人风采。自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首创以青田石刻印后,到了明代,篆刻家文彭用青田冻石替代金属、牙骨刻印,效果甚佳,从而使青田石之名遍传四方。至此,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天下闻名。

青田石是一种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叫流纹岩质凝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石英、绢云母、硅线石、绿帘石和一水硬铝石等,属“叶腊石”中的优质品种,温润如玉,却有着比玉更丰富的色彩,更奇特的花纹。自然界把几乎所有颜色都印染在青田石里,使其呈现出青、白、黄、红、棕、紫、绿、蓝、黑等绚丽色彩;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川、花草、云霞、禽兽、鱼虫等奇妙的花纹。青田石的品类多达百种,其中最名贵、最上品的,是呈半透明状、色青微黄、晶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的“灯光冻”。它与福建寿山的田黄石、昌化的鸡血石并称“印石三宝”,价逾黄金。纯净、温润、脆软,黄色艳丽的“黄金耀”也与“灯光冻”齐名;此外,还有呈微透明淡青色、质地细腻、最能表达刀意笔韵的“封门青”;明润纯净、色如芳兰、适于奏刀的“兰花青田”(又名兰花冻);温润明净、细腻光洁、青、黄两色的“金玉冻”;色彩鲜艳、石质纯洁、近似福建寿山田黄、较为罕见的“塘古黄冻”;外裹棕色硬岩,内藏青、黄冻石,俗称岩卵的名贵“龙蛋”;料稀名贵,常夹生青白条冻的“红木冻”;以黑青色为主,上有酱油冻,两色之间常有薄层封门青的“封门三彩”等等。这些奇妙的青田石,正如著名篆刻家韩天衡所说,“亦苍亦翠,间赭间黛,或赤或紫,百面千态,和面不犯,同中有异,具雍容娴静之姿,无取宠献媚之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除了色彩美、花纹奇、质地佳之外,青田石还脆硬度适宜,易镌、易雕、易刻、易锯、易锉、易凿,以其特有的脆爽成为历代篆刻家和文人雅士的首选,因此也有了“书香门第”的雅称。一块好的青田石,具有软、细、透、老、纯、巧、坚的特色。软是指石质细腻均匀,透是晶莹剔透,老是质地不偏嫩或太老,纯是指色泽纯净、无杂色,巧是色彩丰富、布局巧妙,坚则是指质地致密、无裂纹。用这样的青田石进行雕刻,就如同书画家在宣纸上进行创作一样得心应手,最能表达刀意笔韵。用青田石刻的印章印色鲜艳、常年不变,且石材名贵、技艺精湛,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如清乾隆皇帝八十岁万寿节时,大臣所敬献的一套由青田灯光冻、封门青篆刻的《宝典富书》印章,共六十枚,石质明净,造型多变,篆文苍劲挺拔,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这套印章至今仍珍藏在故宫博物馆内。

除了刻印外,青田石也常常用于雕刻艺术品。雕刻家们利用这些俏色奇石的天然色彩、质地、纹理、形态,因材施艺,因色取巧,精心设计,幻化出火红壮实的高梁、黄色艳丽的秋菊、玉洁冰清的孩童、垂天飞流的白色瀑布、振翅吟唱的黑色知了……将一块块色彩斑斓绚丽的青田石,变成一件件精美绝伦、具有永恒生命的艺术品。在这些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中,张仕宽的《葡萄山》是一朵光彩照人的奇葩,堪称青田石雕的代表作品。张仕宽(1895-1960),浙江青田县人,以雕“葡萄山”见长,是青田石雕“葡萄山”的先驱和巨擘。他创作的《葡萄山》以多层次镂雕与巧用冻石俏色著称。浙江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取材于典型的青田夹板冻石。作者用写实的手法,以石布局,依形造势,因色取意,将深褐色石料雕刻成嶙峋奇崖;又巧妙地利用冻石的特点,突出串串葡萄晶莹欲滴的诱人形象;卷舒的葡萄叶用“暗刀明脉”的刀法,准确地表现出叶子的不同形态和质感;在枝繁叶茂的葡萄丛中,穿插了跳跃戏食的小松鼠。这些活泼的小精灵赋予“葡萄山”无限的情趣。整件作品布局新颖,气势不凡,镂雕玲珑剔透,精工细致,别具一格。

“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喻之美人,如浣纱西施;喻之丹青,若水墨雅典秀妍;喻之香茗,如雨前狮峰,青碧欲滴,芬芳扑面”,青田石以其坚而爽脆、耐刀耐火、永不褪色的特性及独特的魅力,广获世人赞誉。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先生曾有诗称曰:“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竞相宜。”著名画家潘洁兹也留下了“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的赞句。然而,随着近年来的大量开采,青田石这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物日趋稀少,能够一睹这“石中君子”风范的机会自然也就日渐难得了。

该文章由作者:【南邻锦里】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