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是什么意思
【词目】如意
【拼音】 rú yì
【基本解释】
1、满意
2、就像期望中的一样
3、“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
如意的起源
据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 “ 不求人 ”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意示意图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
“如意”于印度梵语中称“阿娜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银质鎏金,首为云头,柄为直柄。
如意的意思
意思:符合心意。
读音:如意 [rú yì]。
引证:
《红楼梦》第四回:“谁料天下竟有不如意事,第二日,他偏又卖与了 薛 家!”
巴金 《灭亡》第六章:“她底唯一的心思就是使女儿事事如意。”
释义:器物名。梵语“阿那律”的意译。
用法示例:
1. 要过年了,爸爸在大门口贴上代表吉祥如意的春联。
2. 小玲的姐姐找到了如意郎君。
3. 祝大家新年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近义词:
一、舒畅 [shū chàng]
释义:舒服畅快。
引证: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湖面宽了,游人划船才觉得舒畅,望出去心里也开朗。”
二、适意 [shì yì]
释义:舒适
引证: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
三、舒适 [shū shì]
释义:舒服安逸。
引证:巴金 《<神·鬼·人>·神》:“在这里我过得很舒适。”
如意代表什么意思
如意,汉语词语,拼音是rú yì,指符合心意。
出处与详解:
1、符合心意。
①《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
②宋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故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
③《红楼梦》第四回:“谁料天下竟有不如意事,第二日,他偏又卖与了 薛 家!”
④ 巴金《灭亡》第六章:“她底唯一的心思就是使女儿事事如意。”
⑤《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恨地者,恨他树木生得不凑趣;若是凑趣,生得齐整如意,树本就好做屋柱,枝条大者,就好做梁,细者就好做椽,却不省了匠人工作。”
2、器物名。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古之爪杖。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或作指划和防身用。又,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崇 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②《南史·韦叡传》:“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
③唐 张祜《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按,近代的如意,长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
该文章由作者:【包不同】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