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在哪里(新疆赤峰在哪里)

赤峰在中国哪里

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东南与通辽市和辽宁省朝阳市毗邻,西南与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连。“

赤峰在哪里(新疆赤峰在哪里)

赤峰在哪里?

行政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上位于北京的东北方~离北京很近的~

具体看图~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有什么想知道的我会继续回答~

希望能帮到你~

赤峰在哪里

内蒙古赤峰市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接壤处。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三区、七旗、二县,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城市,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也是公认的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是闻名中外的红山文化中心。赤峰地处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腹地,是内蒙古东部中心城市也是内蒙古第四大城市。

赤峰是什么地方的 啊

赤峰,位于内蒙古偏南方向,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种类齐全,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察民风的理想之地。赤峰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现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址6,8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赤峰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在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草原、沙漠、湖泊、温泉、森林、山峰、冰臼、溶洞等等为最,它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著名的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巴林草原夏季绿草如茵,畜群如织;其甘、布日敦、勃隆克山沙漠绵延,如莽莽姣龙;2.4万公顷的高原湖泊达里湖以盛产瓦氏雅罗鱼著称;克旗、宁城、敖汉热泉水温高,疗效好,适宜疗养度假;黄岗梁、白音敖包、罕山、乌兰坝、大黑山林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好去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群、冰石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形态各异,保存完好,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喀喇沁石灰岩溶洞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发现的溶洞,开发前景广阔。

赤峰市的社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蒙古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民族服饰,特色鲜明的婚礼习俗,草原那达慕、祭敖包等活动充分展示出蒙古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集通铁路经棚热水段,以其险峻多盘旋的地势成为蒸汽机车摄影爱好者的最佳拍摄地;巴林石、仿辽瓷器、地方土特产品、绿色饮品等旅游商品、纪念品,极富赤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已开发的克旗热水–黄岗梁旅游假区、达里湖度假村、宁城热水–黑里河旅游区、翁旗其甘、布日敦、勃隆克沙漠综合旅游区、喀喇沁亲王府、马鞍山、敖汉响水及有江南水乡的小河沿旅游点都已初具规模,辽文化、红山文化考古旅游线日趋完善。

历史沿革:赤峰市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赤峰地区就有人类生存。新时期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山文化”,是“天下第一龙”–玉龙的故乡,是辽朝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据历史记载,赤峰地区曾是商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时期分别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时,契丹族建立了强大的辽王朝,设上京临湟府、中京大定府。金时属北京路。元时属中书省和辽阳行省大宁路、全宁路、应昌路、上都路。明时,初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后属兀良哈三卫。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南部一部分属卓索图盟。民国前期属热河特别区;日伪时期南部属伪热河省,北部属伪兴安西省。

抗日战争胜利后,赤峰境内分别建立了热中、热北、热辽、乌丹4个专署,隶属热河省。1949年5月,将克什克腾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划归为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12月热河省撤消,又将赤峰县、宁城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划归为内蒙古自治区,与北部五个旗县合并为昭乌达盟。

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盟建市,现实行市管县体制。赤峰市市花是玫瑰、大丽花,油松为市树,百灵鸟为市鸟,《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为赤峰市市歌。

经济发展与消费:2002年,全市国民经济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l亿元,增长13.9%;第二产业增加值68.1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完成15.2亿元,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7亿元,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亿元,增长2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9亿元,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5017.6万美元,增长56.3%。粮食产量达54亿斤,牲畜存栏871.5万头只。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工业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进展良好。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5.41亿元,财政收入14.2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8.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47元。同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气候:处于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内蒙第一大人口城市赤峰,古代都属于哪里?

赤峰市是内蒙古第一大人口城市,位于蒙冀辽三省交汇处。它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西拉木伦河南北与老哈河流域广大地区,是内蒙古高原、冀北丘陵和辽宁平原的截接复合部位,呈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征。这么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着其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众所周知,古代的游牧民族和中原之间纷争不断。赤峰市辖区内既有广袤的草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很显然这里是古代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处。很显然,两种文明的交汇地必然是争端的前沿阵地。那么,数千年过去了,赤峰,它都经历了什么?

原始社会时期

两万多年前,我国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原始经济在各地都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而赤峰遗址发现的细石器文化告诉我们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而之后出土的陶件、玉器也证明了大约5000多前这里进入了新的文明时代,后来专家称之为红山文化。

商周时期

商朝和西周时期,中原将西北的部落叫做鬼方。而到了春秋时期,东北亚草原也开始逐渐分裂,被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位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而赤峰在当时就属于东胡部落。

到了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后,早年在东胡做人质的燕将秦开凭借着对东胡的了解,北却东胡千里。东胡被迫迁往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而燕国则修筑长城,以防其侵袭。这时的赤峰,被燕长城一分为二,南面的一小部分属于燕国,其余的仍属于东胡。

秦汉时期

秦朝时期,蒙恬率领秦军北却匈奴,收复河套之地,连接并修缮原来的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从秦朝的地图上,可以发现位于原燕国地区的长城往北推进了一些,原来属于东胡的赤峰市区(今)首次纳入秦朝右北平郡。

秦朝末期,冒顿单于弑父即位,击败前来挑衅的东胡,东胡王被杀,东胡灭亡。留下来的东胡遗民分裂为两个部落,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因此,赤峰的南部仍属于中原,而北部易主为乌桓。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却匈奴数千里,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没有将原乌桓之地占领。因此,鲜卑趁机南下,占有了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此时的赤峰,南部属于中原,北部易主为鲜卑。

但是,汉朝并没有注意到彼时弱小的鲜卑,直到公元45年,鲜卑跟随大哥匈奴侵犯汉朝边境,中原才知道它的存在。之后,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并联合其它草原部落攻打北匈奴。当北匈奴被汉朝和南匈奴联手打击而被迫迁往中亚时,鲜卑趁机占据了蒙古草原,并吞并匈奴旧部,开始强盛起来。东汉桓帝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鲜卑达到鼎盛,而中原的辽西郡、渔阳郡、上谷郡的小部分以及右北平郡的大部分地区被鲜卑占领。此时,赤峰全境皆落入鲜卑之手。

东晋十六国

从三国到西晋期间,赤峰再无易主。然而,进入东晋时期,中国再次进入了大分裂时期,政权的更迭使得赤峰几度易主。

公元前352年,鲜卑慕容儁建立前燕国,赤峰的南部属于前燕,而北部属于库莫奚。公元前370年,前秦灭前燕,赤峰南部被划入前秦。公元前384年,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赤峰南部再度回到鲜卑慕容家。之后被北魏拓跋珪击败,迁都龙城。北面的库莫奚趁着后燕内乱之机,将赤峰南部收入囊中。

隋唐宋时期

直到隋朝,赤峰的东北部被同为鲜卑族的契丹占领。等到大唐推翻隋朝,统一天下,唐朝在原来奚和契丹之处设置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赤峰终于进入唐朝的版图。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原内乱再起。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916年建国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攻占汴京(今开封),改国号“大辽”。1007年,迁都中京大定府(今赤峰市宁城县)。这时的赤峰成为辽国的首都。

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金国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赤峰属于北京路。

元明清时期

元朝时期,赤峰被中书省和辽阳行省一分为二,分属中书省的上都路、全宁路和辽阳行省的大宁路、应昌路。

明朝时期,前期属大宁都司,后期属奴儿干都司所辖的兀良哈三卫。蒙古族的兀良哈三卫为了夺取大宁,投靠了鞑靼。从15世纪20年代就开始与大明做不懈的斗争,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展开攻势,向南推进。到15世纪中期,他们终于来到明朝长城边外驻牧。此时,赤峰再次落入蒙古鞑靼手中。

清朝时期,大部分属于昭乌达盟,部分属于卓索图盟。民国前期,全境先后属于热河特别区和热河省。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全称昭乌达盟。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市。

结语

古老的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见证了赤峰的历史,从2万多年前的远古人类使用细石器抓捕猎物,到5000多年前炼制陶器、玉器,赤峰地区的红山文化和中原文化几乎可以并驾齐驱。

4000多年前,中原的家天下私有制代替了原有的部落禅让制,中原开始进入了内斗模式。居住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再也无法袖手旁观,他们趁着中原内乱,不停地侵袭中原北疆,掠夺财产。而赤峰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跳板。

于是,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拉锯战,使得赤峰的归属地在不停地变化。然而,纵观全局,可以看到东胡民族始终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包括后来的鲜卑、契丹、蒙古等。

而这一切直到努尔哈赤的出现才发生改变,女真族战胜了东胡民族。再后来,新中国成立,随着人口的流动,赤峰市的民族开始呈现多样化,据统计,现有蒙、汉、回、满等30多个民族。

内蒙赤峰在哪里

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平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河谷平川:既有浩瀚的沙地,又有广袤无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整体地貌属山地丘陵区,中低山和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3.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西部最高海拔2 067米,东部海拔不足300米。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 1°1 7’—45°24’东经11 6°2 1’~1 20°58’之间。

该文章由作者:【运动时尚】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