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金星是也叫翡翠吗(印度 金星)

哪位高人知道关于玉石的种类?指点一二

由于玉的种类繁杂,在矿物学、历史学及考古学上各有不同的分类,以及中国对「石之美者」的理解,除矿物学外玉的分类不仅繁杂而模糊,其种类也随之不胜枚举。

为解决这种分类混乱的情况,社会上曾提出过各种具体的分类方式,如将「玉」定义为矿物学的解释,而将「玉石」作为包容蛇纹石、岫岩玉、蓝田玉等其他传统上被认为是玉的矿物归类於此。或者将软玉划分出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软玉依然是透闪石、阳起石等物质为主的矿物,而广义上的软玉则是文化传统上所有被认为是玉的矿物集合。也有将软玉只定义为新疆的和田玉,其它皆为「传统玉材」,不一而足。

但准确而具有代表意义的分类除矿物学外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共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是将「玉」作为「玉石」的简称,而「玉」的分类以矿物学定义为准。

因此,最广义上的「玉」包括:

·硬玉(翡翠)

·软玉(阳起石、透闪石)

·软玉(文化分类)

·岫岩玉

·蓝田玉

·青海玉

·俄罗斯玉

·新疆碧玉(天山碧玉)

·和田玉

·青白玉、羊脂玉

·依照颜色划分也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的分类方式。

·独山玉(南阳玉)

·酒泉玉

·汉白玉(大理石)

·灵壁玉

·猫眼石

·绿松石

·青金石

·珊瑚

·玛瑙

·其他宝石

硬玉

硬玉也称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矽酸铝钠(NaA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矽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於高温低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翡翠的颜色因含有的铬元素质量分数不同而显白或绿色。一般以白色泛绿种类最为常见,以翠绿色为贵。因而在硬玉传入中国后,被冠以「翡翠」(翡为红色羽毛,翠为绿色羽毛)之名。翡翠的流行史没有软玉长,其出产地也主要集中於缅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出产国)、日本新潟县以及北陆沿海。危地马拉、美国、俄罗斯也有少量出产。

翡翠的价值通过颜色(所谓「正、阳、浓、和」)、透明度(「水头」)质地和重量来评判。翡翠制品的价格一般不受年代久远的影响,这一点与软玉有所不同。

翡翠的原料依照出产方式分为「老坑」和「新坑」等等说法,其中人们将长期受自然界雪水浸泡的翡翠原石称为「老坑翡翠」,这样的翡翠外观一般是偏绿色,据称有水亮斑的光泽。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强酸浸泡或者镭射蚀刻来填充一些颜色,使品种较差的翡翠在外观上变得与高档翡翠类似,现在翡翠在市场上通常以字母A、B、C为标识分辨翡翠制品的质地。其中A货翡翠意为未经过化学处理,颜色、结果自然的天然翡翠。而其他类别的翡翠则或多或少有人工添加的成分。

软玉

角闪石、阳起石类软玉,英文中也称Nephrite,苏联化学家曾将软玉命名为「中国玉」。软玉(文化分类)的大部分在国际通用标准上并不被认为是玉,而是其他的矿物。但在少数国家(如中国),它们依然被当作玉的一个类别而交易。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软玉透闪石、阳起石类标准而言,纯度和质地较高的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此外,社会上也流行所谓「中国四大名玉」(和田玉、绿松石、岫岩玉、独山玉),而其中真正属於矿物学上软玉的只有和田玉和透闪石质的岫岩玉。

软玉的化学成分是钙镁矽酸盐(Ca2Mg5(OH)2(Si4O11)2),单斜晶系。颜色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的成份决定。透闪石主要是白、灰二色,阳起石颜色则根据其含铁量与铁元素的氧化程度而在深绿—红棕—黑色的范围内波动。依照软玉石质的颜色,也有数个亚种:纯白色具有油脂光泽的羊脂玉;泛白色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以及较为稀少的糖玉等。

产於新疆的和田玉是纯度较高的一类软玉。一般具有玻璃—油脂光泽,矿物比重在2.80-3.10之间。莫氏硬度在6-6.5之间,颜色因含有的矿物成分不同而呈现纯白—雾状黑等各种颜色,也因此没有固定的解理态。和田玉具有玉石中最犟的韧性而不易破损。

独山玉

「独山玉」是主要产自中国河南省南阳县北独山的矿物,属黝帘石化斜长岩,其中斜长石、黝帘石为主要矿物成分。苏联地质学家E.Я.基也夫林科曾把独山玉归於翡翠类的玉石矿床。但如今依照软玉的定义它的成分并不属於玉石。但中国传统工艺仍视其为玉雕材料之一。

蓝田玉

产于中国陕西省蓝田县。

【玉的使用】

软玉的摩氏硬度并不高,因而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使用玉为材质的工具。中国将在辽东半岛对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年)的遗址考古发现中发现岫岩玉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玉器予以认定。新西兰的土著人也曾在他们的文化遗迹中发现了众多遗迹,考古证实在新西兰玉石也曾流行了数个世纪。在日本,玉器也被作为祭祀用的器皿材质之一,尤其是勾玉。在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神器中也有玉石的出现。

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玉器大多不是当前国际公认的阳起石一类软玉,而是蛇纹石种,亦即文化观念上的玉石。因而这一时期出土的玉器材质往往种类繁多,岫岩玉、独山玉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玉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玉石的雕刻工艺日趋进步。前16世纪中国商代开始将玉器作为奴隶主贵族的财富象徵。并且玉器也开始分担政治器皿的职能,帝王在分封贵族、授予大臣财富时往往不乏玉器的存在。在河南殷墟,1976年妇好(商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囊括了岫岩玉、和田玉(这说明在当时中国中原地区已经和新疆有了经贸联系)等材质制成的玉龙、玉桂、玉璧、玉琮、玉盘等装饰、配件、礼器;在商代的考古中也发现了「跪坐人」等反映社会风气的配饰。说明玉器在商代形成了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的一个系统,其样式也有新石器时代的片状物检发展为简单的配饰、雕件,说明了当时主要的工具青铜器加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儒家思想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不断加深,其学说中关於玉的政治理解也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共识。玉器系统也在这一时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六器」职能分工各有不同的体系。「六器」出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作为天子进行对天地四极进行祭祀,祈祷国家安定,社稷平安的礼器。而「六瑞」也是出自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持镇圭,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谷璧,男持蒲璧」,以圭、璧两种玉器,通过官制的高低缓分出六器,说明当时的中央集权已经大体形成。不过也有学者指《周礼》成书於战国时期,其著作难免会有儒家的思想文化掺杂其中。

天子在祭祀天地、时,要用玉册来刻下铭文;百官封爵以玉器为印信;转达君令使用玉符、君子以玉为德行操守的标准;民间诗歌中经常以玉作为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徵。如《诗经·国风·周南》提到的一段诗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其中的「琼琚」「琼瑶」「琼玖」均是当时对「玉」的美称,此外「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大雅·抑》)「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诗经·国风·卫风》)此外很多成语也与玉有关,如「玉壶冰心」、「玉石俱焚」等,在这些成语中无分褒贬,「玉」的意义一般均为褒义字。

中国在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逐步接受各种派系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玉在文化中的作用。因而玉的文化意义也在不断上升,诗歌中、宫殿内、祭台上都有玉器的存在。其中关於「和氏璧」的典故在这一时期出现,通过《史记》、《战国策》等史书不断延伸,成为极富文化意义的象徵。玉的文化意韵还是逐渐成形。

汉朝后玉器的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可以使用玉器的阶层,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白衣不一而足。玉器也开始逐渐向随身装饰和摆放雕件两个方向发展。六朝后的玉器开始向写实的手法上发展,作品大多以人和典故为主题。宋以后,玉成为世俗化的装饰。

玉器曾作为丝绸之路上西域地区的特产之一,於阗(今中国新疆和田县)以出产色泽洁白的软玉而著称,在伊朗、阿富汗、印度都有出土记录。和田玉中色泽洁白,有脂肪光泽的玉被称为「羊脂白玉」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此外,新疆准噶尔盆地与青海也盛产玉石。

明清以后玉石的雕刻日渐以装饰为准,其中不乏乾隆时期著名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以及其他玉材加工后的名品。这一时期硬玉翡翠也开始受到社会的欢迎,慈禧太后的墓室中就曾被发现有大量制作极为精良的翡翠玉雕出土,但后来因被盗墓而不知下落。

【名贵的硬玉——翡翠】

硬玉属辉石类,主要成分是硅酸钠铝,我国俗称“翡翠”。其硬度为7度,稍高于软玉,比重为3.33,也略重于软玉。

翡翠的主要产地是缅甸,那里有市场上最大的翡翠珠宝市场。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翡翠绝大部分都是从那儿进口的。此外,我国云南省西部和缅甸毗连的地方,也有出产,但产量很少。从颜色上看,翡翠全白色,晶体粒都很大,质优的则多为特有翠色,再者是常见的花绿或红色、藕粉色,由于翡翠极为稀有名贵,品评其真假优劣便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问。

【温润的软玉——新疆和田玉】

软玉属角闪石类,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锰。它的硬度为6—6.5度,比硬玉稍低,比重为2.96—3.17,也比硬玉稍轻。

新疆和阗玉——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以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和田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和阗玉的分布

和阗玉被称为世界软玉之首。和阗玉是以产地和阗命名的,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今天的新疆和田县是古代于田国的中心,自汉到明代,通常称为于阗,是世界闻名的玉都。

阗玉的特点

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阗玉有明确的科学涵义,它是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石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面而形成的软玉矿,包括了以白玉为代表的多品种软玉系列。人从此涵义可看到和阗玉的特点

(1)它属软玉,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

(2)软玉矿床属于接触交代成因类型。

(3)地区分嘏以昆仑已为典型代表。这些特点与世界上软玉矿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

和阗玉的分类

(1)山料。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宝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大小不一,呈凌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不如子玉。有不同玉石品种的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

(2)山流水。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玉艺人命名,即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

(3)子玉。子玉又名子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陆地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子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子玉有各种颜色,白玉子玉叫白玉子,青白玉子玉叫青白玉子,青玉子玉叫青玉子。

【颜色分类】

和阗玉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四类,其它颜色的和阗玉也归入此四类中。

(1)白玉。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全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人季花白、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

白玉是和阗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世界各地软玉中白玉极有罕见。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光白子”,质量特别好。有的白玉子经氧化表面带有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刺色叫“现皮子”,都是和阗玉名贵品种。

(2)羊脂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脂”,特别滋润光润,给人以一和刚中见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以新疆此种为佳,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3)青白玉。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阗玉中较为常见。

(4)黄玉。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制的黄玉三羊尊,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

(5)青玉。青玉由淡至高无上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蚺子青、鼻涕青、蟹壳青、叶青等等。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阗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近年,见有一种翠青玉,呈淡绿色,色嫩,质细腻,是较好的品种。

(6)墨玉。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髻、美人髻等,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浅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墨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

(7)璞。璞,古人是指蕴藏有玉之石。玉的外皮,按其成分和产状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色皮:指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为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阗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至,所以它是次生的。

糖皮:指和阗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把有糖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白玉或青玉。

石皮:指和阗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

【其它传统玉石】

广义的“玉”除了硬玉翡翠和软玉新疆和田玉以外,还包括其它传统玉石,它们主要有:南阳玉、蓝田玉、岫岩玉、酒泉玉、玛瑙、琥珀、水晶、珊瑚、松耳石、孔雀石、青金石等。

1、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市北8公里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它是以硅酸钙铝为主的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南阳玉的硬度为6.0—6.5,比重为3.29,硬度几乎与翡翠媲美,故国外有地质学家称其为“南阳翡翠”。南阳玉的质量,主要依颜色、透明度来决定,最好的是脂白和绿色的微透明体。脂白似玉,绿色似翡翠,但均绿色者很少。

2、蓝田玉:产于西安蓝田,为一种变质岩,其中白色和灰色部分为大理石,绿色带为“菜玉”,性质和岫岩玉相似,玉石不很美观,质量较差。其硬度为4左右,易加工。玉坑的地点就在著名的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点公王岭后面的玉川山。

3、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于辽宁岫岩县而得名。其主要矿物是蛇纹石,硬度2.5—5.5,比重2.5—2.8,质地细腻而均匀,水头较足,但性软,就质料而言,和田玉最佳,南阳玉次之,岫岩玉又次之。岫岩玉现开采数量最多,其颜色和软玉一样,也有白、青、黄、淡黄、粉红、浅绿、翠绿等区别,加上玉质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故市场上常常以此冒充软玉(和田玉)出售。

4、酒泉玉:产于甘肃酒泉附近山中,因山称祁连山,故也称祁连玉。玉色暗绿,有较多的黑色斑点,地质学鉴定其矿物是蛇纹石,与岫岩玉相同,但玉色极易与岫岩玉相区别。

5、玛瑙:古代称“琼玉”或“赤玉”。其矿物主要是隐晶质石英(玉髓),硬度6.5—7,比重2.65。颜色为白、灰、褐、红、蓝、绿等或相杂出现。

到此,我想大部分人都看明白了,“玉”当中,当然以悲翠为最好,但好货主要分布在缅典,中国很少,而且质量较次;其次则为和田玉,不论硬度、温润度及历史知名度,均列第一,为世界软玉之首,如和田玉入选国石,则当之无愧!

中国传统的说法:玉是通人性的,同时玉也能养人,所以有“通灵宝玉”之说。如果一块玉在一个人身上戴久了,它会浸入人的血魄,玉会越来越润,同时玉能会保佑人少生病,甚至免受突来之灾。

如果你穿金戴银,只能说明你有钱,但难免让人觉得俗气(当然了,对个人而言有特殊意义的金银饰除外),如果你佩有一块上等玉石,则说话你有品味,有人情味。古代就用“佩玉者”做为高洁之士的代名词。

而且,一块玉石常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特别是和田玉的子料(山流水),是这个世界上是唯一的,是天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是万年风吹雨刷的结果,不可能有同样的另一块存在。

所以,在人们追个性、人性、品位和文化内涵的今天,劝您摒弃那千篇一律的金饰和价格昂贵的钻石,佩一块脂白滋润的和田美玉罢。

【字典】玉 yù

[释义]①一种质地坚硬、细而有光泽的石头,是工艺美术雕刻的材料:玉器;白玉;玉佩;抛砖引玉。

②比喻纯洁、美丽、高贵:亭亭玉立;冰清玉洁。

③敬词,称对方的东西:玉体;玉照。

④姓。

[玉帛]#yùbó ①玉器和丝织品。②泛指财物。

[玉石俱焚] #yù shí jù fén美玉和石头都被烧毁,比喻好的和坏的同归于尽。

〖例句〗我国古代有好多勇将,被敌军逼得无路可走时仍不投降,奋勇杀敌,玉石俱焚。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玉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玉米]也叫“玉蜀黍”,“棒子”,“包谷”或“珍珠米”等。一年生草本,茎高而粗,叶大而长。它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花柱可供药用。子实供吃、酿酒、制淀粉等用。秆、叶、穗可作饲料用。

软玉:亦称角闪石,硬度为摩氏6-6.5,比重为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软玉的产地,以中国的和阗地区最为有名。软玉的色泽较接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细腻温润。其次软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黄等色。

硬玉:俗称翡翠,它属辉石类,主要成分是硅酸纳铝,硬度为摩氏6.75-7,比重3.2–3.3。它多产于缅甸,中国云南也有出产。硬玉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光泽。翠绿色、淡紫色、苹果绿、雪花白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黄玉:它是一种黄色的玉石,细分为栗子黄.蛋黄.秋葵黄.它是玉材中较少见的名贵品种.它的色泽纯正极为难得。

碧玉:它为深绿色的玉石,多数闪黄,闪灰或带有小黑点。

青白玉:颜色发绿发青,白中略带青色称为粉皮青。它的色泽由浅到深,是玉材中较为复杂不一,数量品种最大。

白玉:白色玉石,洁白无瑕,光泽象羊的油脂一样,白而滋润。

和阗玉:因产于新疆的和阗而得名。属角闪石类,摩氏硬度6-6.5之间,比重2.9-3.1。它分山玉和籽玉两种。结构以纤维状为主要特征,表面经琢磨后呈现不等的光泽。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黄玉、碧玉、墨玉、青玉等色。和阗玉是我国古玉的重要产地,是世界上最好的玉料。

翡翠:是辉石类硬玉的矿物的珠宝名称。产于缅甸靠近中国的边境地区,翡翠化学成分为硅酸铝钠,硬度为摩氏6.75-7比重3.4,有玻璃光泽。颜色有:绿、黄、红、紫、白、兰等色。一般红的称为翡,绿的称为翠,通称翡翠。一般的翡翠是不透明的,但有的质量好的也接近透明体。

玛瑙:它的矿物名称叫玉髓,是隐晶质石英的矿物,成分为二氧化硅、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有玻璃光泽。硬度为摩氏6.5-7比重2.65。其颜色有:红、黄、蓝、绿、白色等。

青金石:它的化学成分是钠、铝、属方钠石类。“青”是指其艳蓝色而言。“金”指玉石中含有黄铁矿而产生的金星。颜色呈独特的蓝色、深蓝及淡蓝色。其原材料为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硬度为摩氏5-6,比重2.7。它的性脆,受重易碎裂。

碧玺:它为矿产品,原石为六角形透明柱体晶石,晶体呈短柱、长柱或针柱状,断面呈球面三角形,柱体两端常见不同的锥面。碧玺的化学成分为硅酸根的盐类。体积大的不多,硬度为摩氏6.5-7,比重2.9-3.1。它的颜色以粉红色为多,性脆、耐酸碱,玻璃光泽,为透明或不透明体,有电性。碧玺它是电气石宝石的工艺名称。其优质的可作宝石,次的常作玉雕材料。颜色有桃红、浅绿、粉红、浅黄等。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并有棱柱状几何形状的石英晶体。它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硬度为摩氏7。比重2.5-2.65。有玻璃光泽不易脆,耐酸碱是人门喜爱的宝石之一。

岫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它的主要成分是蛇纹石,硬度较低,为摩氏3-4。它的性软,呈现颜色有淡黄、淡水绿、苹果绿等色,它是不透明或半透明体。岫岩玉产量较大,为现今使用数量最多的玉材。

蓝田玉:产于陕西省蓝田,蓝田玉的主要成份是一种蛇纹石化透辉石,不透明,色有翠绿、黄绿、青蓝、黑绿等。硬度为摩氏4.5左右。

南阳玉:它又称独山玉,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成份以硅酸钙铝为主,它是一种包括有数种矿物岩石,比重3.29硬度达摩氏6-6.5。多数是不透明或半透明,呈玻璃光泽。

绿松石:现今工艺名称“松石”。它是一种不透明的矿物,成份为铜,铝的碱性磷酸盐。因铜参与松石的组成,使松石变成天蓝色和绿色。它具有柔和土状至蜡状光泽。硬度为摩氏6。比重2.6-2.8。

传世玉:一般来讲,经过三代 以上遗传的玉器,既可称为传世玉。

出土玉:由地下出土的玉器,包括古墓葬、古遗址、领海内出土的玉器等均可称为出土玉。

做旧:通常用在仿古玉器上,目的是使玉器表面呈现旧的表象,使其表面更象,更接近所仿的那个时代。作旧手法有多种多样,大致有化学药剂浸蚀法、火烧、水煮加热法、深埋地下土浸法等等。

土咬黄土:用猪血和黄土成泥盛于大缸中,然后将玉器埋于其内,日久则玉上既有土咬黄土锈血沁等痕迹。

造黄土锈:将玉器满涂以胶水,然后埋入黄土泥中,其埋藏的时间越久则所生的黄土锈也越相似。

造血沁:玉器表面红色斑痕,术语称斑,俗语称血沁或尸沁,造血沁是伪造旧玉的常用办法,手法多样。主要有:第一种,将玉石按旧式仿造成功后,置于火上烧成赤色,趁热放入活猫犬腹中,埋于地下,一年后掘出。第二种,将玉石按旧式仿造成功后,置于火中烧热,趁热涂抹血竭,多次反复直至血沁入为止。第三种,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数两与玉器同置罐中,注入煮沸,连续数日,颜色可沁入玉石;再用错草抹去玉石表面浮光,然后上川白蜡,每日在手中把玩,既可与旧玉仿佛。第四种,备血竭,密陀僧各一两,加齿砂数分研为细末,同置于罐内,注满脂油;另将玉器放在杏干水内煮沸数小时,趁热放入油罐,微火煮数十日,待颜色沁入玉石,取出依次上错草,川白蜡。

羊玉:指利用动物活体制造血沁的玉器。将仿旧式形制的新玉缝入健硕活羊腿中,待一二年后取出,既有血色沁入玉石,故称。

狗玉:将狗杀死,剖开腹部,趁狗血尚热未凝固时把玉器放入狗腹中,缝合,埋到大道地下,过数年后取出,玉上出现有土花血班。但与真古玉相比,带有新玉的颜色与雕琢的痕迹。

陆子刚:太仓州人(今江苏太仓县),是明代最负盛名的苏州琢玉名手。陆子刚制玉技艺之绝,据文献《太仓州志》有如下记载:“凡玉器类、沙碾。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刚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簪,价一枝值五十六金。子刚死,技亦不传”。它所制作的玉器质量精,价值高,所以当时和后代仿制很多,流传下来也极为多见,仅题款就有:“子刚”、“子岗”、“子网”真假混杂,谁真谁假极难鉴别。陆子刚的代表作品有:白玉印池,玉簪,合卺杯等。

锈斑沁(叩锈):将玉器用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腊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经数月后取出。经过埋藏,玉的表面会被铁屑锈所蚀,出现了桔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俗称“叩锈”。

玉石分为哪些种类

玉石分为:翡翠-玉石之王、和田玉、中国国玉、独山玉-四大名玉、岫玉-中国四大名玉、绿松石-中国四大名玉、青金石-佛家之宝、水晶-石头中的精灵、水晶-石头中的精灵、孔雀石、玛瑙与红玉髓、寿山石、南玉、东陵石-东陵玉、米黄玉、象牙玉、青海翠(也称乌兰翠)、蜜蜡黄玉石、河南西峡玉、卡瓦石、紫袍玉、琥珀与珊瑚、木变石、金星石、萤石等。

软玉:亦称角闪石,硬度为摩氏6-6.5,比重为2.55-2.65,其主要成分是酸钙的纤维矿物。软玉的产地,以中国的和阗地区最为有名。软玉的色泽较接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细腻温润。其次软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黄等色。

硬玉:俗称翡翠,它属辉石类,主要成分是硅酸纳铝,硬度为摩氏6.75-7,比重3.2–3.3。它多产于缅甸,中国云南也有出产。硬玉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光泽。翠绿色、淡紫色、苹果绿、雪花白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碧玉:它为深绿色的玉石,多数闪黄,闪灰或带有小黑点。

青白玉:颜色发绿发青,白中略带青色称为粉皮青。它的色泽由浅到深,是玉材中较为复杂不一,数量品种最大。

白玉:白色玉石,洁白无瑕,光泽象羊的油脂一样,白而滋润。

翡翠:是辉石类硬玉的矿物的珠宝名称。产于缅甸靠近中国的边境地区,翡翠化学成分为硅酸铝钠,硬度为摩氏6.75-7比重3.4,有玻璃光泽。

颜色有:绿、黄、红、紫、白、兰等色。一般红的称为翡,绿的称为翠,通称翡翠。一般的翡翠是不透明的,但有的质量好的也接近透明体。

玛瑙:它的矿物名称叫玉髓,是隐晶质石英的矿物,成分为二氧化硅、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有玻璃光泽。硬度为摩氏6.5-7比重2.65。

其颜色有:红、黄、蓝、绿、白色等。

印度金星是也叫翡翠吗(印度 金星)

缅甸翡翠手镯有金星吗?

没有!

缅甸翡翠手镯,只有翠性,即在特定的光线角度下,会有星星点点的反光。

金星是小叶紫檀的属于,别搞混淆了。

玉石的种类都有哪几种啊?想了解下

玉,在我国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我国是一个玉石之国,但目前国内的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对玉、玉石和宝石的定义是有区别的。目前国际上统称的玉专指软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统称为玉石。宝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集合体,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

一、硬玉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二、软玉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黄色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三、岫岩玉

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这种玉石的主要品种表面看来,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岩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的五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硬度2.5~5.5,比重2.5~2.8。蛇纹石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纹石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宕、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也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质同翡翠和软玉极易区分,主要是光泽(老带油脂光泽)和硬度的不同。

南方玉开采史不详,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玉质大多数由蛇纹石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因含杂质多,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与岫玉也有差别,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层。

祁连玉产祁连山,玉色暗绿,带有较多的黑色脏点,岫玉和南方玉没有这一特点。

京黄玉淡黄色,也由蛇纹石组成,因产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触变质大理岩中而得名。本世纪60年代发现,历史上是否开采过,情况不明。因产量过少,现已停采。

安绿石也是蛇纹石玉质,因首次发现于吉林集安县的绿水河而得名。产于蛇纹石化大理岩古老的地层中。玉质较纯,细腻光洁,苹果绿至墨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与岫玉相似的蛇纹石玉石还有不少产地和品种。因此,当我们鉴别新石器时代以来属于这类玉质的玉器时,切不可轻易断定玉质的来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吴县草鞋山、张陵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经鉴定有一件玉管为蛇纹石玉石,就不是辽宁产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苏镇江的产物。

四、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有黄色、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

五、南阳玉

南阳玉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六、绿松石

绿松石是由细小的绿松石矿物为主组成的隐晶质致密块体,含有铜、铝和水的磷酸盐,通常产于次生浅成矿床中。多呈天蓝色、暗蓝色、蓝绿色和绿色,风化强烈的呈绿白色。具有柔和的蜡状光泽。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绿松石在我国也是古老的传统玉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同青玉、玛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装饰品。据《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一书中的统计,从新石器晚期的齐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到南北朝时代的墓葬中,有多处发现过绿松石装饰品.

七、玛瑙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自古就被人们饰用。出土玉器中,常见成串的玛瑙珠,以项饰为多。

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现今市场上一些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也称为“玛瑙”,这同古代玛瑙的含义是不相符的。玛瑙纯者为白色,因含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出现灰、褐、红、蓝、绿、翠绿、粉绿、黑等色,有时几种颜色相杂或相间出现。玛瑙块体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硬度6.5~7,比重2.65。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红玉髓”、“绿玉髓”(亦称英卡石)、“葱绿玉髓”、“血玉髓”(亦称血石)和“碧玉”等。

玛瑙同软玉一样也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在南京北阴阳营等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玛瑙杯和玛瑙珠。在大量的玛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状,长1.7厘米。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山东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东晋墓中等,也都相继发现了玛瑙饰品.

八、青金石

青金石玉料是由青金石矿物组成,常含方解石、黄铁矿,有时出现少量透辉石等。阿富汗产的青金石玉料,其青金石矿物平均含量占25~40%。玉质呈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群青色。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硬度5.5,比重2.7~2.9。色深蓝和浓而不黑者,称“青金”;深蓝和黄铁矿含量多于青金石矿物时,称“金格浪”;浅蓝色和含白色方解石(一般不含黄铁矿)者,称“催生石”(此名源于古人用青金石作催生药之说).

九、碧甸子与孔雀石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载:“天柱山,州(兴安州,今陕西安康县)西五十里,下有碧钿、青绿诸洞二十余处,唐宋俱采取入贡,明始停闭。”夏湘蓉等在《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中认为:“按元代的碧甸并非甸子,明代的碧钿当不例外。”这是因为绿松石(甸子)一般不与孔雀石(青绿,亦称“石绿”)共生,而“硅孔雀石”则常与孔雀石共生。既然已知与“碧钿”共生的是孔雀石,那么“碧钿”或“碧甸子”很有可能是指“硅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次生氧化矿物,通常产于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孔雀石因呈孔雀绿色而得名,多呈块状、钟乳状、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硬度4~6,比重3.9~4。常同褐铁矿、方解石、锰土、玉髓、硅孔雀石等共生。

硅孔雀石也是一种次生矿物,多数由黄铜矿、黝铜矿等受碱性硅酸盐的热溶液作用变化所形成。呈绿、蓝绿至天蓝色,常呈蛋白石或瓷釉状的块体,也有呈土状或葡萄状者。硬度2~4,比重2~2.24。和孔雀石一样不透明,玻璃至土状光泽。

十、宝石

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得知,我国出土的玉器质料主要是传统的玉石,但伴随出土的也有宝石。现将一些重要的宝石简介如下:

钻石矿物学名金刚石。等轴晶系,多呈八面体,也有斜方十二面体和六八面体者。化学成分为碳。硬度10,比重3.5~3.6,折光率2.40~2.48。18世纪以前,印度是世界上钻石的唯一产地。巴西钻石发现于1728年;非洲钻石发现于1850年。我国山东钻石的产出,据说仅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据《文物》1972年第11期第32页报道,南京象山7号东晋墓葬中,出上镶嵌有金刚石的戒指,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早钻石,按时间看应属天竺的产品。

红宝石和蓝宝石矿物学名都是刚玉。三方晶系,晶体常呈桶状、锥状、板状、柱状、不规则粒状等,晶面上常有斜纹或横纹。硬度9,比重3.95~4.10。折光率:N0=1.767~1.772,N0=1.759~1.763;重折率0.008~0.009。成分中混入金属铬呈红色;混入铁、钛、锰等呈蓝色或其它色调。现今,在宝石学中和珠宝商业界,除了红色透明者称红宝石外,其它各色刚玉的透明晶体(能做宝石者),皆称“蓝宝石”。如黄色者,称“黄色蓝宝石”;绿色者,称“绿色蓝宝石”等。

在红宝石和蓝宝石中还有两个特殊品种,称“星彩红宝石”和“星彩蓝宝石”。这种宝石一般不透明或近于半透明,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后,在弧形顶面上出现六条放射状的光带,宛如一颗闪光的星星。

红宝石,我国古有“红刺”、“照殿红”及“巴拉斯”之称。现已知“巴拉斯”一名实指矿物学名叫“尖晶石”的宝石。蓝宝石,我国古有“瑟瑟”之称,而古代的“瑟瑟”作为珠宝名称也兼指其它蓝色或绿色的宝石。近些年来,在华东、华南等地发现了蓝宝石的产地,红宝石目前尚未发现。如果在古墓中发现蓝宝石,很可能来自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红宝石很可能来自缅甸、泰国、柬埔寨。

祖母绿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在《缀耕录》中称为“助水刺”。

绿宝石,一般泛指可做宝石的各色透明的绿柱石矿物晶体。根据颜色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名称。比如,天蓝色者称“海蓝宝石”;黄绿色者称“橄榄海蓝宝石”;纯黄色者称“金黄绿宝石”;淡红色者称“玫瑰绿宝石”等。只有当成分中含铬,使其颜色变得浓绿或翠绿时,才是祖母绿。

祖母绿独特的翠绿色是因为晶体中混入了金属铬离子,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一般在0.15~0.20%,深翠绿色者三氧化二铬的含量可达0.5~0.6%。晶体常呈六方柱状。硬度7.5,比重2.71。透明,有玻璃光泽。折光率:No=1.585,No=1.579;重折率0.006。晶体中常有瑕疵,多呈闪亮的小片,亦称“蝉翼”。祖母绿由于颜色美丽,有“绿宝石之王”的誉称。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和希腊就被用做首饰镶嵌品,常琢磨成盘型或价梯型,工艺美术界专称“祖母绿型”。

古代的祖母绿出产于埃及。1930年苏联在中乌拉尔山才发现祖母绿。本世纪20年代以来,南非(阿扎尼亚)、津巴布韦和巴西等地,都相继发现了大型祖母绿矿床。现今祖母绿的著名产地在哥伦比亚的契沃尔和木佐行政区。此外印度、坦桑尼亚、赞比亚也产祖母绿。我国至今未发现祖母绿的产地。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王带上镶嵌的大颗祖母绿,不知来自何地。

猫眼石俗称“猫儿眼”,古称“狮负”,意为被狮子背负过的意思。这种宝石主要产于锡兰(现称斯里兰卡),故又称“锡兰猫眼石”。

猫眼石的矿物学名称“金绿宝石”,是金绿宝石矿物的特殊品种。这种宝石因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气孔包裹体,加工成弧面型宝石(俗称腰圆)后,能对光产生集中反射,出现一条像猫眼“瞳眸”似的光带,故称猫眼石或猫儿眼。

猫眼石何时在我国出现,史籍难考。章鸿钊在《石雅》中引《琅环记》语说;“仙女上玄宗狮负二枚……玄宗藏于牡丹钢合中以验时云。”此处“狮负”是否就是较早的猫眼石,待考。现已知清东陵乾隆墓中出土有猫眼石;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金塔顶上也镶嵌有质量不太好的猫眼石。我国古今的猫眼石皆由斯里兰卡输入,最早输入中国的时间则有待于考证。

碧玺《清会典图》卷四十三称“碧囗(王亚)囗(王厶)”;《博物要览》中称“披耶西”;《滇海虞衡志》中称“碧霞歪”、“碧霞囗(王比)”、“碧洗”;《玉纪》中称之为“碧霞希”。民国初,北京市场上的珠宝商常称“碧硒”或作“碧玺”,皆系今日的“电气石”宝石。今“碧玺”一词已成为各色电气石宝石的工艺名称。

电气石矿物成分相当复杂,晶体呈柱状,断面为球面三角形,晶面上有纵横。宝石为各色透明晶体,强玻璃光泽。硬度7~7.5,比重2.98~3.05。根据颜色等不同有“红碧玺”、“绿碧玺”、“黄碧玺”、“褐碧玺”以及“碧玺猫眼石”等若干品种。深红色者俗称“双桃红”,浅红色者俗称“单桃红”。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珍藏有大量的各种颜色的碧玺制品,多属明清之物。古籍记载碧玺产缅甸。现我国新疆阿勒泰所产碧玺最为有名,但开采年代不详。

紧牙乌亦称“子牙乌”,现为各色石榴石宝石的工艺名称。《博物要览》、《辍耕录》书中称石榴石为“避者达”。其中色红如同红宝石者,有“锡兰红宝石”之称;黄色者,有“黄榴石”之称;翠绿色者有“翠榴石”之称,亦称“乌拉尔祖母绿”。我国出土的紫牙乌宝石不详。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许多暗红到紫色红色的宝石,大多数都是紫牙乌宝石,但原料来源不详。现已知我国新疆阿勒泰伟晶岩中产有红色、黄绿色等石榴石宝石。此外江苏省、浙江省也发现红色的石榴石宝石。

尖晶石英国和俄国王冠上镶嵌的红宝石,有的就是现今的尖晶石。英国女皇加萨琳王冠中央镶嵌的那颗“黑太子星”红宝石,重389克拉,据久米武夫《宝石贵金属辞典》载,这是一颗特大的尖晶石宝石,十七世纪以12万卢布购于北京。

尖晶石常呈八面体,玻璃光泽。硬度3,比重3.5~4.06。平均折光率N=1.717。尖晶石是均质矿物。它同红宝石(红色刚玉)的区别,除晶形和硬度等不同外,放在偏光镜下(正交偏光)转动,其较簿的边部出现亮和黑(消光现象)的变化时,即为红宝石,全是黑色(全消光)时即为尖晶石宝石。

近来我国已发现翠绿色的尖晶石。国外主要产地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和澳大利亚等地。

拉长石拉长石矿物因发现于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而得名。已知有拉长月光石和变彩拉长石两种。矿物属于斜长石中的基性种属,其中含钢长石分子35~50%,含钨长石分子50~75%。成分中可能还有少量的钾长石。晶体呈板状或板柱体。不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度较高,玻璃光泽。硬度6~6.5,比重2.67~2.72。产基性火成岩类或脉宕中。拉长月光石有“月光冷冷如秋色”的游彩(转动宝石,光彩发生逐渐的变化称“游彩”)。变彩拉长石有白、蓝等随光源照射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色彩(即“变彩”)。

章鸿钊在《石雅》中认为,我国的“和氏璧”应是拉长石宝石,主要根据是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关于“和氏璧”色彩变化的记述。杜光庭说:“‘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拉长石也有色白与色碧的变化,而且非经琢磨,这种变彩一般也难以发现,故理璞才能得宝。

和氏璧见于先秦《韩非子》等书的记载。秦始皇将其加工成玉玺,辗转相传,传至后唐李从珂(废帝)时,因北京留守石敬瑭勾结契丹人耶律德光攻打洛阳,废帝抱璧(传国玺)登上玄武楼和薪自焚。从此和氏璧下落不明。

萤石1978年第一期《考古学报·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中的出土玉器里就有萤石制品。夏湘蓉等人认为这种萤石显然是就地取材的。萤石有各色透明晶体,我国的珠宝界称为软水晶。萤石化学成分为氟化钙,常含钇、铯等稀土元素杂质。晶体呈立方体或八面体。有白、绿、黄、蓝等色。硬度4,比重3.18。折光率1.433~1.435。成分中因含微量的铀而发出绿色萤光。有强磷光者,据史书记载是“夜明珠”的一种。相传印度古代发现的“蛇眼石”即萤色夜明珠,夜晚距它半英尺远,可以借它的光观看印刷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载:古代的中国人最爱叙利亚产的夜明珠,别名为“孔雀暖石”。据说慈禧太后皇冠上有九颗夜明珠,其中有四颗失落民间。前不久,洛阳有人发现了夜明珠,陕西扶风县也有人发现了夜明珠,都未鉴定是何宝石。由此说明,古代确有夜明珠。《北京晚报》1983年6月3日第2版“我国发现夜明珠”一文中报道,广东省有人在钨矿山萤石选矿厂中也发现了强磷光的萤石,可谓现代的夜明珠。这一发现,不仅说明古代传说和记载的夜明珠宝石的确存在,而且还有新的产地。

水晶伴随玉器出土的水晶制品比较多见,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古墓中常有出土。

水晶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是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石英晶体。硬度7,比重2.65。有无色透明、紫、粉红、棕、黑等色。颜色同某些杂质有关;黄水晶含有超显微状态胶状铁的氢氧化物;烟水晶可能同镭辐射有关;玫瑰色可能含氧化锰和非晶质硅的氢氧化物;含显微状态的赤铁矿包裹体可显粉红色;紫水晶可能是含硼引起的;黑色的墨晶则可能含更多的杂质。

水晶除按颜色划分紫晶、黄水晶(假黄宝石)、茶晶和墨品外,也按包裹体划分为发晶(包裹有各种针状矿物)和水胆水晶。其中粉红色的块体,称芙蓉石。水晶古有水玉、水精、白附、干年冰、玻璃、紫难、赤石英、紫石英、青石英等许多名称。水晶不仅品种多,古今产地也多。除我国许多省份出产外,古代也从大秦、波斯等国……

如何分辨“印度翡翠”和“缅甸翡翠”?

印度翡翠又被称为是东陵玉,也叫砂金石,亦称海洋石,是一种含铬云母的油绿石英岩。

印度翡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也就是说,印度翡翠属于石英类宝石的一类。

因为印度翡翠内部含铬云母约10%-18%,所以会呈现浅绿色、深绿色,虽然印度翡翠也有其他颜色,但是绿色是最为常见的。

而且,只有绿色的东陵玉才被称为印度翡翠。

印度翡翠一般有着鲜艳的油绿和碧绿色,其油脂光泽比较强烈,透明度也不错,一般呈半透明到微透明状。

印度翡翠的折射率大约是1.544-1.560,硬度为7.0左右,密度为2.65-2.8。

印度翡翠的折射率、和密度都和缅甸翡翠相差很大。

但因为印度翡翠的质地细腻,所以经过抛光后的它也是非常漂亮的。

优质的印度翡翠“眼”很多,且均匀地闪烁于油绿的底色上。

这个发光的“眼”也是区分缅甸翡翠的一个特性。这也是所谓的“砂金效应”。

啥叫翡翠啊?有颜色的石头都叫翡翠吗?

错。翡翠 ,也称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称之翠)或红色(称之翡),如果说有颜色的石头就叫翡翠,那不是遍地都是翡翠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翡翠现在开采已经是越来越少了,楼主可到这了解什么才是翡翠吧

该文章由作者:【封不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