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定义
和田玉在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中国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和田玉杂质矿物极少,一般为1%—3%,多在1%左右;矿物粒度极细,为显微晶质和隐晶质,透闪石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为纤维状、针状、叶片状;结构以毛毡状为典型粒度均匀,交织成毡毯一般,这是质地细腻致密的重要原因。
扩展资料:
和田玉的光学性质
1、光泽:和田玉可呈油脂光泽、蜡状光泽或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很柔和,不强不弱,让人看着舒服,摸着润美。一般来说玉的质地纯,光泽就好;杂质多,光泽就弱。一般光泽油润者价值较高,光泽干涩者价值就会降低。
2、透明度:透过光线强弱的表现。和田玉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绝大多数为微透明,极少数为半透明。影响透明度有三个因素,一是光线的强弱,二是玉石的厚度,三是玉石对光线吸收强弱。
3、折射率:和田玉的折射率为1.606—1.632(+0.009,-0.006),由于属矿物集合体物质,因而很少能同时读到两个数值,通常用点测法在折射仪的1.60—1.61处可见到一模糊的阴影边界。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4、吸收光谱:和田玉极少见吸收线,可在500纳米、498纳米和460纳米有模糊的吸收线或吸收带;在509纳米有一条吸收线;某些和田玉在689纳米有双吸收线。
5、发光性:紫外线下软玉为荧光惰性,一般不发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
和田玉是什么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就知名度而言,是四大名玉之首。
和田玉,传统狭义上特指产于新疆和田玉,也以新疆和田玉命名。但广义的和田玉是指软玉(正品玉)。在我国,凡是透闪石占98%以上的石头都叫和田玉,都在国标之内。
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和特点:
新疆和田玉整体质量偏高,市场价格相对高于其他产区,尤其是好的籽料。
虽然俄罗斯白玉的产地与新疆和田玉相似,但也有区别。俄语中的籽料很少,多为山水和山料。山料的皮以“汉白玉带糖皮”、“汉白玉带白皮”、“汉白玉带灰皮”为特征。山料产量大,块头也大,透明度差,质地不够细。山水和新疆的山水差不多,只是颜色和光色有些区别。
仅由山料制成的青海白玉,个头较大,颜色呈灰色、蜡白色,透明度高于新疆白玉和俄罗斯白玉,但常见棉状条痕或深褐色斑点。
朝鲜白玉,俗称“朝鲜料”,整体质量较低,呈青黄色或浅棕色,蜡光感明显,质地和结构相对疏松。“韩料”一般属于和田玉中的低档料,储量丰富,开采难度低,产量大,但很多收藏者还是不接受,所以价格低于青海和俄罗斯。
和田玉是什么?
一般来说和田玉是软玉的一种,它的主要产地是在我国的新,疆和田地区,所以因此得名。
而在我国是将透闪石含量高达98%的石头称作和田玉,一直以来它被称为我国的“玉石之冠”,在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以和田羊脂玉比较出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底蕴。
和田玉内部结构含有的杂质很少,大多数天然的和田玉主要以半透明或者微透明居多,看起来给人一种纯净无暇的内涵美,表面的油脂感很强,颜色均匀透亮,在我国古代将和田玉与仁、义、智、勇、洁等五德紧密相连,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什么是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该文章由作者:【赵格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