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用九吨黄金(德国 黄金)

史上最大劫案:纳粹如何盗走欧洲黄金

《黄金追踪:纳粹如何盗走欧洲黄金》的作者乔治·M·泰伯 (George M. Taber) 写道:为维持希特勒战争机器的运转,纳粹从欧洲各国中央银行抢夺了大量黄金,总金额相当于今天的190亿美元。

亚尔马·贺拉斯·格里莱·沙赫特 (Hjalmar Horace Greeley Schacht) 是阿道夫·希特勒 (Adolph Hitler) 身边的银行家,在关键的六年中为这位独裁者制定经济计划。1923年,沙赫特成功遏制了德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一跃成为全德名望最高的金融家。在此次金融危机的高峰期,美元兑换马克的比率达到1: 4210500000000。1932年,沙赫特利用其广泛的声誉和高超的经济才能大力支持希特勒,并成为德国中央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长。

沙赫特奇怪的中间名是他父亲取的。其父早期移民美国,希望展开新的生活,于1872年成为美国公民,但最终决定返回德国。在沙赫特父亲心目中,《纽约论坛报》的编辑贺拉斯·格里莱 (Horace Greeley) 是一位英雄,他鼓励读者的名言是,“到西部去,年轻人!在那儿和祖国一同成长”。沙赫特是在美国孕育的,但却是在1877年父母回到德国后不久出生的。

沙赫特为希特勒制定的经济政策的核心是自给自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使得大量德国人被饿死,并最终打败德国。为此,柏林于1917年恢复实施潜艇战,希望在美国加入战争前击败协约国,但该计划以失败告终。封锁遭遇使得德国在战后下定决心,对于重要的进口物资,绝不再依赖别国。

但问题是:大自然并没有赐予德国的战争机器所需的所有关键物资。没有这些物资,纳粹军队就像是一群玩具士兵。德国拥有大量用于制造武器的低品位铁矿石,但缺乏制造坦克和轰炸机的优质钢材。不过,利用金属钨可以将低品位的铁矿石炼制成优质钢材,而这种金属钨可以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购买。

此外,德国还缺少坦克和轰炸机所需的石油燃料。为此,德国采取应急措施,成功制造出合成石油,但仍未能生产出所需的优质石油。德国从罗马尼亚购入大量优质石油,为纳粹坦克提供燃料,并于1941年攻占苏联。铬是战争必需的另一种自然资源,缺乏这种资源的德国则从土耳其购入。瑞典也向德国提供另一种重要的物资——滚珠轴承。

战争支付

五个所谓的中立国不愿接受以德国马克支付战争物资,但他们接受黄金。世界上的部分黄金是私人所有,但大部分则存放在各国的中央银行。正如威利·萨顿 (Willy Sutton) 为了钱财抢银行一样,纳粹为了黄金抢劫了中央银行。瑞士银行家作为金融中间人,在交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春,奥地利成为纳粹侵略的第一个受害者。沙赫特是国际清算银行的发起者之一,由于和该银行的亲密关系,他清楚奥地利中央银行有约100吨黄金,这几乎是德国当时所拥有的4倍。3月12日 (周六)清晨,当德国国防军进驻维也纳时,早期支持希特勒的商人威廉·科普勒 (Wilhelm Keppler) 和两位持枪的纳粹突击队员到达奥地利中央银行,将黄金转移至柏林。德国还胁迫奥地利中央银行将另外已运至伦敦保管的5.7吨黄金也转移到柏林。

纳粹还要求维也纳众多富裕的犹太社区将私人持有的黄金交给柏林,共计14.3吨。沙赫特也立即前往维也纳,带领纳粹党接管奥地利中央银行。在奥地利央行总部的节日庆典上,沙赫特带领银行职员宣誓效忠希特勒,要求他们和自己一起高呼三次“ 胜利万岁”,“元首万岁”。

在关键时刻,纳粹党获得了一笔意外横财。由于军备重整计划,至1938年中期,柏林的外币和黄金基本耗尽,极有可能被迫削减军事建设。1938年10月3日,不久后担任德意志帝国银行副行长的埃米尔·普厄 (Emil Puhl)在他的备忘录中写道:“只有依靠可动用的黄金,从前德意志帝国获得外汇储备,并立即重获奥地利黄金、外国原材料和有价证券储备,才能尽快实施军备重整计划。”

随后,当德国入侵欧洲其他国家时,首要目标就是当地的中央银行。一得知奥地利的遭遇,其他各国央行就开始拼命将黄金转移出国,通常是漂洋过海运往加拿大和美国,临时寄存在曼哈顿下城区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保险库中,最终转移到诺克斯堡。甚至连梵蒂冈也向纽约秘密转移了近8吨黄金。

1940年5月,在伦敦大轰炸最黑暗的几天里,英格兰银行将2000多吨物资运过德国潜艇大量出没的大西洋。这批物资中不仅有英国储备的黄金,还有大量替各国保管的贮藏品。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一艘船被德军击沉。英国人戏称这些秘密的货物为“人造黄油”。1941年6月,纳粹入侵苏联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治局通过投票,决定用火车将该国最宝贵的三样财产转移到距离乌拉尔山脉东部900英里外的地方,以摆脱希特勒的魔爪。这三样财产分别是:列宁的遗体,列宁格勒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艺术品,以及2800吨黄金。

二战期间纳粹共掠夺了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相当于今天的190亿美元。这使得希特勒的战争机器运转了5年。1945年二战结束时,德意志帝国银行仍然拥有近300吨黄金,远远超出战争初期的黄金储备量。如果没有从中央银行盗取的黄金,阿道夫·希特勒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只是无名之辈。

编者按:

乔治·M·泰伯是《黄金追踪:纳粹如何盗走欧洲黄金》的作者,《时代》 (Time) 杂志前经济专栏总编辑以及周报《新泽西商报》(NJBIZ)创始人。

德国用九吨黄金(德国 黄金)

德国在二战时期攫取了大量黄金,战后黄金都去了哪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从占领国攫取的黄金不计其数,据英国外交部1996年发表的一份名为《纳粹黄金》的报告显示,“1939年至1945年4月,纳粹劫掠的黄金约达5.5亿美元,主要以各国国库丢失黄金的数额计算,其他因无案可核查,只能进行粗略估算。”报告认为,“5.5亿美元之数是极低的”,它不包含纳粹掠夺的个人财产,比如大量犹太人的金钱、首饰、金牙等。

不过,尽管报道这么说了,但是实际上对于当时到底德国纳粹从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犹太人那里获得了多少财富,实际上是个未知数。军二战后盟军估计,至少有数亿的财产应当是被送到了瑞士。我们都比较熟知的是瑞士在二战时期是一个中立国。

他能够保持中立一方年是因为武装力量比较好且能因地制宜作战,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瑞士曾经是纳粹德国的金库以及洗钱的重要国家。但是按克林顿时期美国国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二战期间瑞士曾经接收了价值4.4亿美元(约合现在的150.3亿美元)的纳粹黄金,其中3.16亿是纳粹从别国掠夺的。

另有超过3亿美元的黄金通过瑞士的中转,分别流入了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土耳其。”瑞士当时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后来人民在反思二战时时常诟病瑞士的原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瑞士并不仅仅是只做德国,同样的在战争中还帮助盟国。

二战结束后,作为希特勒洗钱机器和黄金转运站的瑞士银行保留了一部分纳粹黄金。其他的纳粹黄金,要么被逃脱制裁的纳粹高级将领纳入囊中;要么存入梵蒂冈、南美、英格兰等银行;要么被战胜国所占有;要么被纳粹军队以各种方式藏于神秘之地,它们之中,有的幸运地被同盟国发现,有的至今下落不明,为无数探险家所牵挂。

列宁的简介?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外文名称

英文:Vladimir Ilyich Ulyanov, Lenin俄文: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Ле́нин

别名

Lenin/Ле́нин(列宁)

国籍

苏联

民族

俄罗斯人

出生地

俄罗斯帝国辛比尔斯克

出生日期

1870年(庚午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

1924年(甲子年)1月21日

职业

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

毕业院校

喀山大学法律系

信仰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主要成就

创立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十月革命

缔造苏维埃政权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总理)

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代表作品

《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卡尔·马克思》

继任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政党

俄共(布)

人物简介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yich Lenin) 1870年4月22日生于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个具有革命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家庭,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在同胞六人中排行第三,自幼聪颖好学,拉丁文和希腊文均极出色,1887年从辛比尔斯克中学毕业时的成绩名列第一。1887年其兄以谋杀沙皇罪被处死,同年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读书,三个月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列宁

旋又被捕流放。1888年10月回到喀山,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89年5月随家迁居萨马拉(今古比雪夫),1891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法律系,以优异成绩通过法律考试,获准从事律师职业。1893年至1895年移居彼得堡。[2]

1895年前往西欧,与一些流亡国外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最享重望的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接触,同年返国,成为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领导人,并创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年12月被捕入狱。1897年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他在那里与克鲁普斯卡娅结婚,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和写作。1900年初流放期满。1900年7月去德国慕尼黑,同年12月与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在当地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张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第一期出版。1903年在伦敦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问题,他在其著作《怎么办?》中提出了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见解。在第二次大会中,列宁坚持建立在“民主集中制”指导下的“新型的党”,要有铁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而以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和托洛茨基为代表的一派则攻击列宁要消灭党内自由,最后要实行一人独裁。列宁派在会上占多数,称为布尔什维克,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派占少数,称孟什维克。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列宁认为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后建立“革命工农民主专政”。

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于11月由国外回到彼得堡。1905年11月至1906年8月直接领导革命斗争。1907年12月根据党的决议再度出国。1912年1月领导在布拉格单独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两派从此分道扬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宣称第二国际业已死亡,号召“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同年9月去瑞士,两次组织各国反战社会主义者的反战大会。1917年发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分析了什么是战争的真正原因。1917年2月俄国资产阶级经过民主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产生了由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该政府继续进行世界战争,无力使经济免于崩溃。同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提出把土地分给农民和政府控制私营工商业的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赢得全国各地苏维埃的支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战斗口号。关于政权问题,在其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中,提出无产阶级必须粉碎现存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0月20日左右,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决议。列宁亲自领导了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11月8日在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宣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并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苏维埃政权诞生后,列宁和德国签订了对俄国非常不利的《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列宁遇刺受伤,很快康复。1919年3月主持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第三国际),主张民族自决。1918年至1920年内战中,列宁艰苦地组织工农红军,动员人力,挖掘资源,支持军队作战,最后消灭了受协约国支持的白军。1921年宣布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的最后两年里,俄罗斯沙文主义蔓延,特别是斯大林于1922年就任党的总书记后,权力日益集中。列宁曾以最大的努力企图改变这种趋势,不幸于1922年春身患重

列宁

病。同年4月,医生从他的颈部取出被打进的两颗子弹中的一颗,但一个月后,他又患局部瘫痪症,不能讲话。1923年3月10日起,他完全停止了政治活动。1924年1月21日下年6点30分(莫斯科时间)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逝世。

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他的著作编成《列宁全集》出版。[2]

根据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列宁陵墓建在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最初根据设计师亚·舒谢夫的设计在三天内搭建了一座简易的列宁墓。接着建造了第二座列宁墓,于1924年8月1日开放供瞻仰,它也是木制结构的,但规模比较大,还在陵墓上修建了观礼台,供苏联国家领导人在红场参加节日庆典时使用。1930年10月,再次根据舒谢夫的设计方案在红场上建成了砖石结构的列宁墓,它保留了原建筑的基本结构,但更为气派,占地面积增加了三倍多,比过去高3米,深红色的石榴石和黑色的大理石使其更加庄严肃穆。墓中安放着置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1931年在列宁墓两边修建了可容纳1万人的观礼台。为了使列宁遗体始终处于适宜状态,专家们使用一种专门配制的气溶胶液对遗体皮肤做湿润处理并采取了其它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列宁遗体的组织和细胞保存完好,外形几乎未发生变化。自1924年1月27日列宁遗体安置在陵墓中以来,每年有很多国内外游人前来瞻仰列宁遗容。

早年经历

早期生活

1870年4月22日(儒略历4月10日)列宁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市),他有俄罗斯人、摩尔多瓦人、卡尔梅克人、犹太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及瑞典人的血统。他的父亲名叫伊利亚·乌里扬诺夫,是在辛比尔斯克行政区内公内学校的督学。母亲名叫玛丽亚·乌里扬诺娃。

1887年5月20日其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就读时因参加民意党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行动被绞刑处死。同年,列宁中学毕业,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一年级时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省的偏僻农村监视居住,后因为其母向公家申请,列宁改流放到萨马拉省乌里扬诺夫,其姐夫所居的农村,但仍继续被警察公开监视。列宁在此自学了大学法律系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由此接受并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

1892年,列宁写下了其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同年,获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校外旁听生资格赴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国家考试,获金质毕业奖章与大学毕业证书。随即进入彼得堡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见习律师,并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者组织的工人小组活动。

早期革命时期

1893年之前,列宁在伏尔加河畔的港口城市萨马拉担任律师,同时积极参加革命宣传,并加入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团体。随后移居圣彼得堡,创立了“圣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1894年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批判了民粹派的观点和政治纲领,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工人阶级作为先进、革命阶级的作用。

1895年秋,列宁统一彼得堡所有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2月7日再次被捕,被当局判罚14个月监禁,关押在圣彼得堡监狱中。1897年2月,刚刚出狱列宁被流放到东西伯利亚叶尼塞省米努辛斯克区的舒申斯克村——一个远离公路几百英里的偏僻村庄。在这里,他结识了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俄国的著名学者普列汉诺夫和一些知名人物。1898年6月,列宁与社会主义活动家娜德斯达·克鲁普斯卡娅结婚。在流放期间,他撰写了30篇以上的理论著作,其中《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于1899年4月完成并出版发行,本书首次以“弗拉基米尔·列宁”作为他的笔名。1900年流放期满,列宁曾被允许回到圣彼得堡(1924年~1991年改名为列宁格勒),随后赴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然后又到斯图加特、慕尼黑、莱比锡、布拉格、维也纳、曼彻斯特和伦敦,从事反政府的职业政治活动。在德国慕尼黑他与马尔托夫合作创办了第一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报纸《火星报》,然后先后在莱比锡、伦敦出版。期间他

“纳粹黄金中转站”之谜是什么?

第三帝国军队通过各种手段聚敛的巨额财富仅黄金就达三四百吨。除去法西斯党魁埋藏的部分黄金外,余下的巨额财富的流向仍然是个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40年后,这个历史之谜才为瑞士《二十四点钟报》等报刊所披露。据报道:1941~1944年,总计有350吨纳粹黄金悄悄地流入瑞士国民银行,折合17亿瑞士法郎,其中70%的黄金(约12亿瑞士法郎)由瑞士国民银行买进。

这笔巨额黄金在战争期间为纳粹德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是向葡萄牙购买战略贵重物资——钨,它是军火工业,尤其是飞机制造工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当时,出于国际舆论的压力,葡萄牙政府不愿接受纳粹德国这笔不义之财,除非通过瑞士银行转手成交。这是当时瑞士国民银行副董事长罗西在秘访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之后所拟的内部通知中承认的。二是纳粹用于支付从瑞士购买的工业设备。瑞士历史学家韦尔纳·兰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当时,80%的瑞士精密仪器工业,70%的电力工业,60%的军火工业都是为德国人工作的。”另一位历史学家克莱斯也揭露,由于当时瑞士向德国的设备、能源输出非常重要,以致纳粹曾计划为瑞士提供专门用于军事安全的保护措施。鉴于这些理由,有人把瑞士称为“第三帝国黄金的中转站”。

战争爆发前,1938年德国的黄金储备不超过1.22亿瑞士法郎。然而,在战争期间纳粹黄金却源源不断地流向瑞士,引起盟国的高度警惕。它们怀疑德国的黄金是从被占领国波兰、比利时等掠夺来的,有些黄金还可能是来自纳粹集中营的被害者遗物。于是,盟国向中立国瑞士、葡萄牙等发出警告,但当时盟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此事,同时纳粹黄金的流动又非常保密,几乎无人知晓。战争结束后,盟国经过与瑞士的谈判,达成了华盛顿协议,瑞士同意拿出2.5亿法郎的黄金补偿盟国,美、英、法盟国则明确表示不再追究瑞士战时购买纳粹黄金一事。

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作出令人满意的解答——为什么瑞士国民银行为首的金融界要购进这批沾满被占领国人民鲜血的“不义之财”?有人猜想这或许纯属业务交易,无政治动机,或许还有人认为瑞士银行对购进德国黄金有自己的辩解,他们轻易地相信了纳粹德国的“保证”,但这些看法难以服人。

世界上黄金储量最多的十个国家,都是哪些国家?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因其颜色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偏爱,在世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就占据着巨大的重要地位,而黄金储量也是一个国家的实力重要评定标准之一。

美国目前是世界官方黄金储量最大的国家,拥有的黄金储量几乎是其后三个国家储备量之和。并且黄金配置占外汇储备比例也是最高的。据悉,大部分,黄金存放在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其余的存放在丹佛造币厂、费城造币厂、西点存金库和旧金山检验室。第二名的是德国,在2013年首次宣布将共计六百七十四吨黄金从法国央行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转移回本国的金库,这个国家的黄金投资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第三名是意大利,多年来它一直保持着一定规模的黄金储备。第四名是法国,法国央行一直呼吁完全停止出售黄金。第五名是俄罗斯,俄罗斯央行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买家,一直在想尽办法购买黄金。

中国黄金储量排名是第六位,目前我国一直在积极大力购买黄金增加储备量。第七名是瑞士,虽然总量排第七位,但瑞士的人均黄金储备在世界上是最多的。第八名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央行多年来积极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第九名是印度,它是全世界第二大黄金消费国,也是全球黄金需求最可靠驱动原因之一。排在最后一名的是荷兰。

黄金是一种稳定的保值增值物品,也是一种简单却有效的经济工具。同时作为珍贵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医疗等科学技术领域,对于推动前沿科技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该文章由作者:【搜尼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