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优劣评价和颜色评价的四条标准分别是什么?
种(共4级)
种指的是翡翠的质地,也是对一件翡翠产品的最基本的描述,在市场上的所讲的老种、新种、玻璃种、冰种、蛋清种、豆种、油青种、蓝花、蓝水、晴水等等都是习惯上的商业名称, 但是由于这些商业名称在标准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并不能把它作为我们的分级标准。
事实上,翡翠的结晶体颗粒大小和这些颗粒的交结关系是决定翡翠商业品种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制定出以下分级标准:
级别 划分标准
1级 结构细腻致密,10倍放大镜下不见矿物颗粒及复合的原生裂隙,粒径小于0.1mm
2级 结构致密,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极少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 粒径在0.1~1mm
3级 结构不够致密,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局部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 粒径在1~3mm
4级 结构疏松,粒径大小悬殊, 粒径在3mm以上
水(共5级)
“水”是翡翠评价的重要因素,行内俗称“水头”,透明度高的即为水头足,这样的翡翠显得晶莹透亮,给人以水汪汪的感觉,而透明度差的翡翠干涩、呆板,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即为水头差,水不足。翡翠的透明程度可大致分为透明、较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翡翠越透明,则其价值越高:
级别 透明度 阳光透进度 常见商业品种
1级 透明 10mm以上 纯净无色老种玻璃地
2级 较透明 6~10mm 少量老种玻璃地特级品
3级 半透明 3~6mm 老种玻璃地、冰种特级品
4级 微透明 1~3mm 色浓者、粒粗者、新老种
5级 不透明 阳光透不进 色浓、底差、新种
底(共4级)
底指的是翡翠絮状物(又称棉),黑斑,其他色斑的多少程度。由于翡翠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其结构多为纤维状结构和粒状结构,杂质的多少程度也必然影响翡翠的价值。
级别 划分标准
1级 10倍放大镜下不见任何绺裂、灰黑丝, 在不显眼处偶有个别白棉、小黑点
2级 10倍放大镜下不见绺裂,见少量细小白棉、黑点、灰黑丝
3级 肉眼不见绺裂,10倍放大镜下见少量绺裂、肉眼可见少量白棉、黑点及少量冰渣物
4级 肉眼见少量绺裂及较多白棉、黑点、灰丝及冰渣物
色(共6级)
翡翠常见的颜色有绿色、白色、红色、紫色、黄色等 ,其中以带绿色为最优的品种,如果一件翡翠中既有绿色,又有红色和紫罗兰色,那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翡翠。
翡翠b货的5大鉴定特征是什么?
翡翠b货的5大鉴定特征:光泽异样、颜色不自然、 网纹结构、 折射率偏低、密度下降。
1、光泽异样:天然翡翠外表应该是玻璃的光泽,有强烈的反光;翡翠B货因为注胶的关系,所以外表是蜡状的光泽,发光很弱。
2、颜色不自然:天然翡翠的色与底配合协调,脱大方自然,而经过漂洗的翡翠颜色虽然较为浓厚,突出,但因色根遭受到酸的破坏,边沿变得模糊不清,有时在色块、色带的边缘使人感到有“黄气”。
3、网纹结构:这是在鉴定工作中识别B货的最重要的根据之一。在镜下观察(放大10-30倍左右),整个玉件表面布满了不规则的裂纹,和凸凹不平的腐蚀斑块。这是翡翠经强酸腐蚀后留下的痕迹,鉴定证书、质位报告中称之为“网纹结构”或“腐蚀痕迹”。
4、折射率偏低:B货的小裂隙内充填了胶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折射率,凡翡翠的折射率低于1.65时,则需要注意,极有可能为B货。
5、密度下降:翡翠的密度是3.33,注入的树脂等比翡翠本身的密度小,所以真正的翡翠手拿时会有“打手”的感觉。
斯蒂卡底板—玫瑰XO和翡翠5异同几何?
我先在的主板就是翡翠5,手感非常好,中远台底劲也没问题,发力没有发空的感觉。玫瑰5有发空的感觉。板子虽然硬,但也不难打透,形变好,拉弧圈很转,快弧、弧快都可以
该文章由作者:【能力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